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科大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难治性妇科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急诊双侧髂内动脉DSA造影,根据髂内动脉造影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侧髂内动脉或双侧子宫动脉。结果7例髂内动脉造影动脉期见造影剂外渗并聚集于子宫体旁;3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未见造影剂明显外渗而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其中2例右侧子宫动脉升支见造影剂外渗、聚集,1例宫底偏左侧造影剂外渗,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10例出血患者都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其中1例未能止血,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发现该患者患有"血友病",1例刮宫术后大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停止,但过早取出阴道内填塞止血纱布条时再出血转手术治疗,发现子宫底部有一3cm裂口。其余患者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血压恢复正常,观察1周无再出血后出院。结论DSA能定位诊断妇科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妇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3D-DS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DSA及3D-DSA检查。比较二者在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中的作用。对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应用3D-DSA对术后部分患者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常规DSA发现139例(64.1%)153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6例(71.9%)177个动脉瘤(检出率提高7.8%,P<0.01),其中有常规DSA漏诊的、直径<2mm的微小动脉瘤3个,发现5例常规DSA呈假阳性的患者;3D-DSA在显示动脉瘤瘤颈、瘤体形态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簧圈栓塞97例,夹闭52例,保守治疗7例;应用3D-DSA随访术后84例介入栓塞和45例开颅夹闭患者,效果良好。结论3D-DSA技术显著提高动脉瘤检出率,能多角度立体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为治疗和评价诊治效果提供精确丰富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超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简称“介入栓塞治疗”)在顽固性咯血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收治的 45例因顽固性咯血入院,需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肺叶切除术术前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未施行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引起咯血的责任血管分布情况、与原发病的关系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SA检查发现研究组20例患者共有出血责任血管 57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2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侧支循环42支,肺动脉(PA) 3支;研究组结核性毁损肺及肺空洞并发曲菌球患者(11例)的NBSA 以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下动脉为主(共29支),支气管扩张患者(9例)的NBSA以食管固有动脉、膈下动脉为主(共13支)。介入栓塞治疗后即刻止血13例,占65.0%,咯血减少7例,占35.0%。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155)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0±2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P=0.000);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0±35)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0±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P=0.000)。结论 NBSA为顽固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其分布规律与原发病相关;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助于控制咯血,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对18例经多次前鼻孔填塞和后鼻孔栓塞失败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超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术23次,其中4例行双侧颌内动脉及同侧面动脉栓塞治疗。18例栓塞均获成功,无l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对于鼻腔后部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若保守治疗失败,在DSA下行超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术是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前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对大咯血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40例在BAE前进行CTA检查的大咯血患者,对咯血责任血管进行分析,然后将检查结果与BAE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大咯血常见病因为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CTA与DSA共检出69支咯血责任血管,CTA检出64支,检出率92.75%;CTA与DSA同时检出63支咯血责任血管,符合率鳃.43%;DSA检出10例支气管动脉一肺动静脉瘘,CTA不能检出。对于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检出,在支气管动脉系统及肺动脉系统符合率高。结论CTA不仅具有CT增强的诊断功能,有助于临床和介入医生对因治疗,还能为BAE治疗提供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及走行,提供准确定位,减少术中时间和辐射剂量,可作为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过程中对肿瘤供血动脉的识别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103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术治疗,在TACE术前54例接受DSA检查,49例接受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寻找肿瘤供血动脉。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CBCT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间、辐射照射量和超选择插管成功率分别为(42.3±5.1)min、(209.4±27.6)mGy和93.9%,而DSA组分别为(35.2±3.0)min、(142.3±15.2)mGy和66.7%,差异显著(P<0.05); CBCT三维重建组供血动脉识别达到诊断要求为100.0%,病灶检出为93.9%,碘油完全沉积为91.8%,均显著优于DSA组(分别为74.1%, 70.4%和72.2%,P<0.05);术后3个月复查,CBCT三维重建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7%和89.8%,显著高于DSA组的57.4%和68.5%(P<0.05)。结论 相对于DSA检查,在采取TACE术治疗PLC患者术前行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能更好地识别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但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可能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大了辐射照射量,也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术前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动脉栓塞术(TAE)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大咯血行TAE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CTA检查分析咯血,供血动脉的起源及数目,与TAE术中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并指导TAE治疗。结果 39例患者TAE术中,经DSA检查共发现78支咯血动脉,均成功栓塞,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术前CTA共发现73支可疑咯血动脉,检出总准确率为93.6%(73/78),TAE术前CTA的检出结果与术中DSA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P0.05,Kappa值为0.92),且其可能清晰显示异常动脉起源、开口位置、供血支气管动脉走形、内径、及远端异常分支的情况等;术前CTA可指导TAE术中导管选择,35例患者经术前CTA指导,一次性勾选目标血管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咯血即刻停止,随访1年,4例患者再次大咯血,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术前CTA可直观、无创提供咯血供血动脉的起源及数目,可指导TAE手术,降低漏栓及复发咯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大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岀血动脉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或联合弹簧钢圈进行栓塞。所有患者随访3~12月,观察栓塞术后有无再次岀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于一周内咯血症状逐渐消失,其中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月~10月后咯血复发,再次行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消失。无严重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在高龄难治性前列腺癌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列腺癌合并持续性出血患者共80例,其中采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患者58例,采用止血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患者2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成功止血时间、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和复发出血的发生情况,评估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高龄难治性前列腺癌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58例患者中,47例平均3 d血尿停止,8例转为镜下血尿,3例经第二次栓塞术后停止出血。栓塞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复发出血5例。药物保守治疗22例患者中,5例平均7 d血尿停止,9例平均15 d转为镜下血尿,8例保守治疗失败,转为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保守治疗有效的14例患者中8例12个月内出血复发。结论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高龄难治性前列腺癌出血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急性胆管出血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胆管出血患者1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并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结果造影发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肝动脉终末支出血1例、肝左动脉胆管瘘呈胆管铸型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实施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后胆管出血均停止。随访6~24个月,未见胆管再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用于急性胆管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滋养动脉血供来源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特点,探索完全性阻塞肿瘤血液供应的方法.方法 对75例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患者通过肝动脉途径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行完全性化学治疗栓塞术,对其病变区的碘油沉积与CT或MRI的结果显示不符合者,找寻其潜在的肿瘤滋养动脉并行超选择性插管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后行CT或MRI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5例巨块型肝癌后腹膜侵犯病变患者首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前发现14例分支供血,经1~4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治疗后发现61例分支供血.后腹膜病变大部分或全部由肝外侧支动脉滋养的患者分别为24例、51例.后腹膜病变滋养动脉为右侧膈下动脉后支48例,为右侧肾上腺动脉25例,为右侧第1腰动脉2例.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插管成功75例.栓塞术后3~6个月CT复查,病变区碘油完全充填72例、大部分充填3例,病变明显缩小、缩小、变化不明显分别为55例、15例、5例.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人数分别为68、61、37、30例.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行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肿瘤滋养动脉完全性充填栓塞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提高鼻咽部纤维血管瘤(NF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NFA患者行颈总动脉及其分支DSA造影、超选择插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及金属弹簧圈。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包括同侧上颌动脉、咽升动脉、对侧上颌动脉等。观察栓塞栓塞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68例肿瘤供血动脉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35ml。66例肿瘤均获完整剥离切除。随访12例,术后1~4a无复发。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NFA急性出血效果可靠,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肺动脉(PA)联合支气管动脉(BA)一次性造影对咯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1例咯血患者一次性注射照影剂,采用16排螺旋CT机先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后行CT支气管造影(CTBA),处理图像后,阅读薄层轴位与重组图像判断PA与BA的变化,将CTPA联合CTBA扫描结果与DSA及活检结果比较。结果 31例患者中CTPA检出PA异常8例,4例肺栓塞、2例右下肺PA阻塞、PA畸形与PA平滑肌肉瘤各1例。CTBA共检出异常动脉72支,其中33支右侧异常,36支左侧异常,3支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异常。CTBA诊断出11例BA增粗,10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病灶伴空洞。CTPA联合CTBA检出的异常血管、异常血管起源、病因与DSA、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39%、100.00%、90.32%。结论 CTPA联合CTBA一次性造影可清晰显示PA及BA病变、起源、走形等,可准确判断出咯血病变动脉及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AAA行腔内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按照是否存在严重髂动脉病变将患者分为髂动脉通畅组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别进行腔内治疗,并于术后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防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2例患者被分为髂动脉通畅组41例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11例,其中通畅组髂动脉严重扭曲2例(3.8%,2/52),狭窄或闭塞组髂动脉狭窄9例(17.3%,9/52)及闭塞2例(3.8%,2/52),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AAA腔内修复(EVAR)术,其中通常组扭曲者通过特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后支架顺利通过,狭窄或闭塞组给予患侧或对侧球囊扩张或逆行开通股动脉进行扩张,支架最终顺利通过。随访了12~24个月,狭窄或闭塞组出现一侧髂动脉腿支的闭塞2例(P0.05),1例行右髂序贯放置髂腿支架1枚+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双下肢动脉供血良好。结论合并髂动脉病变会导致AAA腔内治疗困难,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材的配合,AAA患者行EVAR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相似文献   

16.
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12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非肝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对解放军第305医院2000—2006年收集的126例HCC患者,常规行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和膈动脉造影,并行超选择性插管,同时进行肝动脉、非肝动脉双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126例HCC患者中,111例为肝脏本身固有的寄生性供血,其余15例由肝动脉闭塞引起侧支动脉供血。非肝动脉供血与肝脏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切相关。用肝动脉导管或Cobra导管配合SP导管行非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达92%。随访74例,1年及2年存活率分别为61%和25%。结论在HCC介入治疗中,除了肝动脉以外,还要积极寻找非肝动脉供血支。对具有非肝动脉供血的HCC采取双动脉内化疗栓塞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预防肝动脉闭塞,减少侧支供血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侧支血管形成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杂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09年4月共8例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6~25岁,均行螺旋CT检查存在侧支血管,在我院行体-肺侧支介入栓塞术+外科根治术。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补救组(外科矫治术后出现灌注肺不能脱机,再行介入封堵侧支)和主动组(明确侧支后,先行介入封堵,再送外科手术矫治)。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补救组3例治愈,1例死亡。主动组全部治愈,较补救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要明显缩短。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效果及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三维血管重建在显示瘘口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血管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经动脉入路对11例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应用旋转DSA和三维血管重建寻找瘘口,采用可脱性球囊、电解可控弹簧圈(GDC)等多种材料栓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术后6~24个月对全部11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9例行球囊及GDC栓塞瘘口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2例患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无复发.结论 在旋转DSA和三维血管重建的配合下栓塞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mplatzer第Ⅱ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栓塞幼儿体肺侧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3月3日至2015年4月1日7例患儿(其中男6例,女1例)选用ADOⅡ栓塞体肺侧支,栓塞后行选择性体肺侧支造影,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封堵效果。结果 7例介入栓塞患儿,年龄5~71个月,体质量4.2~22.0 kg。有6例患儿栓塞成功,1例栓塞后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放弃介入治疗,择期行外科体肺侧支结扎术。介入栓塞15支体肺侧支,共用ADOⅡ7枚、COOK公司不可控弹簧圈22枚和波科公司可控微弹簧圈2枚。即刻造影示无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4例,少-中量残余分流1例。6例介入成功患儿立即行外科术,其中5例行肺动脉闭锁根治术,1例行体肺分流术。外科术中回血不多、未见死亡,随访未见溶血及外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DOⅡ可控性高、输送鞘小、对血管损伤小,应用于幼儿合并较粗大、迂曲体肺侧支的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明胶海绵微粒栓塞阴茎背动脉治疗无动脉海绵体瘘的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0例无动脉海绵体瘘的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进行超选择性阴茎背动脉造影并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结果 10例患者排除低流量型异常勃起后,造影见阴茎背动脉较粗,未见动脉海绵体瘘、动静脉畸形、假性动脉瘤等异常病变,介入栓塞后阴茎恢复疲软状态,临床治愈。对栓塞术后4、6和18个月患者勃起功能和性生活质量进行随访,效果满意,未复发。结论超选择性阴茎背动脉造影及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治疗无动脉海绵体瘘的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