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92-1794
目的对比经腹悬吊术与Delorme术治疗直肠脱垂对患者肛门括约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悬吊术,观察组采用Delorme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肛门括约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脱出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悬吊术相比,Delorme术治疗可改善直肠脱垂患者肛门括约功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直肠肛管测压技术,以研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肛管直肠测压装置对2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结果:FC组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FC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感容量、排便窘迫容量、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FC组直肠初始感觉压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直肠初始便意感压力、排便窘迫压力、最大耐受压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该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可准确、重复地测量成人的肛管直肠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轻度直肠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及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管最大静息压、肛门失禁Wexner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最大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肛门失禁Wexner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肛管静息压、自主收缩压及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感觉功能和肛肠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的感觉功能和直肠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学特征。方法 将3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泻组和便秘组各17例,采用PC Polygm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34例IBS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结果 腹泻组和便秘组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始感觉阉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IBS腹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BS便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5.
二联术治疗Ⅱ°、Ⅲ°直肠外脱垂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是肛肠外科颇感棘手的病症.我们采用直肠粘膜瘢痕固定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粘膜外脱垂3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威  路明 《浙江临床医学》2022,(8):1154-1155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在治疗女性中重度直肠阴道疝(RC)的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TST手术治疗标准的60例RC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手术前后Wexner便秘评分及肛管直肠测压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愈44人,有效16人,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尿潴留2例,肛门不适3例,肛门疼痛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手术前后患者Wexner便秘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静息压、初始感觉阈值、初次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手术在治疗女性中重度RC引起梗阻性排便障碍综合征效果明显,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PC Polygraf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闽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支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忠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唐庄 《大医生》2022,(6):9-11
目的 研究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s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直肠息肉患者78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用,观察组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胃肠功能,应用安全且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补片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价值及对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脱垂患者3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直肠补片悬吊组175例与改良Wells组17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1d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术后2个月采用测压导管测量直肠黏膜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评估两组Wexner便秘评分、Vaizey大便失禁评分及准确分辨排便/排气情况。结果 直肠补片悬吊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改良Well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d时,两组患者血清CRP、IL-8、TNF-α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收集自2015年6月至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临床诊断肠道菌群失调患者130例,采用灌注式测压装置测定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初始感阈值、排便感阈值、最大耐受容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为75例肠道菌群正常患者。结果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直肠初始感觉阈值为(40.54±19.78)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97±37.0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6);肠道菌群失调的非老年患者的肛管最大缩榨压为(208.60±51.46)mm Hg,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肠道菌群正常者的(162.08±45.54)mm Hg(P=0.005)及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老年患者的(174.45±70.31)mm Hg(P=0.025);伴或不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女性其肛管最大缩榨压分别为(141.32±54.03)mm Hg和(140.96±43.11)mm Hg,均明显低于男性(均P=0.000);伴有便秘、腹泻、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的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与不伴有上述症状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影响了直肠敏感性和非老年患者的肛管压力,老年和女性可能是肛管压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直肠脱垂也逐步增加。2002年11月我院收治1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结肠镜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结肠镜与腹腔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第1、3、5天的VA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直肠息肉的临床治疗中,给予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直肠脱垂是由于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所致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15%~65%的直肠脱垂会合并便秘,且脱垂治疗后便秘常无改善。本院肛肠外科于2003年4月至2006年9月对17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施行了盆腔紧固术,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拉下式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武汉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下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B组(腹腔镜辅助下双吻合器法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后随诊,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按徐忠法五项十分的标准评价其肛门排便功能。结果 (1)A组与B组术后6个月内肛门排便功能受到影响(P<0.05),术后612个月肛门排便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2)A组术后早期(6个月内),在肛门排便感觉、肛门控制力、便意感三项指标上优于B组。结论作腹腔镜下低位保肛术的患者采用拉下式或双吻合器法术后近期肛门功能均受到影响,但半年后逐渐改善,在一年后可达到接近正常生活水平,而不影响生活质量。在术后早期(6个月内)腹腔镜下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优于双吻合器法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2~2003年我院对6例患者采用了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其中乙状结肠癌1例,直肠癌4例,乙状结肠息肉1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例,Dixon术3例,Mile’s术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2例。1例术后出现肠瘘。无手术死亡发生。腹腔镜手术4例,手术时间平均3h,术中出血平均100ml。2例中转手术原因:1例因超声刀故障,另1例盆腔前壁出现活跃性出血。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既达到手术效果,又具有微创外科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47-749
目的探讨内口结扎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低位肛瘘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低位肛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LIFT术,观察组采用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肛门功能[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及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ARP、AMCP、ALC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临床疗效好,不会损伤肛门功能,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STARR)或Altemeir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26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肛肠疾病调查,21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髓损伤直肠脱垂患者根据直肠脱出程度分别使用Altemeir或STARR术进行治疗。采用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及扩展数据集了解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排便状况。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直肠脱垂发生率为32.7%(85/260)。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便秘和混合痔,直肠黏膜脱垂(<7 cm)19例,直肠内套叠4例,直肠完全脱垂(7 cm)2例;Ⅰ度13例,Ⅱ度5例,Ⅲ度3例。Ⅰ、Ⅱ度直肠脱垂均使用STARR术治疗,Ⅲ度使用Altemeir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肠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的自我报告明显改善(P<0.01),需偶尔用手掏排便的患者数明显减少(P<0.01);需要外用衬垫或塞子、使用止泻剂的患者显著减少(P<0.001);排便不尽感、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缓解(P<0.05)。结论STARR或Altemeir手术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直肠脱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的改变与大便结肠通过缓慢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 32例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进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降低 (P <0 .0 5 ) ;直肠感知阈值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扩张最小充气量升高 (P <0 .0 5 )。结论 肛管直肠动力的变化是长期的通过缓慢性便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