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生共情能力在压力与医患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自编情况调查表、压力知觉量表和杰弗逊共情量表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57份.采用SPSS 24.0和Mplus 6.0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  相似文献   

2.
3.
医学道德首先是以“仁爱”立医.尊重生命,慈善为本,道德为魂.作为医者,精医是追求的目标,也 是做好医生的根基所在,厚德则为好医生之魂,做一个好医生必须有人性的修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选取在线医患交互的独有特征,从数字共情的角度探索在线医患信任的形成机制,为促进在线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方法:挖掘好大夫在线医疗平台上的客观医患交互数据,构建影响在线医患信任建立因素的假设模型,采用统计软件SPSS24.0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医生共情、医患会话累计量、医生回复框平均字数和医患会话比率都能正向影响医患信任的建立,其中医生共情是最积极的影响因素。结论:医生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患者积极反馈、优化医疗APP功能设计、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是促进在线医患信任建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明生 《现代医院》2010,10(11):132-133
<正>1共情的概念共情(empathy)又名同理心,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共情的过程是一种沟通过程,共情也是一种技能,即要准确感觉并要让对方感受到,并将其应用于沟通过程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沟通。2共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医患和谐关系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医患共情是叙事医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当前医患共情实践进程中,医者主导共情过程、患者缺乏共情意识、医患之间难以建立共情连接等问题削弱了医患共情效果。医患共情实践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实践,患者是与医者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参与者。有效的患者参与是实现患者共情的应有之举,也是破解医患共情困境的必经之路。为此,要开展医学常识普及工作,提高患者共情素养;搭建共情交流平台,提升患者共情意识;完善“情理秩序”建设,提升患者信任基础。  相似文献   

7.
执业医师作为医患言语沟通的主要践行者,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会贯通到医患之间的言语沟通中去,用生动的言语感动患者,与患者建立共情同感,要“以病人为中心”,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不断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目前医患关系中医生群体的职业精神现状,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东省广州市35家医院的1 32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8.10%的医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一般及不太好;47.30%的医生能做到依法行医;在医疗质量、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伦理关系、医疗方式、心理交流、情绪控制方面表现良好的分别占80.00%、74.40%、85.00%、78.50%、70.10%、75.00%、72.35%;认为医患关系紧张主要责任在医患双方的占58.90%;54.40%的医生曾遇侵医事件;有过度医疗的占29.17%,有自卫性医疗的占43.33%;考虑经济问题较多的占66.52%;高级职称组总均分、依法行医、医疗服务质量、人文关怀维度得分分别为(3.89±0.92)、(3.23±1.06)、(3.96±0.79)、(3.68±0.78)分,初、中级职称组分别为(3.59±0.95)、(2.37±0.76)、(3.58±0.73)、(3.40±0.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手术组总均分、医患沟通、伦理关系、医疗方式、心理交流、情绪控制维度得分分别为(3.82±0.94)、(4.24±0.63)、(4.13±0.67)、(2.87±0.83)、(3.78±0.58)、(3.77±0.68)分,手术组得分分别为(3.56±0.91)、(4.01±0.56)、(3.92±0.65)、(2.66±0.83)、(3.42±0.80)、(3.13±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生群体对医患关系总评价偏低,职业精神存在消极、自卫现象,有一定程度物化;大部分医生能尽心尽力为病人服务,素质高、医疗时间充裕的医生能获得更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和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其医患关系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6月,采用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医患关系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医医院292名医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总得分为(18.98±4.85)分,职业倦怠总得分为(35.96±13.75)分。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与医患关系总分呈正相关(r均>0,P均<0.05)。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专业、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是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处于较好水平,职业倦怠程度较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负向影响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高校直属医院在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及改善策略。方法 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医患沟通行为、态度量表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读的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分组探讨共情和医患沟通行为及态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医患沟通态度量表与行为及共情量表的关系。结合文献分析法探讨提高研究生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结果 147名受调查者共情量表情感维护、换位思考2个维度得分占比分别为31.93%及50.29%,均较低;医患沟通行为量表体会感受与反馈维度均分占比为85.19%,在该量表各维度中最低;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培训对于提高学生的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可起正向效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共情及医患沟通行为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可以对医患沟通态度量表起到预测作用。结论 情感维护、换位思考及体会感受与反馈能力是受调查学生的薄弱环节,易引发学生对于医患沟通的负面情绪,应加以重视,并通过培训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们看到了田吉顺医生在互联网上谈医患关系的文章(见后).他对医患关系有着独到而细腻的见地,并全然站在患者的角度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于2021年7—8月抽取连云港市公立医院1家三级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对2家医院内各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情况调查,并收集所有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医院级别、所在科室、职称、合同性质、工龄、夜班频次、相关培训学习经历资料,描述性分析共情能力,采用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到349名护理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共情能力总分(96.75±12.17)分,其中观点采择维度(51.23±9.81)分、情感护理维度(32.60±7.14)分、换位思考维度(11.05±2.96)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33)、学历(β’=0.281)、所在科室(外科β’=0.109、内科β’=0.163、妇产科β’=0.096、康复科β’=0.456、手术室β’=0.280、其他科室β’=0.263)、合同人员(β’=-0.109)、工龄(β’=0.087)、夜班频次(β’=-0.487)、相关培训学习经历(β’=0.369)以及职业倦怠(β’=0.357)均是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通过相关培训学习、降低职业倦怠达到提高共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患关系是人们道德关系的表现形式,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与其同步发展。医患关系从原始社会末期医巫分离后逐渐形成,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成为医患关系的文化背景。社会文化、医院文化对医患关系有着明显和直接的影响。医院文化建设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对于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成因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患双方在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医患纠纷原因认知情况、就医不满解决途径、医患关系责任主体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结论国家加大医疗投入,完善卫生体制,医院提高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等,有利于缩小医患双方对于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的共情能力与领导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184名护理管理者进行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和护理管理者领导力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理管理者的共情能力评分平均为57.72±8.59分,领导能力总分平均为102.38±14.38分,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具有中等水平的共情能力与领导力,共情能力与领导力相互正性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共情能力以提升其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搞好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患关系”再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就如具有强大能量的原子核,处理得恰当,便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后患无穷。要搞好医患关系,首先得从医生自身入手。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得有真工夫,要能治病救人,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最基本保证。如果一个医生能让大多数的病人都健康起来,那么他的病人就会信他、服他,主动配合他的治疗,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是一名医生不可或缺的素质。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病人和社会都只能是祸大于福。“健康所系,性命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共情对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改善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有效路径。方法:收集2022年1 200例出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数据和表扬描述,参照诊疗关系共情量表(CARE),分析医务人员共情行为及对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影响。结果:医生对患者表现出关怀和同情并耐心解释可使患者安心。医生共情与患者对医生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以及收费满意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医务人员共情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有效路径。医务人员共情行为还需改进,尤其在耐心倾听、健康科普以及让患者和家属参与治疗方案决策等方面还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新范式,从文化话语学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当代中国医患话语的言语特征及其表现出来的医患关系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语境对医患话语的影响。并且在话语构建方面提出改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医患关系与医生决策行为相关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医疗纠纷背景下基于损失厌恶、易得性直觉推断、框架效应等理论的医生决策行为模型。目的在于理解医生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偏好以及由于行为偏差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解释医疗纠纷对医生决策行为的影响;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资源浪费,降低非必要卫生支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共情感知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并尽力满足其期望的作用路径,为引导分级诊疗,进而优化提升县域医共体动态能力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武进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开展调研,了解医务人员共情能力自评和患者评价状况,以及医共体组建前后的动态能力情况,包括感知需求、高效配置、主动求变三个维度。结果:患者有共情需要,医患双方视角的共情感知、共情表达和共情效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县域医共体服务数量逐年增加,服务效率有所提升。结论:从提升医务人员共情能力,增强医务人员主动宣传医共体、引导分级诊疗的意识,完善配套措施建设三方面,切实提升县域医共体动态能力,促进县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