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刺对辅助T(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慢性荨麻疹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针药组采用针刺、拔罐、刺络放血加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拔罐和刺络放血治疗,西药组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三组症状评分的变化及血清IgE、IFN-γ及IL-4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药组愈显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三组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症状总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各单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针药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风团大小评分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体内IgE和IL-4的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IFN-γ的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清IgE与IFN-γ含量的差值均大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和针刺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临床愈显率,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片相当,且针药结合与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针药结合和针刺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针药结合治疗的复发率低.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更好地调节IgE和IFN-γ含量,改善Th1/Th2细胞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风散邪方结合经筋刺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就诊的面神经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针药组(31例)、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针药组给予祛风散邪方口服,同时予经筋刺法治疗。针刺组给予经筋刺法治疗。西药组给予醋酸泼尼松顿服,30 mg/d,连用5 d减至10 mg/d,再连续服用1周后停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_(12)0.5 mg、维生素B_1 0.1 g, 1次/d, 10 d后改为口服维生素B_1 10 mg/次,3次/d。3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积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根据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躯体功能(FDIP)积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积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针药组FDIP积分、FDIS积分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针药组、针刺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西药组的鼻唇沟深浅、耸鼻运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食物滞留积分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针药组各项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低于针刺组、西药组(P均0.05)。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针刺组为80.0%(24/30),西药组为73.3%(22/30),针药组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均0.05)。结论祛风散邪方结合经筋刺法能够更好地促进面神经炎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记忆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9例(基础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针刺组40例(基础治疗+针刺治疗)、针药组40例(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共治疗3个月,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随访。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延迟记忆评分,并于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延迟记忆评分情况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25.6%,针刺组为35.0%,针药组为62.5%;随访时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2%、47.5%及82.5%,针药组治疗后及随访时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可以改善中风后患者记忆力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或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西药、针刺和西药结合针刺3种方法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老年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针刺组33例、针药组35例.西药纽予舒乐安定1 mg,每晚睡前30 min服用,口服谷维素20 mg,每日3次,共治疗4周;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神门、安阴交、安眠、百会、四神聪,并配合辨证取穴,每日1次,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4周;针药组采用西药结合针刺治疗,西药给药量与服用方法同西药组,针刺取穴及治疗方法同针刺组,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停止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西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3%(1/30)、21.2%(7/33)和25.7%(9/35),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93.9%(31/33)和97.1%(34/35),针药组和针刺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均P<0.01);治疗4周后3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均P<0.05),针药组和针刺组PSQI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止治疗4周后,针刺、针药组均疗效平稳,PSQI评分与治疗第4周时比较无变化,而西药组出现反复,PSQI评分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过程中西药组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其他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症,起效快,能迅速改善症状,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且远期疗效较西药好,是3种治疗方法中之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耳穴揿针疗法联合“老十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病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32例、西药组31例、观察组33例。常规针刺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耳穴阳性点揿针疗法联合“老十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王氏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呃逆症状评分低于其他两组,且常规针刺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精神、睡眠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其他两组,且常规针刺组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5.00%(24/32)及西药组的54.84%(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阳性点揿针疗法联合“老十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温针、电针和闪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单纯西药治疗)、温针组(28例,患侧面部温针灸)、电针组(28例,电针疗法)和闪罐组(28例,针刺后加闪罐),疗程4周。比较各组临床疗效、House-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和治愈时间。  结果:①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6.4%,电针组为85.7%,闪罐组为85.7%,均高于对照组75%(P<0.05);温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闪罐组(P<0.05)。②治疗后,4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灸治疗3个组H-B功能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组优于电针组和闪罐组(P<0.05)。③3个针灸治疗组患者痊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温针组短于电针组和闪罐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其中温针疗法在恢复面神经功能和治愈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揿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35例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揿针组35例在针刺组治疗基础上加揿针治疗。3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7A含量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DAS28评分、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揿针组、针刺组DAS28评分、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CCP抗体、RF及IL-6、IL-17A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揿针组、针刺组血清CCP抗体、RF及IL-6、IL-17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揿针治疗RA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面瘫程度、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药组40例予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针刺组40例予针刺治疗;中药组40例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药组愈显率55.0%,高于针刺组(27.5%)及中药组(32.5%)(P0.05)。3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功能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FDI躯体功能评分及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3组治疗前后FDI量表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及改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针药合用较单一疗法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贺氏火针对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0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85例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贺氏火针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2、3、4周H-B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2、3、4周H-B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2、3、4周H-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较本组治疗前缩短(P0.05),波幅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缩短更明显(P0.05),波幅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贺氏火针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刺联合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肝气郁结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肝气郁结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中药组口服逍遥散治疗,针药结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给予疏肝调神针刺治疗。三组均治疗21 do治疗前后,观察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价各组疗效。治疗结束6个月后,比较各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PSQ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V0.05),西药组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V0.05);针药结合组和中药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V0.05);针药结合组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中药组(PV0.05)。西药组总有效率86%,中药组总有效率60%,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83%,西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中药组(PV0.05),西药组与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西药组复发率高于中药组与针药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针药结合组与中药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刺联合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肝气郁结型失眠临床疗效与艾司唑仑片相当,且疏肝调神针刺联合逍遥散改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优于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11.
张文砚  武晓磊  简文佳 《河北中医》2023,(2):267-270+275
目的 观察黄帝内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后退出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60例(后退出3例)予黄帝内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0%(49/5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44/5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MP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VA的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双侧PI、RI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LVA的PI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潜阳丹加味治疗老年阳虚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失眠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每组23例。西药组患者睡前予艾司唑仑片口服,1 mg/次,1次/d。针刺组予针刺治疗。针药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予潜阳丹加味口服。3组均治疗30 d。观察3组治疗30 d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并评定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3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针药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P均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西药组PSQI评分升高明显,针刺组PSQI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PSQI评分低于其余2组(P均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针刺组及针药组治疗30 d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针药组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均0.05)。3组治疗30 d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73.9%(17/23),西药组为43.5%(10/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潜阳丹加味可以改善老年阳虚失眠患者的中医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斑巴膏"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贴敷组,西药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针刺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贴敷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予"斑巴膏"穴位贴敷.对比各组有效率、治疗前后H-B量表等级及评分.结果针刺组、贴敷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与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贴敷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与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斑巴膏"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曹二梅  王颖  孙善斌 《河北中医》2024,(2):292-295+300
目的 观察培元固本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基础康复和常规针刺治疗,针刺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固本培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82.50%(33/4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4/40),针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87.50%(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57.50%(23/40),针刺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元固本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栓通天真灸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机制。方法:将150例AD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50例、针灸组50例与西药组50例。针药组取百会、四神聪、脑功能投影区等穴位,予血栓通天真灸刺,同时服用多奈哌齐;针灸组针灸和针药组相同但不服用多奈哌齐;西药组服用多奈哌齐。比较3组治疗6个月前后IL-6、TNF-α、淀粉样β蛋白、8-IPF2α、TCD相关参数、脑电图总异常率,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70.0%,优于针灸组58.0%和西药组48.0%(均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IL-6、TNF-α、淀粉样β均降低(均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西药组IL-6、TNF-α、淀粉样β蛋白治疗后比较,针药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IL-6、TNF-α、淀粉样β蛋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8-IPF2α均降低(均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西药组8-IPF2α治疗后比较,针药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8-IPF2α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p、Vd均升高(均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西药组Vp、Vd治疗后比较,针药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Vp、Vd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PI及RI均降低(均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西药组PI、RI治疗后比较,针药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PI、RI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西药组治疗后EEG总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治疗后EEG总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针天真灸刺治疗AD疗效确切,与多奈哌齐有协同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IL-6、TNF-α、淀粉样β蛋白、8-IPF2α,升高Vp、Vd,降低PI、RI,降低EEG异常率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面五针"为主疗法对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80例贝尔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面五针"(主穴:阳白、太阳、水沟、地仓、颊车)配合西药治疗,1天1次,留针30分钟,7天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西药治疗,治疗时间、西药治疗与治疗组相同。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4天、第28天H-B评分和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电图(ENoG)最大波幅值、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第14天、第28天后,两组H-B评分均下降,且"面五针"联合西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患侧额肌、口轮匝肌ENoG最大波幅值均增加,且"面五针"联合西药组增加更明显,P<0.05;(3)治疗后,"面五针"联合西药组有效率(87.50%)远高于常规针刺组(65.00%),P<0.05。结论 "面五针"联合西药能够短时间内改善面瘫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廉便。  相似文献   

17.
纪少丰  刘少灿  佘坤源 《河北中医》2023,(2):287-290+295
目的 观察皮内针联合易罐运动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易罐运动疗法,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关节活动度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1、3个疗程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个疗程均较本组治疗1个疗程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3个疗程N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个疗程均较本组治疗1个疗程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颈椎左侧屈、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颈肩综合征患者实施皮内针联合易罐运动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刺络拔罐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威伐光照射联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32例予针刺+刺络拔罐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84.37%(27/3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刺络拔罐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PHN,能够改善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声信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及分级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HI评分和耳鸣严重程度级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HI评分和耳鸣严重程度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和单纯西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针罐组(70例)和西药组(69例)。针罐组针刺风池(双侧)、大椎、肩井(双侧)和颈夹脊穴(双侧,取风池和大椎穴连线的中点)。得气后,双侧风池和肩井接电针,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期间配合T DP灯照射,针刺后予以局部拔罐。隔日治疗1次,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西药组予口服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次7.5 mg,每日1次,饭后用水或流质送服,20 d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2.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针罐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美洛昔康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