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麦角脲治疗海洛因依赖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海洛因依赖形成期生理盐水干预组、海洛因依赖形成期特麦角脲干预组、复发期生理盐水干预组和复发期特麦角脲干预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建立海洛因静脉自身给药和线索诱发复发模型,干预后灌注固定,留取各脑区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各脑区多巴胺D2受体蛋白和mRNA、强啡肽原蛋白、前强啡肽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伏核多巴胺D2受体蛋白在海洛因依赖形成期表达下调,在复发期表达上升,多巴胺D2受体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特麦角脲可使复发期受体蛋白表达回降。杏仁核中央核多巴胺D2受体蛋白和基因表达在复发期上调,特麦角脲可使基因表达回降。前额叶多巴胺D2受体蛋白和基因表达在形成期上调,蛋白表达在复发期下调,特麦角脲使复发期基因表达下调。伏核强啡肽蛋白和基因在复发期表达上调,特麦角脲使之回降。杏仁核中央核强啡肽蛋白在复发期表达上调,特麦角脲使之回降。结论海洛因依赖形成期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活动升高,复发期活动降低,特麦角脲对此有双向调节作用。复发期强啡肽活动上升,特麦角脲可使之降低,有治疗海洛因滥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96 h异相睡眠剥夺(PSD)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PSD动物模型,六角迷宫行为学范式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PSD对大鼠海马全集因表达谱的影响,对差异基因(上调或者下调倍数变化值≥2.0,且P值≤0.05)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大平台对照组(TC)比较,PSD大鼠认知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共100个:其中25个基因上调,75个基因下调;GO分析结果表明,上调基因主要与细胞生长及分化的负性调节、学习记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下调基因主要与免疫应答、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代谢过程、信号转导、递质分泌、细胞凋亡、转录过程等过程有关;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c GMP-PKG、代谢、NF-κB、癌症等多条信号通路过程。结论 PSD可引起大鼠记忆能力的下降,并伴随海马多种基因表达异常;PSD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多种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转录辅抑制因子RIP140在代谢组织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受体超家族在调节能量平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转录辅助调节因子通过募集一系列DNA或组蛋白结构修饰酶,调节核受体介导的靶基因转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是一种转录辅抑制因子,其与核受体结合后能够负向调节多种代谢组织中靶基因的转录,包括脂肪组织、肌肉组织以及肝脏等。基因沉默RIP140后,多种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主要涉及糖酵解、甘油三酯合成、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线粒体电子传递以及氧化磷酸化等能量代谢过程。RIP140有望成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对脑缺血大鼠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MQA组。各组大鼠术前连续灌胃6 d,再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脑缺血模型,术后24h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解剖,取脑。将脑组织切块后进行RNA测序,检测模型组、正常组与MQA组的基因表达情况,再将数据进行基因表达丰度分析、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模型组与MQA组之间存在762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显著差异基因124个,极显著差异基因51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整体呈现上调趋势,细胞组分相关的基因既有显著上调趋势也有显著下调趋势,分子功能相关的基因整体上呈现上调趋势,但也存在显著下调基因的项目;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呈显著下调,核糖体通路相关基因呈现部分上调及部分下调趋势。结论 MQA抗脑缺血可能跟改善纤溶系统、提高细胞骨架的稳定性、下调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作用可被雷帕霉素所阻断。mTOR活化后参与调节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起始、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学习记忆等神经活动的长期可塑性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物成瘾的过程是药物作用于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发挥奖赏效应并使之发生长期神经可塑性改变的过程。长期使用成瘾性药物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使得药物成瘾者在戒断后再次暴露于药物、相关环境或压力时极易发生复吸。目前关于mTOR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证实mTOR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药物作用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引起的奖赏效应和长期神经可塑性,但mTOR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后发生复吸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戒断后的复燃模型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戒断后发生复吸行为中的作用,从而为成瘾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戒毒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0.75mg·kg-1 infusion,3h·d-1),经过消退后给予药物相关线索暴露诱导复燃行为,比较经过暴露和未经过暴露大鼠伏隔核中mTOR下游靶蛋白p70s6k磷酸化水平变化;(2)建立大鼠可卡因自我给药模型,经过消退后给予药物相关线索暴露诱导复燃行为。暴露前30min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或溶媒,观察其对大鼠的复燃行为的影响,并检测暴露后大鼠伏隔核不同脑区中p70s6k磷酸化水平变化;(3)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经过消退后给予10mg可卡因点燃诱导复燃行为。可卡因点燃30min前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雷帕霉素或溶媒,观察其对大鼠的复燃行为的影响;(4)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当大鼠获得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后,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雷帕霉素或溶媒,d2继续进行可卡因自身给药训练,观察雷帕霉素对可卡因强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药物线索暴露后伏隔核core部的磷酸化p70s6k水平与未暴露组相比明显上升,说明药物线索暴露诱导的复燃能激活伏隔核的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伏隔核core部给予雷帕霉素微注射能够抑制药物相关线索诱导的复燃行为,而伏隔核shell部给药无效。大鼠伏隔核core部注射雷帕霉素导致伏隔核core部磷酸化p70s6k水平下降,shell部磷酸化p70s6k水平不变。两个脑区的总p70s6k表达水平均无变化。在大鼠伏隔核shell部给予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微注射能够抑制可卡因点燃诱导的复燃行为,而伏隔核core部给药无效。说明抑制伏隔核mTOR信号通路能够抑制药物相关线索或可卡因诱导的复燃行为,且此作用具有脑区特异性。行为学结果还表明,大鼠获得稳定的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后,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微注射雷帕霉素均不能够改变已获得的自身给药行为。说明抑制伏隔核mTOR信号通路不影响可卡因的强化效应,雷帕霉素对大鼠戒断后复燃行为的抑制效应并不是由于其降低了可卡因的强化效应。结论: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在伏隔核shell和core部分别给予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大鼠自身给药戒断后由药物点燃和药物相关线索诱导的复燃行为,这一效应是通过抑制伏隔核的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mTOR信号通路脑区特异性的参与了自身给药戒断后的复燃行为。本研究结果为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和临床开发防复吸药物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胆管结扎肝纤维化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行评价和研究。方法:使用胆管结扎的方法造胆汁淤积型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提取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肝脏的总RNA,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法分析其基因组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有626个基因同时在EGCG给药组与模型组发生变化,其中327个基因下调,299个基因上调。EGCG逆转了很多基因的表达变化,其中包括胆汁代谢通路、脂代谢、糖代谢等多种代谢相关通路、免疫相关通路等。此外,EGCG还影响多条肝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变化。结论:EGCG对胆汁淤积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多个肝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多靶点激酶抑制药GNF-7对白血病细胞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下载表达谱数据集GSE49534,用BRB-Array Tools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通路富集分析、基因互作网络分析和通路互作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4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426个,下调表达基因419个。DEGs发挥的分子功能集中在结合、蛋白激酶活性和信号转导因子活性等,主要参与信号转导、小分子代谢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DEGs显著富集的通路有核糖体合成、代谢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等。网络分析挖掘出的核心基因有多核糖核苷酸核苷酸转移酶1(PNPT1)、腺苷酸激酶4(AK4)、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2(STAT2)、MYC,核心pathway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凋亡、细胞周期和肿瘤通路等。结论 GNF-7通过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等抑制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脐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后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分别收集同一份脐血分化培养前CD34+细胞和培养后CD41+细胞,提取总RNA。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两组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用RT-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芯片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3522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705个,下调1817个。3522个差异基因中,与细胞信号相关的基因有343个,与转录调节相关的有150个,与分化相关的有21个。其中,CD61基因的表达增加了369.83倍,CD41基因的表达增加27.38倍,PF4基因的表达增加24.06倍;MAPKs、GPCRs(G蛋白偶联受体)、RAS家族相关的基因多数表达上调;与STAT通路相关的基因中,SOCS1、JAK2表达上调,STAT5A表达下调。结论TPO等造血生长因子可能主要通过GPCRs-Ras-MAPK途径,促进脐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系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基因水平上探索经前舒颗粒对郁怒反应模型大鼠海马脑区基因表达谱影响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采用社会隔离和居住入侵方法制备郁怒反应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郁怒反应模型组和经前舒颗粒用药组大鼠海马脑区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RT-PCR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Htr3b和GABABR2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郁药组/郁模组比较共检出1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郁模组/正常组上调而郁药组/正常组基因下调基因有55个,郁模组/正常组下调而郁药组/正常组基因上调基因有72个,主要有各类激素受体、信号转导蛋白、代谢酶、转运蛋白、细胞因子受体等,涉及神经活化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甘油磷脂代谢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调控路径。差异表达基因Htr3b和GABABR2的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数据表达的趋势一致。结论郁怒情志刺激可导致大鼠海马Htr3b、Fgfr2、Grm8、Gmeb2等较多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经前舒颗粒通过上调或下调这些差异基因表达,进而参与神经活化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等调控路径,使郁怒反应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以上结果为探讨经前舒颗粒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提供方向和线索。  相似文献   

10.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通过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及含量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PUFA能够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上调参与肝脏脂肪酸氧化的基因转录,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下调参与肝脏脂肪合成的基因表达。PPARα与SREBP-1c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UFA对PPARα、SREBP-1c及其他参与脂质代谢的核转录因子如肝脏X受体、肝脏核因子-4等的调控加以综述,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究海参磷脂型二十碳五烯酸(EPA-PC)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饮食中添加乳清酸的方法诱导建立NAFLD大鼠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洛伐他汀对照组、EPA-PC高、低剂量组。饲喂3周后,检测大鼠肝脏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含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中TG合成相关基因GPAT和DGAT,TG分解相关基因ATGL和HSL以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AMKK和LKB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EPA-PC可以显著降低NAFLD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G和TC的含量,显著下调GPAT、DGAT和HSL的表达,显著上调ATGL和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结论 EPA-PC可以通过抑制TG合成,促进TG分解,并激活AMPK信号通路,从而改善NAFLD大鼠的TG的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汉族群体中甲基苯丙胺依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集14例汉族甲基苯丙胺依赖者以及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人的外周全血,利用mRNA表达谱芯片对其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分析。结果在27 958条转录本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或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3 560条,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510个,下调表达基因2 576个。对这些差异基因分析发现甲基苯丙胺对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的负调节有重要影响,并与转录调控、核苷酸代谢和修饰、蛋白质修饰、细胞凋亡、应激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等相关。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的发生涉及多基因表达的改变,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甲基苯丙胺依赖者与正常对照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进一步探索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有效的干预或逆转毒品成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方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3):163-166
核受体(nuclearreceptor,NR)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成员众多,是一个大家族。核受体通常含有一个DNA结合区域和一个配体结合区域,它们通过连接调节靶基因的区域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核受体的配体包括一些常见的代谢产物,如脂肪酸、甾醇以及胆汁酸。因此,核受体是通过诱导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代谢的。脂质代谢作为人体三大物质代谢之一,是除糖代谢之外机体最主要的能量代谢途径,通过脂肪生成和脂肪分解共同维持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而肝脏参与到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的各个环节,是脂质代谢最重要的器官。至今已发现的调控代谢转录的转录因子有很多,已知多种转录因子与肝脏脂质代谢有关。现将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以及Nur77与肝脏脂质代谢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前脑啡肽(PEN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吗啡组、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吗啡组大鼠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 mg/kg,2次/d,逐日递增5 mg,至第10天为50 mg/kg;干预组大鼠每次注射吗啡前30分钟腹腔注射地卓西平0.075 mg/kg;对照组按平行对照原则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3 h取脑并冰冻切片,留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杏仁核(AMG)、海马CA1区(HIPCA1)的切片.利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脑区PENK mRNA的水平(吸光度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大鼠各脑区A值均明显降低,干预组大鼠在除AMG外的其它被检脑区也明显降低;与吗啡组相比,干预组大鼠VTA、NAc、AMG、HIPCA1区A值升高.结论:吗啡依赖大鼠多个脑区PENK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合并使用地卓西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PENK基因表达的下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胸腺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雷公藤甲素引起免疫抑制毒性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连续28 d ig给予雷公藤甲素0.5和1.0 mg·kg-1以及环孢素A 20 mg·kg-1(阳性对照),进行T细胞依赖抗体反应检测、免疫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胸腺组织基因芯片实验。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0.5和1.0 mg·kg-1组和环孢素A组大鼠血清中T细胞依赖抗体应答水平均受到了显著抑制。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雷公藤甲素1.0 mg·kg-1使胸腺皮髓质淋巴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环孢素A使胸腺髓质皮质化。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1.0 mg·kg-1给药第7天引起42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基因功能主要涉及DNA依赖的细胞转录调节、核转运、微管蛋白复合体装配、核小体装配、线粒体DNA转录、氨基酸转运和线粒体DNA复制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与免疫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途径。结论雷公藤甲素1.0 mg·kg-1能够引起大鼠胸腺基因表达谱的显著性改变,其免疫毒性的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免疫毒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dChip(Dec.2009 version)分析软件lower bound fold change方法分析表达差异1.5倍以上基因,芯片类型为GeneChip Rat Genome230,基因库为Affymetrix Gene,参考GenBank基因库,功能通路参考KEGG数据库。用大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及正常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比较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结果显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差异表达基因有1 009个,其中上调基因480个,下调基因529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生物过程调控、刺激反应、细胞通信、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免疫反应、应激反应、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分化等功能。涉及的代谢及信号通路主要有细胞凋亡通路、钙调节通路、TGF-β通路、凝血功能通路、炎症反应通路等通路。模型组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有Aldh1a7、Bad、Gdf10、Ccar2、Slc1a3、Il1b、Il7、Vegfb、IgG-2a等,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有Ugt2b、Mx2、Usp18、Comt、Zfp354a、Oas1a、G1p2、Irf7等。结论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是一个涉及多基因表达异常的全身免疫性疾病,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反映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孕酮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伏隔核及腹侧被盖区中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的CPP形成时,大鼠伏隔核中的GLU、GABA水平和VTA中的GLU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孕酮均可使大鼠伏隔核中的GAB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阻止吗啡降低伏隔核GAB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抗结核病药物利福平对大鼠肝脏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福平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利福平(100 mg.kg-1)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4 d。以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利福平对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利福平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机制。结果:利福平组与对照组杂交的表达差异基因共19个,其中上调基因11个,下调基因8个,功能已知基因18条,主要包括一些与肝药酶活性、氧化应激和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的基因。结论:利福平可导致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明显变化。该研究对阐明利福平的肝损伤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丘脑室旁核(PVT)和下丘脑外侧区(LH)在环境线索(CC)或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进行生理盐水(对照组)或海洛因的自身给药训练,随后自然戒断,海洛因戒断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CC组和CC+CS组;在戒断d 14,对照组和CC组均以环境线索诱导、CC+CS组以环境线索联合条件性线索诱导测定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模型组不测定;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组别大鼠PVT和LH脑区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均能够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环境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PVT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LH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在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PVT参与环境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过程,而LH同时参与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归纳大鼠寒凝血瘀模型在基因表达层面的肝脏功能变化和潜在的分子标记,并探讨淫羊藿多糖(EFP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EFPS(38.7 mg/kg)组,将模型组和EFPS组大鼠连续15 d每天14∶00时置于冰水浴1 h,造模的同时每天给药1次。取3组大鼠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基因本体(GO)中生物过程(BP)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网络,同时结合基因富集分析(GSEA),分别分析并比对各组大鼠的肝脏功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基因表达变化表现为脂质代谢下调、细胞生长受负向调控、产生免疫反应以及对于温度的自稳态调节;与模型组比较,EFPS组大鼠肝脏基因表达变化表现出免疫回调、激素调控和基因表达调控发生改变。通过二者DEGs的等量共表达模式初步确立EFPS干预寒凝血瘀模型的分子标记为Ccl5、Cxcl13、Jund结论 长期冰冷导致的体寒通过大鼠肝脏表现出脂质代谢下调、细胞生长减缓、促进炎症反应,EFPS发挥免疫和激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