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二尖瓣反流(MR)是老龄化社会中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由二尖瓣膜自身结构或功能改变引发的原发性MR是MR的一大类。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是原发性MR的标准临床治疗方案,但其适应证窄、风险高且术后并发症多。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药物治疗无效性和手术治疗高风险性的问题,成为原发性MR治疗的重要手段。TMVR设备大多处于早期安全性评估和可行性临床试验阶段,二尖瓣结构的复杂性也使TMVR治疗方法面临诸多挑战,人工二尖瓣的密封性、持久性以及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和潜在血栓的形成均为TMVR技术难点。现综述目前用于原发性MR治疗的各类人工二尖瓣装置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7岁,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置入27 mm金属碟瓣(St. Jude Medical,美国).2020年11月4日,患者因"胸闷、气喘6个月"收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既往史: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轻度贫血...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一线治疗方案,也适用于AS合并不同严重程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但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中却不做常规推荐,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仍然是治疗PAR的金标准。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PAR患者,常放弃外科手术治疗,选择保守治疗,而后者的死亡率更高。经股动脉TAVR(TF-TAVR)为其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案,尽管仍面临手术技术要求高、缺乏针对PAR的瓣膜系统和术后长期随访数据等挑战,但随着TAVR技术经验积累、新一代瓣膜系统的发展及长期随访数据的反馈,TF-TAVR治疗PAR逐渐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外科手术替代治疗方式,本文对TF-TAVR治疗PAR实施要点、临床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转归情况,以及影响FMR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2例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合并FMR患者,分析基线信息,比较手术前后超...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治疗是解决瓣膜反流的主要方法,经导管治疗的出现为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年来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将对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反流(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MR)逐渐成为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外科手术在治疗MR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围手术期的风险过大、老年人基础情况较差等原因,许多患者禁忌外科手术。近年来,经导管治疗MR装置的出现,给治疗MR带来了新的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综述了经导管治疗MR装置的技术特征及其临床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分级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S合并MR患者156例。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6、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有无MACCE患者性别、年龄、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合并症发生情况、既往手术史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术后MRA分级对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56例患者均经股动脉路径TAVR,其中6例患者术中或术后24 h内死亡,最终纳入150例患者。术后患者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MRA小于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是由于瓣膜的异常所导致的原发性或退化性的二尖瓣反流(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MR),也可由继发性心肌病变引起功能性、继发性MR。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相应症状,但却无法阻止病程进展。目前,尽管有明确的指南建议对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和体征的中至重度(NYHA分级超过Ⅲ级)MR患者进行手术,但由于种种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大多数严重MR患者仍没有接受手术。随着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手术修复治疗的蓬勃发展,目前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治疗的理念主要来源于外科修复技术,分别以缘对缘、人工腱索修复、人工瓣环成形等方式为代表,有不同种类的器械进入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导管介入治疗MR为二尖瓣手术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将综述手术治疗MR所致心力衰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MitraClip)治疗中重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使用MitraClip系统对10例有症状的中重度(1例)或重度(9例)二尖瓣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分析10例患者手术即刻效果和30d随访结果.结果 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4±10.6)岁,功能性反流8例,器质性反流2例.所有手术均成功开展,顺利置入1个(5例)或2个(5例)MitraClip.手术即刻效果提示,5例患者二尖瓣反流下降3级,5例患者下降2级,未发生相关并发症.30d超声心动图随访提示,所有患者二尖瓣反流较术前降低≥2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40.2±11.9)%提高到(44.8±11.6)%,左心房内径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径分别由(6.4±0.5) cm和(6.1±0.8) cm缩小至(6.0±0.5) cm和(6.0±0.8) cm.所有患者的主观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纽约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提高1级,生活质量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分别由(0.7±0.2)和(279.0±123.0)m提高到(0.9±0.1)和(347.0±91.0)m.结论 本中心初步经验提示,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MitraClip)可以带来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善和早期的临床获益,是安全有效的,但中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中的疗效,总结这一术式的初步经验。方法 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武汉亚心总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TaurusElit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实施TAVR的PAR患者共2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术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5±5.5)岁,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8.7±3.6)%,术前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6例(16/20)。经TAVR治疗后,手术成功20例(20/20),单一瓣膜器械成功19例(19/20,瓣中瓣1例)。术后30 d随访结果显示,2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致残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转外科事件,术后主动脉瓣残余反流程度均为无或者微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经过严格的病例筛选及规范的手术标准化操作,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治疗PAR患者的可行性高,早期临床结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所归纳总结的术式经验,可做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1.
二尖瓣反流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性反流。室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V-FMR)患者是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合并左心室扩大,导致瓣环扩大及相对性的腱索牵拉拴系所致,由于该类患者心功能及基础情况较差,手术风险及预后均不如常规二尖瓣反流患者。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逐渐发展为一项成熟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技术,在V-FMR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为V-FMR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行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高危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11例“瓣中瓣”置换术均通过股静脉入路、穿刺房间隔途径进行,手术成功率100%,1例在置入瓣膜成功后出现左心室穿孔导致心脏压塞行开胸探查术;1例并发脑卒中。术后无瓣膜功能不全病例,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降低[(13.1±3.9)mmHg vs.(7.8±2.0) mmHg,1 mmHg=0.133 kPa,P=0.001],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患者明显减少(100%vs. 9%,P<0.001)。6例患者完成术后30 d随访,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患者瓣膜功能良好,未见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的“瓣中瓣”置换术成功率高,可作为再次外科手术高风险人群的有效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反流(MR)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多数患者伴有心脏或非心脏的合并症。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指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严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MR患者。随着我国TEER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相关器械已得到研发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包括我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JensClip系统,其独特的滑块锁定设计实现了二尖瓣夹锁定模式的创新。现报道JensClip用于治疗退行性MR(DMR)患者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9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MINORS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手术路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研究,共计635例样本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瓣膜置入成功率的合并结果为96.2%[95%CI(93.3%~98.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经心尖成功率为94.7%[95%CI(87.7%~99.2%)],经股成功率为92.5%[95%CI(80.7%~99.5%)]。此外术后30 d死亡率的合并结果为9.1%[95%CI(4.4%~15.0%)],术后30 d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的合并结果为68.4%[95%CI(61.5%~75...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是由于左心扩张导致二尖瓣前后叶闭合不全,它常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存在,并与心脏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加快心衰进程导致不良预后。目前,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和器械治疗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已有证据显示在多学科心脏团队共同决策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与心房颤动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若不及时干预,预后极差。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在早中期,可运用经导管微创化治疗手段干预,有效控制心房颤动,逆转心房、二尖瓣的结构重塑,有效减轻二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无症状期长,晚期预后差,最佳干预时机尚不明确.目前干预指征主要依据于症状和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功能和扩张程度,而新影像学评估(磁共振、超声心动图新参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等)及生物标志物可优化治疗决策.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替代或延迟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仍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反流(MR)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严重的MR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除了优化药物外,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MR的主要手段,近年来,MR的介入治疗技术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文将对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在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MR流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按照患者的MR流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度)和B组(中度、重度)。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的LVEF、LVEDD、MR和NYHA分级,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LVEF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死亡率、LVEDD、MR和NYHA分级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可用于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不同程度MR流患者的治疗中,反流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远期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