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列腺癌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前列腺癌的早期,去势或抗雄激素治疗有效,约18个月后,前列腺癌会进展成为去势阻抗型,目前没有治愈的疗法~([1])。近年的研究表明,儿茶酚胺类激素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AdR),通过多种信号传导方式和机制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作用~([2-5])。服用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现时多为晚期。对于晚期前列腺癌而言,其首选的治疗手段为内分泌治疗,其中以最大雄激素阻断疗法即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最为常用,有关去势方式又可分为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目前临床上对于手术或药物去势的选择虽有大量文献进行比较分析,但尚无统一的选择标准。本文就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不同去势方式的选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已成为美国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其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前列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放疗及去势治疗等,其中外科治疗被认为可以治愈前列腺癌,但需考虑前列腺癌分期;去势治疗虽能延缓疾病进展,但大部分患者最终出现去势抵抗.因此,对于那些丧失手术机会以及去势抵抗的前列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高发性肿瘤疾病。运用雄激素去势治疗早期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2~3年后大部分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或晚期肿瘤发生转移,导致患者死亡。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及转移癌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热点,也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腺病毒在人体内的肿瘤靶向性是病毒发挥抗肿瘤作用及对人体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目前在基础研究中有关腺病毒介导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前列腺癌的靶向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0个月, 预后极差, 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难题。大部分患者经雄激素剥夺治疗后, 肿瘤细胞仍可再激活雄激素受体或通过其他途径促进疾病的进展。目前, 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其主要分为雄激素受体依赖性和雄激素受体非依赖性两类。在前列腺癌的传统治疗方式效果渐失时, 基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精准医疗模式的出现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高发性肿瘤疾病。运用雄激素去势治疗早期可以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但2~3年后大部分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导致患者死亡。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溶瘤腺病毒是近年来肿瘤基因治疗的热点,也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运用特异性的启动子控制关键基因的表达是腺病毒改造的重要策略,能进一步提高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和人体的安全性。本研究对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在溶瘤腺病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十年来,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细胞起源,并在肿瘤发生、复发、转移、去势抵抗及耐药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对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对彻底治疗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肿瘤干细胞的角度就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位置、细胞起源、表面标志物及其与肿瘤转移、去势抵抗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以及第五大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1])。前列腺癌初诊时绝大多数是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因此,初诊的此类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及抗雄激素治疗等,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终将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近年来随着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阿比特龙及恩杂鲁胺等的问世,mCRPC患者预后得到很大改善~([2])。  相似文献   

9.
<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不仅在欧美国家高居第一,而且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的上升趋势[1]。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体内雄激素的调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2]。而睾酮(serum testosterone,T)是男性体内最为重要的雄激素。对于晚期前列腺癌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手术去势及药物去势降低睾酮水平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因此,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高血清睾酮是罹患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3]。但最近诸多的研究对这一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近有学者提出用晚期前列腺癌(APC)代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较传统的去势药物GnRH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不同,新的GnRH受体拮抗剂已经出现。新的阻断雄激素合成药物、化学治疗药物、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药物、生物靶向药物、骨转移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成为一线推荐药物或正在临床试验。放射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男性恶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前列腺癌的生长是雄激素依赖性的,晚期前列腺癌抗雄激素治疗有效,但雄激素去势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多数最终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阶段。组蛋白修饰是基因转录调节控制组织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前列腺癌在美国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也逐年飙升。前列腺癌病死率居高不下,一旦发病,生存率较低,这主要归因于其较高的转移率,主要转移到骨等部位。肿瘤转移是细胞内多种分子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肿瘤进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限,患者通常存活时间仅为  相似文献   

13.
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是各种前列腺手术及后尿道重建术后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早期检出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术(RP),术后尿失禁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率约0.8%~87.0%.其中约10%因此寻求治疗[1].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着男性生命健康。前列腺癌发生转移或去势抵抗不仅取决于癌细胞自身, 也取决于癌细胞所处的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节肿瘤增殖、转移、代谢和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多重作用。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深入阐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特征及其在前列腺癌促癌抑癌作用中的调节机制, 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CAFs与前列腺癌细胞间信息交流。本文就CAF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三维适形放疗加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32例的临床资料。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26例放射治疗前接受双侧睾丸切除,1例行睾丸放疗去势,5例应用抑那通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氟他胺,与去势治疗同时应用。放疗采用3D-CRT技术,1.8~2.0Gy/次,5次/周,肿瘤量(DT)68~72Gy,平均剂量70Gy。结果1例治疗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死亡,31例完成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31例患者排尿困难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25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平均随访30个月(6~75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69.1%,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80.4%,1、2、3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7%、6.3%、3.1%,1、2级急性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4%、6.3%。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满意,副反应小,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痛(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它已成为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在我国,近年来其发病率也有显著上升趋势.早在1941年,Huggins等就发现手术去势和雌激素可延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并首次证实了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去除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后仍出现PSA的升高或影像学的进展,被称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CRPC根据是否有影像学的转移又可分为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和非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两种类型。2018年有两项二代抗雄激素药物(恩杂鲁胺和阿帕鲁胺)获得批准用于治疗nmCRPC。最新完成的3期大型临床ARAMIS试验表明,一种新型药物多拉米特(Darolutamide)相比安慰剂能够延长nmCRPC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期(MFS)。多拉米特有望成为治疗nmCRPC患者的第3种二代抗雄激素药物。本综述将回顾多拉米特的临床试验,并比较多拉米特和其他两项二代抗雄激素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mTOR通路的过度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该通路与转移性前列腺癌密切相关,同时是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机制之一。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多数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预后极差。传统方法对CRPC治疗的有效率低,迫切需要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mTOR抑制剂在CRPC治疗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男性各种癌症第2位~([1])。我国近年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也逐渐上升,1998~2008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的年均增长率为8.44%~([2])。晚期PCa的治疗大多依赖于去除雄激素的方法。然而,经历18~24个月的去势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均会由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转变为非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即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e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导致对传统的去势治疗反应效果较差~([3])。相关研究已经初步证明自噬在CRPC的进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1].尽管过去几十年在前列腺癌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几乎都会经历生化复发、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最终死于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一种生物学行为异质性较大的肿瘤,甚至在同一个患者身上也会出现.鉴于此,为了优化治疗策略,前列腺癌正走向精准化治疗.在此过程中分子影像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前列腺癌的初始诊断和分期、根治性治疗后临床复发的检测以及治疗,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接受合理的治疗[2].近些年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作为靶分子在前列腺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PSA不同,PSMA是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膜的固有蛋白,在几乎所有的前列腺癌中均高特异性表达,且随着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复发而表达增高,在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过程中,很多前列腺癌细胞可能丢失PSA,但PSMA仍然得以保留[3].尽管PSMA也表达于正常组织和其它肿瘤的新生血管,如唾液腺、肾近端小管、小肠、膀胱癌、胰腺癌、肺癌等,但其表达水平仅为前列腺癌的1/100~1/1000[4].多个研究显示,以PSMA作为靶分子的PET/CT在评价高危前列腺癌、初始治疗后复发的检测方面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另外在前列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5-7].目前多个PSMA配体正在进行研发和试验,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PSMA配体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上的效果不低于现有的手段[8].本文将对PSMA分子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