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治疗中一些易于造成真菌生长的不当操作、肠道外营养供应、癌症、艾滋病等。复发性和难治性真菌感染也常有报道。真菌是一种与其宿主有相似结构和代谢过程的真核生物,故成功治疗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由于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发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主要有编码药物靶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或突变、编码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真菌感染 ,尤其是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在不断增加 ,并且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可选择的药物又很有限 ,这些都增加对新药和新治疗途径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 ,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拓宽抗菌谱 ,获得杀菌活性并且降低耐药风险。本文综述了这类研究的常用方法和针对各种不同的真菌所能联合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分析住院患者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预先设计的统计表收集抗真菌药物使用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析病例22 185份,其中使用抗真菌药物的221例,占0.99%。抗菌药物的应用中,针对性治疗占62.90%,预防性治疗占37.10%。抗真菌药物使用主要为三唑类,以氟康唑(60.18%)和伏立康唑(46.61%)最多,以单种用药为主(85.07%),联合使用率较低。抗真菌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76.47%患者治愈和好转。结论我院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以针对性治疗为主,多数为单种用药,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的方法较多,但皆较繁杂费时,而且对丝状真菌的接种菌量,作用终点判定等问题较难解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用于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方面的新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等,不仅加快测定速度,而且可清楚地观察到菌丝在药物作用后的生长动力过程,在药物的筛选,评价及临床试验中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真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关键是发现和鉴定致病性真菌生物合成或分子作用靶位。目前主要通过分析真菌结构成分及代谢产物,研究真菌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酶分子以及了解控制真菌生长物和分裂的基因序列来发现作用于真菌的靶位。随着对抗真菌作用靶位的深入研究,在不久将来会产生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新药,对改善各种真菌感染预后带来希望,本文就抗真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真菌感染,尤其是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在不断增加,并且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可选择的药物又很有限, 这些都增加对新药和新治疗途径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联合抗真菌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拓宽抗菌谱,获得杀菌活性并且降低耐药风险。本文综述了这类研究的常用方法和针对各种不同的真菌所能联合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抗真菌药的研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脂质体以及新的三唑类药物为包括耐唑类药分离株在内的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有前景的新生抗真菌药包括作用于细胞膜或细胞壁的天然抗真菌肽、鞘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等。抗肿瘤药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开发研究。一些新的作用靶位亦得到重视。这为日益常见的严重真菌感染和逐渐增加的耐药现象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使用抗真菌药物经验点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诊断技术提高,多种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以及导管手术、器官移植、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增多.免疫抑制患者增加,真菌病也逐年增加,各种条件致病菌更是大量发现.Rinaldi教授最近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已经没有非致病的真菌了”.近来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涌现,在临床工作中,怎样把老药和新药合理应用,迅速治愈真菌病,是我们当前最大的课题之一,为此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菌耐药的产生机制及各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真菌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胞机制及分子机制的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真菌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不同,真菌耐药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探讨pH值对微量液基稀释法的影响。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颁布的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2,测定氟康唑(FLC)、伏立康唑(VOR)、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和米卡芬净(MCFG)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调整RPMI-1640液体培养基的pH值至4.5,测定FLC、VOR和ITC的MIC值。结果FLC的MIC值均>64μg/mL;VOR的MIC值,6株菌>16μg/mL,1株为2μg/mL,3株<1μg/mL;ITC的MIC值,7株≥1μg/mL,3株为0.25~0.5μg/mL;MCFG的MIC值为0.125~0.25μg/mL,AMB的MIC值为1~2μg/mL;使用pH值为4.5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不明显。结论10株耐氟康唑的白念珠菌对MCFG均敏感,部分菌株对VOR和(或)ITC交叉耐药;部分耐FLC的白念珠菌对AMB的敏感度有所降低。降低RPMI-1640的pH值,可明显减少拖尾现象,但不影响药敏结果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致病性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致病性外瓶霉的药物敏感性,对不同药物间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差异以及各菌种间药物敏感性差异进行比较,为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参照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受试菌株包括13株皮炎外瓶霉。17株甄氏外瓶霉,13株丛梗孢外瓶霉,10株棘状外瓶霉及4株威尼克外瓶霉;所研究的药物为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二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结果 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和5  相似文献   

14.
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85株,采用常规方法及API 20C AUX试验条方法鉴定念珠菌的种类,耐药性的检测采用ATB FUNGS方法测定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5株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检出67株,占7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占9.4%。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咪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4.1%、94.1%、85.9%、56.7%、55.3%和50.1%。结论: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5-氟胞嘧啶敏感性高,对咪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5.
张卫卫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3):145-146,151
随着念珠菌易感人群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增加,念珠菌耐药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从念珠菌属的菌种变迁、抗真菌药物应用、生物膜形成、药物作用靶酶基因过表达或突变等方面,对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性病门诊就诊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1546例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并进行支原体培养,分析患者感染支原体类型及耐药性情况。结果:1546例性病患者中共有664例患者感染支原体,感染率占42.95%,其中感染解脲支原体(Uu)472例占比71.08%,感染人型支原体(Mh)患者有66例占比9.94%,混合感染患者126例占比18.98%;Uu对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临床耐药率相对较低在5.00%以内,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相对较高在40.00%以上;Mh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和原始霉素耐药率较低在10.00%之内,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在50.00%以上;Uu+Mh混合感染患者临床耐药率显示其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在70.00%以上,对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耐药率在10.00%之内。结论:对性病患者支原体感染类型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对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真菌感染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以及真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具有抗真菌活性且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协同作用。该文对生物碱类、酚类、黄酮类中药单体与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 随着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对其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越来越多。已发现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主要与FKS突变、MSH2突变、ERG3突变及生物膜形成、细胞自身应激反应、几丁质含量增高、膜鞘脂合成等相关。本文综述白念珠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可能的耐药调控机制,有助于临床克服和预防棘白菌素耐药,探索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新靶点,开发新药物。  相似文献   

19.
A case of lichenoid drug eruption due to nandrolone furylpropionate (Demelon) is reported. A 71-year-old man with aplastic anemia developed widespread erythema and reticulation with violaceous papules and pigmentation after receiving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of Demelon weekly for 2 months. The eruption gradually resolved after drug withdrawal, leaving reticular pigmentation. A biopsy specimen of the skin lesion showed lichenoid-type reactions including hydropic or colloid degeneration of the basal cells, sometimes with satellite necrosis, and a band-like subepidermal lymphocytic infiltrate. Most of the mononuclear cells stained strongly for helper/inducer T lymphocytes (Leu 3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母婴的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医院的1249例妊娠期妇女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妊娠期妇女的阴道或宫颈分泌物做生殖系统的感染检测,对被检出的菌种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49例妊娠期妇女中,出现生殖系统感染的妊娠期妇女有412例,其生殖系统感染率为32.99%,主要感染的疾病有支原体性阴道炎、衣原体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淋病、梅毒等等,引起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真菌中的念珠菌,经病原菌的鉴定试验发现患者主要感染的念珠菌有白色念珠菌,占85.44%(352/412),光滑念珠菌,占2.91%(12/412),克柔念珠菌,占5.58%(23/412),热带念珠菌,占1.94%(8/412),以及其他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白色念珠菌主要是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比较敏感,而对与咪康唑、酮康唑以及伊曲康唑都有一定的耐药性,其耐药率依次为36.50%、23.25%和18.5%,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其他念珠菌对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都比较敏感。结论: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率比较高,其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在临床中要重视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