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按照是否并发肝损害将本院收治的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肝损害组(32例)和非肝损害组(8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外周血主要指标水平以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肝损害组患儿肝大和脾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和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乳酸脱氢酶(LDH-L)升高、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以持续性发热、中重度肝脾大、肝酶异常、血小板减少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加为主要临床特征,当患儿肝功能明显受损时,应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118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18例患儿,其中男66例(55.93%),女52例(44.07%).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发热102例(86.44%),咽炎、扁桃体炎98例(83.05%),颈部淋巴结肿大93例(78.81%),肝脏肿大35例(29.66%),脾脏肿大29例(24.58%),皮疹42例(35.59%),双眼睑水肿12例(10.17%),外周血白细胞>10×109 97例(82.20%),其中>20×109 29例(24.58%),异形淋巴细胞10%~20%96例(81.36%),异形淋巴细胞>20%22例(18.64%),肝功能异常51例(43.22%),心肌酶谱异常36例(30.51%),血沉增快35例(29.66%).结论 IM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对于急性起病、有发热、咽痛、淋巴结或肝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水肿等症状者,须高度考虑IM,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点。方法将60例IM患儿分成2个月~2岁,-7岁,~14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岁以下IM患儿占75%,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为主。皮疹在年幼儿多见;扁桃体上有白色分泌物者以2岁以上儿童多见;外周血白细胞年幼儿升高明显;异型淋巴细胞年长儿偏高;血清ALT、AST在年长儿偏高;EB抗体在年长儿中阳性率高。结论应该重视IM某些临床特点,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EB病毒(EBV)所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发肝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EBV感染所致I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并发肝损害(肝损害组),130例未并发肝损害(无肝损害组).分析相关指标与肝损害的关系.结果 两组年龄、IgA、IgM、IgG、CD3+、CD8+、CD3 CD1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发热19例、咽峡炎20例、淋巴结肿大21例、肝脏肿大16例、脾脏肿大9例、眼睑水肿11例、鼻塞5例、皮疹12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18例 (86%),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18例 (86%),EBV-IgM检测阳性19例 (90%).肝功能异常11例,心电图异常4例,胸片检查异常2例,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阳性者共5例,隐血2例.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及EBV-IgM检查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王予川  邱钟燕 《贵州医药》2001,25(7):626-6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现将我科近10年收治的7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诊断标准1.1症状与体征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1.2血液学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上,同时有淋巴细胞加单核细胞>50%。1.3血清学嗜异型抗体1:56以上。除符合第1项以外,上述2、3项中可任具一项。本文48例均符合1、2二项,其中 23例符合三项。2临床资料2. 1一般资料本组 71例中,男 48例,女 23例,…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性传染病。本病由EB病毒引起,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中肾脏损害较少,为0~13%。我院于1990-07~2001-05共收治60例,有肾脏损害15例,发生率25%。1材料与方法肾损害15例,男6例,女9例,<6岁5例,>6岁10例。所有病例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胆囊壁增厚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4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热341例(100%),咽峡炎330例(96.8%),淋巴结肿大307例(90.0%),肝肿大272例(79.8%),脾肿大171例(50.1%),眼睑浮肿147例(43.1%),皮疹72例(21.1%),严重鼻塞71例(20.8%),肝功能异常144例/205例(70.2%),胆囊壁增厚34例/198例(17.2%).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率增高,则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增高(P<0.05).结论: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9.
何永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64-165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从而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36例(94.7%)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大,25例(69.4%)有肝脾大、皮疹等典型症状;32例异型淋巴细胞≥10%,传染性单核细胞抗体(EBVIgM)测定阳性。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经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病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者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刘晓红  宫道华 《江苏医药》1997,23(7):513-51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我院儿科自1988年4月~1996年5月共收治3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IM中,男18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8个月~12岁,小于5岁者1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目善根等提出的诊断标准。二、症状和体征:32例均有发热,体温最高达40.2℃,热程6~32天。咳嗽13例,咽痛5例,腹痛2例,腹泻3例,食欲不振7例,乏力5例。咽部充血和/或扁桃体肿大17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1例。肝肿大16例,脾肿大14例。眼睑浮肿5例,皮疹11例。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7例,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提高对肝功能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101例IM患儿(男63例,女38例,平均年龄3.61岁),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 U/L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定义为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戴绚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4):279-280
目的: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间36例临床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为发病高峰,36例患儿均有发热,伴咽峡炎、咽部分泌物31例(86.1%),淋巴结肿大24例(66.7%),肝肿大12例(33.3%),肝脾均肿大8例(22.2%),皮疹8例(22.2%);外周血常规发现异型细胞33例(91.6%);EBV-IgM检测均为阳性;给予抗病毒治疗,3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一定季节性和传染性,临床表现多样,EBV-IgM检测阳性是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和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8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外周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超过10%60例,占69.8%,其中26例〉0.20,白细胞增高52例,占60.5%,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50%以上,ESR增快52例(60.5%),心肌酶谱增高8例,31例贫血,血清嗜异凝集试验效价≥1:40(或1:64)为阳性,69例,胸片异常22例。结论 对发热、咽痛,周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或伴起病初期出现皮疹者,需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作血常规,异形淋巴细胞检查及骨髓等血液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1~3岁组、4~6岁组、7~13岁组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结果 9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表现中,发热占93.5%、咽峡炎占81.7%、颈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65例患者获得痊愈,7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其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足够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特征进行重视,这样的话则可以及时的对该病进行诊断,有效提升诊断率,并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范方琼  刘明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79+183-179,183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并发症和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对91例确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患儿均有发热(100%),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65例(71.4%);该组病例并发肝功能损害72例(79.1%);并发支气管肺炎42例(46.2%);并发心肌损害20例(22.0%);并发脑炎2例(2.2%);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2.2%),91例患儿中,治愈75例,好转15例,死亡1例。结论:不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预后良好,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者应积极治疗并发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根据临床表现及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给予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杨正鲁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67-168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沿河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78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资料,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近期和远期预后。结果:78例患儿中74例均顺利治愈出院,其余4例重症患儿,2例治愈出院,2例院内死亡或出院后48h内死亡。死亡的2例患儿均为男性,表现为肝功损害进行性加重、外周血象两系或三系进行性降低、多系统功能衰竭。76例生存的患儿中,出院1个月时,25例仍有肝脾大,6例示感染骨髓像;6个月时8例脾脏略大,3例示感染骨髓像;12个月时5例肝脏肿大,1例示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轻症者多可治愈,重症者多死于多系统功能衰竭,尤以肝脏损坏最常见。远期仍可出现一定程度的肝脾肿大,并会继发白血病骨髓象。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年收治50例患儿,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儿童中IM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常累及多个脏器,出现严重并发症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两年来36例儿童IM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