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患膝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 =1.955,p =0.287);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F =19.512,p =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0.9)分,(8.6±1.1)分;t =﹣0.385,p =0.701];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0.4)分,(2.9±0.5)分,t =﹣11.120,p =0.000;(2.2±0.6)分,(3.5±0.5)分, t =﹣9.117,p =0.000;(2.8±0.8)分,(3.7±0.7)分,t =﹣4.637,p =0.000];但治疗结束后12个月,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0)分,(4.2±0.9)分,t =﹣1.221,p =0.227];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0.009,p =0.04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 =1.576,p =0.226);两组患者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F =10.835,p =0.034);治疗前两组患者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8±10.2)分,(55.2±9.5)分;t =0.629,p =0.532];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6±8.4)分,(75.9±9.6)分;t =2.018,p =0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短刺与常规针刺治疗瘀血阻滞证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瘀血阻滞证KOA患者随机分为短刺组(34例,脱落3例)和常规针刺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取穴(患侧犊鼻、内膝眼、髌中、梁丘等)相同,短刺组采用短刺手法,所有穴位缓慢进针,摇动针体逐步深入达骨膜;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均针刺达肌肉层。两组针刺得气后,犊鼻和内膝眼、足三里和梁丘分别连接CMNS6-1型电子针灸治疗仪,予疏密波(2 Hz/10 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 min,同时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膝关节30 min,均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炎性反应相关指标(血清TNF-α、IL-1β、IL-6、PGE2水平)和膝关节超声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量表疼痛、僵硬、功能分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相似文献   

3.
快针针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医正骨》2013,(12):28-30
目的:观察快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快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谱灯照射治疗;每日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评价2组患者患膝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946,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0,P=0.000),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07±0.711)分,(6.306±1.041)分;t=-0.392,P=0.697];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6±0.809)分,(5.612±0.850)分;t=-10.590,P=0.000);(2.804±0.919)分,(3.492±0.963)分;t=-2.584,P=0.013];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426,P=0.000).结论:快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膝疼痛,疗效优于电针加特定电磁波谱灯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长针透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张必萌  吴耀持  沈健 《中国针灸》2004,24(9):613-614
目的:观察针刺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长针穴位透刺组32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18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其中长针组的有效率为87.5%,西药组的有效率为55.6%,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长针透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5.
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透刺法与常规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透刺法组(81例)与常规针法组(30例)进行治疗。结果透刺法组痊愈率69.14%,常规针法组痊愈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吴伟斌  范群  张帆  赵冉  李璟  孙青刚 《河北中医》2020,42(6):932-935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选用犊鼻、内膝眼穴针刺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龙虎交战针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针刺法。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 3%(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71. 4%(25/3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WOMAC量表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KOA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关节疼痛、关节晨僵症状及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熊继发  黄治庭 《河北中医》2012,34(4):560-56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 hritis,KOA)是骨科临床常见病,是一种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1].KO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电针治疗KOA已有较多报道,且疗效显著,但采用短刺针法加电针治疗KOA未见报道.2007-06-2011-03,我们采用短刺针法加电针治疗KOA 36例,并与西医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针刺组40例予针刺治疗,中药组40例予中药泥灸治疗,联合组40例予针刺联合中药泥灸治疗.3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  相似文献   

10.
膝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针刺加药罐治疗膝骨关节炎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30例KOA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51~67岁,中位数60岁;按照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16例、Ⅲ级8例;单膝病变20例,双膝病变10例;病程54~154个月,中位数101个月。均采用针刺配合微针刀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Lequesne指数、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及关节间隙角。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4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皮下血肿,以无菌棉球按压,未做其他处理,血肿逐渐消退;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立即停止治疗,平躺休息和保暖处理后自行缓解。4周治疗结束后,患者Lequesne指数中的休息痛、运动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行走能力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休息痛:(0.91±0.62)分,(0.16±0.43)分,t=1.429,P=0.000;运动痛:(2.70±0.51)分,(0.65±0.61)分,t=5.455,P=0.000;压痛:(2.43±0.62)分,(0.51±0.62)分,t=4.545,P=0.000;关节肿胀:(0.81±0.72)分,(0.22±0.44)分,t=2.740,P=0.000;关节僵硬:(1.10±0.42)分,(0.50±0.53)分,t=5.553,P=0.000;行走能力:(2.31±0.95)分,(0.84±0.72)分,t=6.362,P=0.000;总分:(9.91±1.46)分,(2.71±0.82)分,t=18.493,P=0.000];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7°±5.70°,83.33°±4.91°,t=80.451,P=0.654;91.33°±4.79°,92.21°±3.89°,t=90.977,P=0.556;167.33°±6.57°,168.33°±5.39°,t=123.287,P=0.789);关节间隙角较治疗前降低(1.02°±0.31°,0.45°±0.27°,t=17.895,P=0.046)。结论:针刺配合微针刀治疗可有效缓解KOA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疗法能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菱形阻滞结合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每周行菱形阻滞与手法治疗各1次;对照组仅用手法治疗,每周2次。2组均连续治疗4周,共8次。在第2,4,6,8次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VAS疼痛评分及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结果治疗前后2组VAS疼痛评分及WOMAC症状评分组内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VAS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6次治疗开始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菱形阻滞结合手法治疗KOA比单纯手法在减轻疼痛与改善整体病情上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很好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量效关系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21年1—8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KO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针刺组、关刺1组、关刺2组各50例,普通针刺组行普通针刺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关刺1组行关刺治疗,针至病所后留针40 min,隔2 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关刺2组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3组留针过程中均不行针,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Lysholm评分与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明显降低,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关刺1组、关刺2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更低,Lysholm评分、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关刺1组比较,关刺2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更低,Lysholm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镇痛疗效,探究最佳的电针留针时长。方法 纳入KOA患者99例,随机分为20 min组、30 min组和40 min组,每组33例。3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电针留针时长分别对应为20 min、30 min和40 min。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评价各组的镇痛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SF-MPQ各项评分[疼痛评估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总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3组治疗后SF-MPQ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20 min组治疗后SF-MPQ总分及各项评分高于30 min组和40 min组(P<0.05),30 min组与4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SF-MPQ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20 min组治疗前后SF-MPQ总分的差值小于30 min组和40 min组(P<0.05),30 min组和40 min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髌骨内推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髌骨内推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1、3个月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肌肉围度、膝关节髌骨压痛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治愈率37.78%,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治愈率17.78%,总有效率68.89%。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治愈率62.22%,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愈率28.89%,总有效率77.78%。2组治疗后3个月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本组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患侧下肢肌肉围度均较本组健侧肌肉围度减少(P0.05)。2组治疗后1、3个月患侧肌肉围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患侧下肢肌肉围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3个月患侧下肢肌肉围度均较本组治疗后1个月增加(P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髌骨压痛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膝关节髌骨压痛评分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髌骨压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IKDC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IKDC评分高于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组治疗后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结论髌骨内推治疗KOA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及延缓退化变形,无不良反应,宜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近10年电针治疗KOA的研究并进行归纳整合。结果 电针可调控不同信号通路发挥抗炎、镇痛、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多重作用。结论 电针治疗KOA具有双向性、多通路及多靶点的特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展筋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展筋活血方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  相似文献   

18.
<正>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通常是关节磨损和关节软骨逐渐丧失的结果[1]。流行病学显示[2]我国症状性KOA(诊断明确,存在膝关节疼痛等症状且需要就诊)的患病率为8.1%,女性高于男性。KOA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残疾。KOA的治疗包括保守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虽然药物可以帮助减缓KOA关节的退行性病变的进展,但目前[3]并没有有确切疗效用于治疗KOA的药物。KOA属中医“痹证”、“骨痹”、“筋痹”、“骨痿”、“筋痿”等范畴,  相似文献   

19.
王浩  马英姿 《北京中医药》2021,40(2):136-139
目的 观察悬灸配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确诊的KOA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针刺悬灸组和微针组,各25例,剔除脱落病例,最终针刺组、针刺悬灸组各纳入21例,微针组20例.针刺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针刺悬灸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悬灸,微针组进行...  相似文献   

20.
邓云志 《山西中医》2011,27(4):41-41
目的:探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门诊膝骨关节炎确诊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加磁圆梅针叩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TDP照射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96.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加磁圆梅针叩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