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眼是目前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本文通过回顾近5年干眼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发现,辨证使用中药内服、超声雾化、雷火灸及针刺等中医特色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泪液替代及抗炎治疗是目前西医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新型人工泪液及抗炎药物也在不断更新,针对眼表损伤、角膜神经的修复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腺体移植术的应用给中重度干眼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其他新的治疗方法也相继出现,如揿针、核桃灸的运用,泪点塞、巩膜隐形镜等的产生及补充ω-3脂肪酸治疗思路的提出等,这为干眼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更新的研究思路。本文进一步指出,干眼的中医综合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向有望提升干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干眼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有针对性的疗法,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针刺治疗干眼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其机制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现对干眼的实验模型及针刺治疗进行综述,系统介绍动物实验研究的造模方法、常见分类以及针刺对干眼动物模型的影响,以期对针刺治疗干眼的实验研究及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鬃针和针刺方法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40只眼)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鬃针组40例(80只眼)、针刺组38例(76只眼)和对照组42例(84只眼)。鬃针组予鬃针刺双眼上下泪小点治疗;针刺组予针刺双眼眼周穴位治疗;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共治疗20 d为1个疗程。通过观察、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和治疗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鬃针组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针刺组(76.32%)和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1,P=0.023;X~2=9.437,P=0.012)。(2)治疗满意度比较:鬃针组平均评分为(2.65±2.14),针刺组为(4.78±2.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2,P=0.000)。(3)临床观察指标比较:①3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鬃针组患者的眼部症状积分、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52、18.522、20.761、9.464,均P=0.000);针刺组患者的眼部症状积分、SIT、BUT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86、9.662、7.101,均P=0.000);对照组患者的眼部症状积分、SI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7、8.556,均P=0.000)。③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在眼部症状积分、SIT、BUT、CFS方面,鬃针组与针刺组(t=9.897,P=0.000;t=8.394,P=0.000;t=11.087,P=0.000;t=2.356,P=0.012)、对照组(t=17.514,P=0.000;t=11.693,P=0.000;t=15.734,P=0.000;t=5.022,P=0.002)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干眼的治疗方面,鬃针疗法比普通针刺法起效快,能够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治疗满意度好、安全、高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濡润神珠针刺法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药物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濡润神珠针刺法”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疗程为1个月.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1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眼部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症状疗效对比。结果针刺组和药物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组内坞较,临床症状积分均减少(P〈O.01),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治疗2周后(P〈0.01),针刺组好于同期药物对照组(P〈0.01)。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后眼部耐受性均明显改善,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裸眼视力下降及出现不良反应。2组的症状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濡润神珠针刺法”对干眼患者治疗有效.能显著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眼部的耐受性,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针刺对实验性动物脑缺血作用机理研究。毫针针刺法可采用常规针刺与醒脑开窍针刺法。也可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其他针法 ,如头针针刺、耳针针刺、芒针针刺  相似文献   

6.
收集国内自近1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选取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干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统计其中的选配穴依据和观察指标。通过分析认为,传统针刺治疗干眼以眼周局部、头面部临近取穴配合脏腑、经络辨证取穴的方式为主,通过刺激泪腺分泌、修复泪腺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等达到增加泪流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缓解眼部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肩关节周围组织疼痛剧烈并且伴随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针刺治疗肩周炎,在缓解疼痛及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通过查阅文献,将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归纳为针法的选择、针具的选用和针刺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针法的选择包括以齐刺法、恢刺法、透刺法等为主的传统针刺方法和以平衡针法、运动针法、头针、眼针等为主的新兴针刺方法,针具的选用包括锋勾针、员利针、内热针、揿针、火针等,而针刺手法的运用以飞经走气四法、烧山火等方法为主。目前治疗肩周炎的针刺手段虽多,但各种针法的特异性优势尚未完全体现出来,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明确各种针法治疗肩周炎的特异性优势,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地选用最适当的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干眼模型兔结膜相关胆碱能抗炎通路与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分析,探讨针刺治疗干眼眼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针刺组、针刺组、西药组、针药结合组,每组6只.空白组每日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各组每日4次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每次2.0 mg/kg,均连续35 d.造模...  相似文献   

9.
宁丽娜  熊杰 《吉林中医药》2011,31(3):235-236
针刺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康复的治疗,临床上有多种针刺方法,如头针、体针、颅针、耳穴、穴位注射等,还有针刺配合中药、西药和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针刺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从脑梗死的发生机理和针刺的作用方面探讨,研究表明,针刺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泪液缺乏性干眼(ATD)患者泪液乳铁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泪液缺乏性干眼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针刺前后患者泪液乳铁蛋白的浓度,并比较其差异。结果:针刺后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泪流量增加。针刺后患者泪液乳铁蛋白浓度有升高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对泪液缺乏性干眼有效,其临床疗效可能不是通过增加泪液乳铁蛋白的浓度来实现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针刺、中药及针药结合治疗干眼合并视频终端综合征(CV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干眼合并CV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8例,剔除1例)、针刺组(38例,脱落1例)、中药组(38例,剔除1例)和西药组(38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针刺组针刺双侧太阳、攒竹、风池、期门、合谷等,每日1次;中药组口服益气聪明汤配方颗粒,每日1剂;针药组予针刺结合益气聪明汤配方颗粒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非侵犯性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 f)、非侵犯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 av)、泪河高度(TMH)、眼表疾病症状指数(OSDI)评分及CVS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NIBUT f、NIBUT av、TMH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针药组、针刺组NIBUT f、NIBUT av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针药组、中药组TMH高于针刺组、西药组(P<0.05)。治疗后,4组患者OSDI评分、CVS各项积分及总分(除西药组头部症状积分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OSDI评分...  相似文献   

12.
干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由多因素诱导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周期长,有降低视力及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风险,因此,干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干眼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新药研发也在大力推进,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干眼的治疗药物及物理治疗通常以减轻干眼不适症状为主,无法达到消除的效果,其治疗仍面临着很大挑战,更加简、便、廉、效的干眼治疗手段存在很大的研发空间。失眠及焦虑、抑郁之间互为因果,均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促进干眼发病及加重干眼病情。针灸对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情志疾病具有良好疗效,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干眼的治疗。笔者挖掘各种针刺疗法治疗干眼的最新临床和基础研究经验,发现新型腹针疗法在治疗合并失眠、焦虑抑郁相关的干眼中具有良好前景,故在此进行理论探讨和对目前研究情况进行小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干眼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干眼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眼科疾患,其发病率与日俱增。目前干眼的治疗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其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针刺作为被国际认可的中医传统疗法,在国外的发展仍较局限。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近10年针刺治疗干眼在国外的发展现状,进一步肯定其临床疗效,同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以期促进针刺治疗干眼在国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情况。分别为毫针刺,灸疗,针刺加灸,透穴刺法,激光,穴位注射,电针,药敷及其他针法如眼针、腕针、微波针、头皮针、新九针等。各种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朱现民  侯静明 《河北中医》2011,33(12):1834-1835
芒针针具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形状细长如麦芒;芒针刺法则由"毫针"的针法演变而来,是运用芒针并采用特定的进针和运针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1]。芒针刺法一般只选用1~2个主穴和1~2个配穴,不仅能治疗毫针适用的病种,又能通过透刺、弯针刺法弥补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疾病的不足,扩大了针刺治病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郑永然 《河南中医》2014,(11):2154-2156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常规针刺法、特殊针刺法、单穴为主针刺法、腹针疗法、电针疗法、针罐疗法、针推疗法、针药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灸配合耳穴疗法、温针灸疗法、针刺配合牵引疗法等,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干眼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对于干眼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远期效果欠佳。近年来,针刺治疗干眼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诸多学者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对其做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探索,现从眼表蛋白表达、泪液功能单位组织形态、泪液分泌神经调节、调控炎症反应、抑制泪腺细胞凋亡和调节性激素水平等方面对针刺治疗干眼的机制做一综述,以期早日揭示针刺治疗干眼的疗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呃逆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肯定,本文将近几年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作一综述,常见的针刺方法包括穴位注射法、电针法、指压穴位法、耳穴疗法、以及其它如埋针、穴位按摩、走罐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高质量临床研究,筛选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优势方案。[方法]检索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高质量临床研究,运用多指标决策法,通过加权标准化,计算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得出各针刺治疗方案的相对贴切度,选出优势方案。[结果]共筛选出9项高质量临床研究,其中内热针导热法为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优势方案。[结论]内热针导热法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进一步探究利用内热针导热法针刺阿是穴联合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在RCT研究设计及报告时应加强随机化隐藏、盲法实施、研究对象撤出或退出等情况的阐述,以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