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后会产生一系列症状,治疗过程中亦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恶性肿瘤相关性便秘以排便困难且周期延长,周期正常但大便干结,或便质不硬、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常选用莫沙必利等促肠动力药、乳果糖等渗透性泻药或开塞露栓剂纳肛润肠[1]。这些药物虽起效较快,但停药后症状极易反复,且长期应用易出现药物依赖,甚至出现腹胀、腹痛、肝肾功能损伤等。而中医治疗便秘更强调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方法灵活多变,且疗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小[2]。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更年期妇女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和亚临床疾病的问题愈发突出,更年期妇女医疗保健已成为当今社会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1]。综合保健管理策略旨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积极预防中老年女性的慢性疾病,改善其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2]。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综合保健管理策略对更年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知识等影响,以探讨综合保健管理策略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妊娠与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在此期间女性会经历生理和情感的变化,应对不当会转变为压力源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影响。面对心理障碍,多数女性担心药物治疗对后代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选择非药物治疗[1]。正念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改善妊娠期女性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但面对面团体正念干预受时间、地点和患者病耻感的限制,可持续性欠佳[3]。  相似文献   

4.
<正>便秘(constipation)是最常见病的消化道症状[1],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排便次数减少。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便秘与年龄,性别,地域性等各种因素有关。便秘不分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生,但女性,老年人,儿童及手术后患者是高危人群。我国发生率大约在10%15%,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发生率的18%15%,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发生率的18%23%[2]。文献报道便秘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423%[2]。文献报道便秘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46,其次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也不低,国外为0.3%6,其次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也不低,国外为0.3%8%[3],国内为3.8%[4]。  相似文献   

5.
<正>万古霉素是一种链霉菌属衍生的三环糖肽类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亦可用于青霉素或头孢过敏的患者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尽管万古霉素临床疗效明确,但其个体差异大,易发生不良反应,常有报道万古霉素引起发热[2]、肝功能损害[3]、红人综合征[4]等,而万古霉素引起严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不良反应十分鲜见。  相似文献   

6.
<正>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1]。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仍需使用抗肿瘤药[2]。近年来,靶向药物由于其细胞毒性小、选择作用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备受关注[3]。安罗替尼(anlotinib)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晚期肺癌三线治疗不可或缺的药物选择[4]。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属于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推荐剖宫产预防感染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3]推荐:择期手术剖宫产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4]推荐:产科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患病率大幅增长,至2020年乳腺癌占全球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1.7%[1]。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2]。目前,乳腺癌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位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之首[3-4]。乳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后患者多处于中晚期,治疗方式以手术及术后化疗为主。术后伤口的恢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癌症的恐惧等造成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5]。睡眠质量下降不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有效治疗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碍至关重要[6-7]。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每年出现约400万新发肿瘤病例[1]。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恶性肿瘤发病率还将呈不断上升趋势[2]。化疗是癌症患者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3],然而化疗所使用的抗肿瘤化学药物大多数是选择性不高的细胞毒制剂[4],长期通过皮肤接触或气雾吸入等方式低剂量接触可引起被动吸收[5-6],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伤害也可能导致骨髓、  相似文献   

10.
<正>围绝经期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此期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始于40岁左右,历时短至12年,也可长达102年,也可长达1020年[1]。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生理转折时期,也是诸多疾病好发时期,由此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预示罹患疾病,诸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等。为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笔者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11.
<正>中肠旋转不良(Midgut malrotation,MM)是胚胎早期中肠旋转运动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的一种先天性疾病[1]。多数MM患者在出生后1周岁内即被确诊,故常被认为是一种儿科疾病[2]。成人MM患者的诊断多为偶然发现,因其症状不典型,最初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部分患者易导致急性或间歇性胃肠道梗阻,继而导致小肠坏死[3],因此术前影像学准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上消化道造影(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nstrast,UGC)是目前诊断MM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儿科[4]。然而在成人患者中,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临床存在“千人一方、千人一药”的情况,相同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基本相似,药品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大多相同,但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却相差甚远[1]。受遗传因素和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因人而异[2]。2015年美国提出“精准医疗”的概念,启动精准医学计划[3],随后医疗领域开始探究“个体化”治疗的医疗概念和医疗模式[4]。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为神经系统常见病,患者多伴有基础性疾病,常面临服药种类多、依从性差、药效不理想和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他汀类药物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石”,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1]。其常见不良反应有横纹肌溶解、转氨酶升高、肌炎、头痛、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等[2]。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2017年全球有3 757万例房颤患者,新发房颤305万例,28.7万人因房颤死亡[1]。预计至2050年,我国将拥有近900万的房颤患者[2]。房颤导致左心房收缩功能紊乱,左心房腔内血液积聚,增加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房颤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目前针对房颤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心率、转复窦性节律和抗凝治疗,其中永久性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凝治疗[4]。  相似文献   

15.
<正>听神经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听神经瘤的主要发病部位是前庭神经、耳蜗等处,是诱导眩晕、耳聋、颅内高压等临床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2]。临床实践中发现,直径超过3cm的大型听神经瘤因发病位置相对更为深入,结构更为复杂,一旦出现肿瘤压迫或手术损伤,将会对患者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造成严重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对于大型听神经瘤,现阶段手术切除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1]。睡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影响人体内代谢平衡[2]。睡眠不足或过多与血糖升高[3,4]和脂代谢异常[5]有关。睡眠时长异常引起T2DM、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上升[6~8],其中短时间睡眠为T2DM和肥胖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9,10]。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和睡眠研究协会主张成年人的最佳夜间睡眠时长为至少7h,不足6h为睡眠剥夺或过少,多于9h则为睡眠过多[11]。约1/3~1/2的T2DM患者存在睡眠异常情况[12~14]。  相似文献   

17.
<正>大隐静脉曲张在农村属于多发病[1],因农村地区人口保健意识不强,往往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现硬结疼痛、溃疡、湿疹、出血等症状)后才前往医院就诊。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程度分级多为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CEAP)分期C4~C6[2],此类患者通过传统的静脉剥脱手术或激光腔内闭合术[3]解除下肢淤血症状后大部分病例的并发症也随之缓解消失。在临床实践中也不乏存在无静脉曲张、仅轻度扩张、走行无明显弯曲,但已出现慢性溃疡的患者,或者C6期患者经过手术、激光等治疗,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肿瘤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在延缓癌症病情进展起到主要作用[1]。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是应用抗肿瘤药物主要副作用之一,化疗药物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释放的5-羟色胺(5-HT)和P物质等神经递质激活呕吐中枢,从而导致恶心呕吐[2]。如未进行预防或未及时发现,还会引起患者其他生理及心理问题,使患者遭受身心双重折磨,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3]。25%~50%的癌症患者会因恶心呕吐难以控制而选择中断化疗[4],直接影响化疗效果。无呕吐病房管理模式的建立可通过预防化疗带来的胃肠道反应,减少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呕吐次数,缓解焦虑情绪,进而提高生命质量,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为鼻窦炎手术带来了低创、高效的发展[1],为长期承受鼻窦炎症状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治愈福音。但是,鼻窦炎的反复再发特性及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之发病者普遍存在的对病情及手术低认知度的问题,导致大量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心身状况不佳、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2-3],有必要以更具积极适用性的围手术期照护来解决上述问题。无缝隙护理是一种全程化细致完整、严密衔接的照护模式[4],  相似文献   

20.
黎林  胡越 《儿科药学杂志》2022,28(11):54-59
<正>婴儿痉挛(infantile spasms,IS)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1]。大多数患儿在1岁内起病,高峰年龄为4~7月龄。既往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0.2‰~0.5‰[2]。早期诊断和成功的早期治疗有助于患儿痉挛发作的终止和远期的认知发育[3]。目前IS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激素治疗、抗癫痫药物治疗、生酮饮食、外科手术治疗等。由于IS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因[4],因此,应积极寻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