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1-2017年间血液科新诊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否实现两年无事件生存,即DLBLC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方法根据无事件生存期,将患者分成早期复发和非早期复发,并以此为标签构建分类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然后用LASSO进行了特征选择,因数据类别不平衡,分别采用了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Borderline-1 SMOTE、Borderline-2 SMOTE与ADASYN(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四种方法平衡数据,之后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核模型作为最终的分类器,并与AdaBoost、随机森林和以高斯核、多项式核为内核的单核支持向量机进行比较,最终实现对新诊断病例早期复发的预测。结果在本文所有模型中,采用LASSO加Borderline-1 SMOTE的多核模型(accuracy=0.87,precision=0.87,recall=0.87,f1=0.87,AUC=0.87)取得了最优的分类性能。采用SMOTE的随机森林模型(accuracy=0.84,precision=0.85,recall=0.87,f1=0.79,AUC=0.83)、Borderline-2 SMOTE的随机森林(accuracy=0.84,precision=0.85,recall=0.87,f1=0.79,AUC=0.83)两种集成模型的分类性能也较好,但都低于多核支持向量机模型。两种单核支持向量机性能较差。结论本文构建的所有模型中,经过LASSO和Borderline-1 SMOTE重采样的多核支持向量机性能最优,可为DLBCL早期复发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为更加充分地利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挖掘其内部的区别与联系,以提高疾病预后模型性能,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现使用多视图多核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疾病预后进行建模。对电子病历中患者的病理信息、影像资料以及诊断治疗记录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将收集到的三类特征经预处理与重采样,用核函数分别映射至三个核空间,最终运用多视图多核学习得到合成核进行预后分类。将目标模型的分类结果与逻辑回归,决策树等经典模型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十折交叉验证,目标模型性能(accuracy=0.977,AUC=0.970,precision=0.981)均高于常见模型,且多视图多核学习的模型性能优于混淆特征的多核或单核学习。结论 通过多视图多核学习的建模方法,更能够挖掘出电子病历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模型性能优越,可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半参数比例率模型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复发事件影响因素分析,探究各因素对患者多次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395例DLBCL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使用Lasso回归结合临床医生意见筛选变量,然后基于DLBCL患者临床基线及不规则纵向数据分别构建半参数比例率模型(SPRM)、伪偏似然估计模型(PPL)和Cox比例风险回归(CPH)模型分析各因素对DLBCL患者多次复发的影响。结果 SPRM整体参数估计准确度较好,分析结果显示:Ki-67、BCL2、P53阳性表达和IPI评分>2分、CD5阳性表达、血液LDH和β2-MG高于正常水平及肿瘤最大径≥7.5 cm是DLBCL患者多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SPRM适用于含不规则、混合类型纵向数据的DLBCL复发事件数据分析,考察了不同时间段各因素对患者多次复发的影响,可为改善DLBCL患者预后提供统计学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PB-DC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17例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5例患者行CHOP方案,3例行R-CHOPE方案,其余9例患者行R-CHOP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累计生存率,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Log rank 检验。结果 17例患者均因发现乳腺肿块就诊,行局部肿块切除或行乳腺根治术,进行Ann Arbor分期,其中:Ⅰ期 6例,Ⅱ期9例,Ⅳ期2例;生发中心起源14例,非生发中心起源2例,不能分类1例,PB-DLBCL 5年OS 76%,PFS 70%,高β2微球蛋白及临床分期Ⅳ期患者预后差。结论 PB-DLBCL多发于女性,累及单侧乳腺居多,临床表现为局部无痛性包块,临床对化疗敏感,但部分患者易复发,预后与临床分期及β2微球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因为血睾屏障的存在,死亡率高,目前尚缺乏多中心的大型回顾性分析数据进行疾病的预后研究。方法 从SEER数据库的22个中心机构获取2000—2019年期间,诊断为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816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多变量COX逐步回归联合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筛选预后特征变量,将二者筛选出的共同预后因子构建列线图并对其重要度进行排序;时间依赖性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确定模型的一致性,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与有效性。结果 COX回归结合XGBoost筛选出的共同预后因子为:年龄、手术、放疗、双侧发病、化疗、系统治疗、Ann Arbor分期;将其按照重要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系统治疗、Ann Arbor分期、手术、双侧发病、化疗、放疗。基于联合模型筛选出的共同预后因子构建列线图,ROC曲线、校准曲线和DCA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结合回归...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R-CHOP方案,美罗华+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或长春地辛+泼尼松片)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总结,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化疗后缓解53例,未缓解17例,疗效单因素分析与化疗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腺苷脱氨酶(ADA)及铁蛋白(FER)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碱性磷酸酶(ALP)、α-L-盐藻糖苷酶(AFU)、球蛋白(GLO)、白蛋白(Alb)及总胆固醇(CHOL)无关(P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血清HDL-C、ADA及FER也是影响R-CHOP方案治疗DLBCL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化疗前血清HDL-C降低、ADA升高、FER升高是影响R-CHOP方案治疗DLBCL临床疗效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媒体报道,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身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住院治疗,喜爱他的观众都在为他祈祷,愿他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乙肝病毒(HBV)携带或既往HBV感染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HBV携带或既往HBV感染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前的乙肝病毒检查结果分为HBsAg阳性组40例和HBsAg阴性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CHOP化疗6个疗程后疗效、肝功能、HBV再激活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HBsAg阳性组的化疗总缓解率(60.00%)低于HBsAg阴性组(82.14%)(P<0.05); HBsAg阳性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42.50%)高于HBsAg阴性组(21.43%)(P<0.05); HBsAg阳性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22.50%)高于HBsAg阴性组的(3.57%)(P<0.05);抗-HBe(+)、抗-HBs(-)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抗-HBe(+)、抗-HBs(-)增加化疗后HBV再激活的风险,降低化疗缓解率,导致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弥漫大B淋巴瘤(dffuse large B lymphoma,DLBCL)患者与正常人是否存在不同血清氨基酸谱。方法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UPLC-MS/MS)技术对上述DLBCL组患者和对照组进行靶向氨基酸定量分析。结果 在DLBCL组肌氨酸、丙氨酸、2-氨基丁酸、丝氨酸、异亮氨酸、鸟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比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赖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天冬酰胺、组氨酸、瓜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呈下降趋势(P<0.05);PLS-DA模型及ROC曲线下面积筛选出肌氨酸区分DLBCL与对照组能力最强;肌氨酸和赖氨酸可作为联合血清标志物,提高诊断准确率。结论 DLBCL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发生明显改变,肌氨酸可以作为DLBCL的血清标志物,肌氨酸、赖氨酸联合氨基酸有望成为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的49例患者为实验组,剩下的37例仅用单纯的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49%,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患者,女,66岁。无明显诱因,渐出现上腹隐痛3余月,伴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嗳气,嘈杂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体重减轻3kg。10年前曾患有"胃增生性息肉",治愈。体症:T36.8℃,P72次/min,R17次/min,BP145/93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中上腹有轻度压痛,无肌卫,肝脾无肿大。相关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胃镜示:(1)一巨大溃疡样病变占据胃体前壁、小弯、后壁,约6.0cm×10.0cm,其基底不平,表面覆污秽苔,周边结节样增生,质脆,易出血(取材5块);(2)胃角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原研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碱类+糖皮质激素(CHOP)方案(R-CHOP)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H-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例使用R-CHOP序贯H-CHOP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在8个疗程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R-CHOP序贯H-CHOP治疗10例初治DLBCL患者在8个疗程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0%,部分缓解(PR)率为10%,总有效率(ORR)为100%,其中R-CHOP期间2例CR,8例PR,序贯为H-CHOP后2例维持CR,其余8例中7例从PR加深缓解至CR,1例维持PR。R-CHOP序贯H-CHOP能够维持患者外周血CD20阳性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持续显著低水平状态;R-CHOP期间2级以上血液毒性发生率为30%,H-CHOP期间2级以上血液毒性发生率为0%。结论 R-CHOP序贯H-CHOP治疗DLBCL安全有效,适宜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身心并重共护延伸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身心并重共护延伸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及应对方式评定量表(MCSQ)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CD-RISC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SUPPH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SUPPH中正面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MCS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右上腹疼痛5d”入院。无乏力、盗汗、发热及消瘦。门诊B超示:胆囊炎合并结石。为手术治疗入院。既往曾有胃癌病史。于1990年行胃癌根治术,未化疗。查体:T36.7℃,P78次/min,R19次/min,BP11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腹平软, 相似文献
20.
冯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4):46-4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常见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所有病例的1/3,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类淋巴瘤可由原发结外病变或原发淋巴结起病,>50%患者就诊时存在结外病变侵犯,而最为常见的结外病变有骨髓、胃肠道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高度一致性肿瘤,不同亚型患者存在不同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治疗反应等,且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