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cffDNA)浓度与不良围产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21年4月孕12+0~26+6周在本院行cffDNA无创产前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9 917例。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估不同cffDNA浓度梯度与不良围产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与cffDNA浓度高于75th百分位相比,当cffDNA浓度低于25th百分位时,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OR=1.5,95%CI:1.1~2.0)、子痫前期(OR=1.5,95%CI:1.1~1.9)、妊娠期糖尿病(OR=1.2, 95%CI:1.1~1.4)、胎儿宫内生长受限(OR=1.8, 95%CI:1.3~2.6)的风险增加。另外,子痫前期亚组分析显示,cffDNA%低于25th百分位显著增加子痫前期并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OR=2.2, 95%CI:1.0~4.7)、早发型子痫前期(OR=3.5, 95%CI:1.7~7.4)、重度子痫前期(OR=1.4, 95%CI:1.0~2.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与未足月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6年9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胎且发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分析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4 h内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母儿并发症的产生和新生儿一系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5 g/24 h组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病率与5 g/24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母婴并发症与血清白蛋白定量的关系分析中,所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新生儿预后与孕妇24 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分析中,24 h尿蛋白定量≥5 g/24 h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脑瘫与5 g/24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足月的重度子痫前期新生儿预后与血清白蛋白定量的关系分析中,血清白蛋白≥25 g/L组与25 g/L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和24 h尿蛋白监测的定量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应未足月的子痫前期新生儿的预后状况,同时可以用这两个指标对子痫前期新生儿的预后进行评价,综合来看,血清白蛋白的监测要优于24 h尿蛋白的定量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V)A、VE水平预测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本院常规孕前检查的427例女性(孕前组)及573例妊娠20周内产前检查孕妇(孕期组)为研究对象,孕期组定期产检后明确发生子痫前期53例。均检测血清VA、VE,孕期组同时行肝肾功能检测并统计妊娠结局。结果:与孕前组比较,孕期组妊娠20周时血清VA、VE水平及VE异常率未见差异(P>0.05),但VA缺乏率及异常率较高(P<0.05)。孕28周时,轻度、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VA、VE、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高于无子痫前期孕妇,且重度者高于轻度孕妇(P<0.05);血清VA、VE水平与BUN、SCR呈负相关(P<0.05);预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915,临界值分别为0.19mg/L、3.26mg/L,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1.9%、65.5%和92.3%、86.9%。结论:孕妇易出现VA缺乏,VA、VE对于预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建档并分娩的孕妇纳入研究, 妊娠期间发生子痫前期的150例孕妇作为病例组, 按照1∶4匹配原则(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及末次月经)选取最终分娩后无任何合并症的6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 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不同时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4.32 ± 3.61) μg/L比(18.78 ± 4.73) μg/L、(15.06 ± 3.12) μg/L比(19.88 ± 4.25) μg/L、(16.04 ± 3.51) μg/L比(22.04 ± 5.63) 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维生素D水平充足为参照组, 校正孕期增重、是否初产等多项混杂因素后, 在孕早期, 维生素D水平严重缺乏、缺乏和不足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风险均增加, OR值和95%CI分别为4.84(1.25 ~ 3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对临床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80例,血压≥140/90 mm Hg,尿蛋白≥0.3 g/24 h)、重度子痫前期组(60例,血压≥160/110 mm Hg,尿蛋白≥2.0 g/24 h)和妊娠期高血压组(100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孕妇75例为健康组。检测所有参与研究孕妇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确其指标水平变化对孕妇临床病情的影响。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及子痫前期组孕妇TNF-α、IL-6、IL-8水平高于健康组,IL-10水平低于健康组(均P0.05);子痫前期组孕妇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及子痫前期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健康组,而子痫前期组各指标水平则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各指标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孕妇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而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病情变化,影响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BV感染人群中运动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的关联。方法基于2016-202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招募的3 813例HBV感染者, 收集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运动情况及其他协变量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运动与该人群NAFLD患病的关联, 并进行亚组分析探讨效应修饰因子。结果共2 259例HBV感染者, 患有NAFLD者454例(20.10%)。校正协变量后, 发现中强度运动为NAFLD的保护因素(OR=0.66, 95%CI:0.46~0.9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可能在女性(OR=0.61, 95%CI:0.36~1.01)、年龄<45岁(OR=0.24, 95%CI:0.06~0.8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0.16, 95%CI:0.04~0.49)、家庭年收入<3万元(OR=0.39, 95%CI:0.16~0.89)、3万~8万元(OR=0.64, 95%CI:0.40~1.00)、有高血压病史(OR=0.45, 95%CI:0.21~0.88)、BMI≥24.0 kg/m2(OR=0.66, 95%CI:0.43~1.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早期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体质指数(BMI)对孕期血糖的影响。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2009-2010年26 965名孕早期接受首次产检孕妇的基本信息、孕早期ALT水平、孕早期BMI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检测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超重肥胖单独/联合ALT水平对于孕期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同孕早期ALT<40 U/L者相比,ALT≥40 U/L的孕妇GCT阳性(≥7.8 mmol/L)的比例明显升高(OR=1.368,95%CI=1.204~1.553)。同孕早期BMI 18.5~23.9 kg/m^2者相比,消瘦(BMI<18.5 kg/m^2)的孕妇GCT阳性的可能性减低(OR=0.730,95%CI∶0.648~0.823),而超重(BMI:24.0~27.9 kg/m2),肥胖(BMI≥28.0 kg/m^2)均是GCT阳性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07,95%CI:1.489~1.735;OR=1.868,95%CI:1.657~2.107)。以ALT<40 U/L且BMI<24 kg/m^2为参照组,多因素分析中,孕早期超重肥胖使ALT≥40U/L增加GCT阳性发生风险的OR值从1.219(95%CI:1.015~1.464)增加至2.655(95%CI:2.226~3.167),且相加交互作用的3个指标RERI、AP和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孕早期ALT水平升高是孕期血糖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孕早期孕妇超重肥胖会加重升高的ALT水平引发孕期高血糖风险的效应,即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兰州地区孕妇孕期各阶段补充叶酸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2010-2012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14 591名孕妇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孕期补充叶酸与子痫前期的关联性.结果 30%的孕妇在怀孕前补充叶酸,可降低子痫前期的风险(OR值:0.70;95%可信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s标志物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确诊为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另选60例同期排除子痫前期的孕妇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患者的胎盘组织中的miR-210、miR-181a、miR-222、miR-26b、miR-377、miR-455的水平,并将所获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对照组5.00%孕妇为高血压,0.00%孕妇尿蛋白定量高于0.15g/24 h;子痫前期组80.00%孕妇为高血压,90.00%尿蛋白定量高于0.15g/24 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患者miR-210、miR-181a、miR-222、miR-26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iR-377、miR-455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组织中不同类型的MicroRNAs水平发生改变,通过血清MicroRNAs标志物水平检测可以提高子痫前期的诊断率,保障降低孕妇及胎儿安全风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白细胞分化抗原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部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8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试验组,其中轻度和重度子痫各40例;选取同期40例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检测血液s CD40L和TNF-α水平,并检测血压、尿蛋白、肌酐、尿酸等指标,对s CD40L和TNF-α水平与血压、尿蛋白、肌酐、尿酸等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s CD40L、TNF-α水平、血压、尿蛋白、肌酐、尿酸等指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 CD40L与舒张压、收缩压、尿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56、0.974、0.952,P0.05),与肌酐、尿酸无相关性(P0.05);TNF-α与舒张压、收缩压、尿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8、0.985、0.982,P0.05),与肌酐、尿酸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子痫前期的加重,s CD40L和TNF-α水平明显增加,而且与孕妇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任秀聪  任立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03-4504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各孕期血清脑利钠肽(BNP)值的变化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共检测199例从孕早期至分娩前期孕妇血清BNP值,统计分析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孕妇各孕期外周血清BNP值中位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孕妇各孕期血清BNP中位数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17.3 pg/mL、16.9 pg/mL、15.8 pg/mL和18.6 pg/mL,正常孕妇,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BNP值为17.1 pg/mL、22.7 pg/mL和118 pg/mL,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值与正常孕妇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常孕妇血清BNP浓度在各孕期保持相对稳定;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浓度显著高于同孕周正常孕妇,BNP与子痫前期发病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肝酶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一般情况,于孕6~18w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孕24~28w经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GDM。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ALP和GGT与GDM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83名孕妇,其中230人(9.3%)被诊断为GDM。ALP和GGT水平与GDM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最低分位相比,ALP最高五分位OR值(95%CI)为2.47(1.57,3.88),AL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GDM风险增加35%;GGT最高五分位OR(95%CI)为1.63(1.04,2.56),GGT每增加一个SD,GDM风险增加20%。以ALP和GGT均低于各自最高五分位为参照,ALP和GGT均位于最高五分位者(ALP≥53.0 U/L且GGT≥19.0 U/L)发生GDM的OR值(95%CI)为2.52(1.63,3.90),仅ALP升高者发生GDM的OR值(95%CI)为1.86(1.27,2.74),仅GGT升高者发生GDM的OR值(95%CI)为1.18(0.77,1.80)。结论孕早期ALP或GGT水平升高均增加GDM的发病风险,两者同时升高GDM的发病风险更大。[营养学报,2020,42(3):224-22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早期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发生巨大儿或大于胎龄儿(LGA)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记录的2009—2010年天津市内6区和滨海新区孕早期接受第一次产检的26 956名单胎妊娠孕妇的孕期基本信息、检查结果和分娩信息,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ALT水平与巨大儿或LGA发生的关联。结果 26 956名孕妇孕早期ALT中位数水平为15.2 U/L(四分位数界值:11.0~22.0 U/L),ALT≥40 U/L占5.1%。分娩巨大儿者占10.1%,LGA占1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ALT水平40 U/L,ALT水平≥40 U/L组孕妇更容易分娩出巨大儿(OR=1.192,95%CI=1.008~1.410)和LGA(OR=1.160,95%CI=1.012~1.330)。以ALT40 U/L且非肥胖为参考组,ALT40 U/L且肥胖(OR=3.011,95%CI=2.593~3.496)、ALT≥40 U/L且非肥胖(OR=1.320,95%CI=1.097~1.589)、ALT≥40 U/L且肥胖(OR=3.837,95%CI=2.675~5.502)均与巨大儿发生有关联。同样,ALT40 U/L且肥胖(OR=2.781,95%CI=2.458~3.147)、ALT≥40 U/L且非肥胖(OR=1.238,95%CI=1.066~1.437)、ALT≥40 U/L且肥胖(OR=3.766,95%CI=2.757~5.144)均与LGA发生有关联。结论孕早期ALT水平单独或联合母亲肥胖均与巨大儿或LG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和血清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的关系。方法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60例作为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PLGF和β-h CG水平。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β-h CG水平和β-h CG/PLGF值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β-h CG水平和β-h CG/PLGF值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PLGF与血清β-h CG呈负相关(r=-0.465,P=0.000)。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PLGF与血清β-h CG呈负相关(r=-0.531,P=0.000)。结论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LGF水平降低,血清β-h CG水平和β-h CG/PLGF值升高,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LGF与血清β-h CG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和胎盘组织脂联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2例无妊娠并发症孕妇(对照组)、58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轻度子痫前期组)、55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三组孕妇胎盘组织脂联素表达情况.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5.56±1.37) mmol/L比(4.55±0.51),(4.68±0.66) mmol/L],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14.19±3.42),(14.90±6.64) mU/L比(9.87±1.75) mU/L,1.04±0.37,1.18±0.56比0.67±0.2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15.79±4.86) mg/L比(11.47± 3.50),(11.92±2.96)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盘组织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及胎盘组织脂联素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脂联素、HOMA-IR明显增高,血清脂联素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孕妇的一种适当的反馈性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龄及孕早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子痫前期及其亚型的相关性,为不同年龄孕早期SCH患者孕期监测制定个体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高危产科产检SCH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年龄及孕早期SCH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结果控制混杂因素后,与适龄患者相比,高龄患者重度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升高36. 00%(OR=1. 36,95%CI:1. 73~5. 53)。与甲状腺功能(甲功)正常患者相比,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 SCH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子痫前期风险分别增加1. 38倍、1. 30倍和1. 66倍(OR子痫前期=2. 38,95%CI:1. 49~3. 79,OR轻度子痫前期=2. 3,95%CI:1. 35~3. 92,OR重度子痫前期=2. 66,95%CI:1. 24~6. 67)。交互作用分析,与适龄甲功正常患者相比,适龄TPOAb (+) SCH患者轻度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升高1. 45倍(OR=2. 45,95%CI:1. 23~4. 93),重度子痫前期风险升高3. 39倍(OR=4. 49,95%CI:1. 78~11. 38);高龄TPOAb阴性(-) SCH患者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升高4. 20倍(OR=5. 20,95%CI:1. 43~19. 22),二者相乘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TPOAb (+) SCH患者发生子痫前期及其亚型的风险升高。不同年龄TPOAb (-) SCH人群发生子痫前期及其亚型的风险不一致,高龄者发生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显著高于适龄及低龄者。对该类型SCH患者应根据年龄进行风险分层,开展个体化孕期管理和用药指导,降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发型子痫前期(PE)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及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本院正常妊娠孕妇265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350例。取所有孕妇外周静脉血,检测维生素A、维生素E、辅助性T细胞水平,分析可能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因素。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0.24±0.15mg/L)、维生素E(4.92±2.31mg/L)低于正常组(0.47±0.18mg/L、10.75±4.57 mg/L),血液中Th(21.01±3.96%)、Th1/Th2(20.41±5.75)高于正常组(12.31±2.50%、7.93±1.46),Th2(1.04±0.17%)低于正常组(1.60±0.29%)(均P<0.05)。多胎妊娠、年龄≥35岁、有内科合并症、维生素E缺乏、产前体质指数异常是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型PE孕妇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且机体免疫平衡出现紊乱,多胎妊娠、年龄≥35、有内科合并症、维生素E缺乏、产前体质指数异常为早发型PE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讨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健康孕妇100例(对照组)、子痫前期孕妇100例(观察组),观察组中,又将患者进行分类,分为观察1组(轻度子痫前期,n=70)、观察2组(重度子痫前期,n=30)。对三组的血清维生素A、E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指标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2组的血清维生素A、E值低于观察1组、对照组;观察1组的血清维生素A、E又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知,血清维生素A、E水平越低,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便越大,疾病程度也越严重,其指标与疾病之间为负相关(P<0.05)。另外,子痫前期患者的年龄、血压、转氨酶与维生素A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BMI、尿蛋白则和维生素A之间有着相关性(P<0.05);子痫前期患者的年龄、转氨酶与维生素E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BMI、血压、尿蛋白则和维生素E之间有着相关性(P<0.05)。在治疗后,子痫前期孕妇的维生素A、E水平逐渐升高,远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对于孕妇而言,其血清维生素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纳入观察组,年龄≤35岁,孕周≥34周(其中孕周<37周30例,≥37周30例),选取同期住院与观察组条件相匹配的正常孕妇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与正常妊娠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9.93±4.16kg/m2和26.38±2.70kg/m2,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59,P<0.001);2血清瘦素水平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组孕妇分别为30.57±10.33ng/m L和20.14±8.16ng/m L,前者高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36,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血脂比较(TG分别为3.12±0.88mmol/L和2.42±0.66mmol/L,TC分别为6.13±1.03mmol/L和5.67±0.43mmol/L,HDL-C分别为1.19±0.54mmol/L和1.56±0.30mmol/L,LDL-C分别为3.50±1.34mmol/L和2.95±0.95m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有血脂升高表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G、TC、HDL-C、LDL-C的t值分别为2.10、2.23、2.14、2.03,P值均<0.05;4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hs CRP比较分别为6.34±8.92mg/L和4.21±3.25mg/L,重度子痫前期组有hs CRP上升的表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2.07,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提示肥胖可能是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血清中高瘦素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有独立相关性,重度子痫前期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过度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马鞍山市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联。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招募初次建卡的孕妇(孕周≤14周),建立以孕妇人群为基础的队列并随访至分娩。孕早、中、晚期分别填写《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测量孕妇的身高、体重和血压并检测尿蛋白。结果 3219名单胎活产儿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6.09%(196/3219),其中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77%(57/3219)。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及孕期过度增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3(95%CI 1.56~3.47)、7.85(95%CI 4.65~13.24)和1.86(95%CI 1.24~2.79)。结论孕前超重或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