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弧菌是一种致命的机会致病菌,在目前食源性疾病中致死率最高。创伤弧菌主要通过摄入未煮熟的海产品以及破损皮肤接触海水引起感染,病情恶化后导致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发展迅速,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创伤弧菌基因组草图序列285株,完成图序列24株。创伤弧菌基因组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精确分型、进化关系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利于对毒力因子、耐药基因进行预测,在创伤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后进行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创伤弧菌耐药性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创伤弧菌的基因组学角度出发,对重要毒力因子、抗生素耐药情况、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2.
创伤弧菌是人类三大致病弧菌之一,能够通过食源性传播或者伤口感染导致发病,近年来全球发病率逐步升高。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已有上百株创伤弧菌全基因组序列在国际公共数据库公布。这些数据为创伤弧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并促进了对该病原菌遗传多样性、传播和致病机制的认识。本文从基因分型、种群结构和重要毒力因子3个方面对创伤弧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创伤弧菌感染、进化和防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济宁市淡水产品养殖链条中致病性弧菌分布情况。方法 2016-2018年采集济宁市淡水产品及养殖链条环境样品488份,依据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国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等进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河流弧菌的检测。结果济宁市淡水产品及养殖链条环境产品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总检出率分别为23.98%(117/488)、14.96%(73/488)和0.20%(1/488),未检出溶藻弧菌和河流弧菌;养殖链条中的鱼类、螃蟹类、环境(饲料、水藻、鱼苗、粪便、手)、水体、水底沉积物弧菌检出率分别为52.08%(75/144)、13.64%(6/44)、29.17%(7/24)、43.29%(71/164)和28.57%(32/112)。霍乱弧菌在鱼类样品中的检出率较高,为37.50%(54/144),117株霍乱弧菌血清型鉴定均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xAB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在水体中的检出率较高,为21.95%(36/164),对73份样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基因、tdh和trh毒力基因检测,tlh+tdh-trh+和tlh+tdh-trh-携带率较高,分别为46.58(34/73)、42.47%(31/73)。结论济宁市淡水产品养殖链条中致病性弧菌主要分布在水体及鱼类中,且均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致病风险较低;副溶血性弧菌trh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有潜在的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空军总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细菌鉴定仪,以K-B法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统计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用抗生素全年用量.结果 2006年至2008年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常用抗生素头孢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增高,氨基糖苷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喹诺酮类2008年耐药率与上一年比较略有降低.2008年耐药率低的抗生素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氨曲南.单酰胺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与抗生素的用量变化一致.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发生率高,减少抗生素用量可减低抗生素的耐药率,因此采取严格措施控制院内感染是减少耐药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识别能力,并将该方法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同源性分析。方法运用标准菌株判断MALDI-TOF MS方法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重复性及特异性,将从5种贝类中收集到的65株菌株运用MALDI-TOF MS做鉴定,PCA同源性分析。结果 MALDI-TOFMS对65株副溶血性弧菌的质谱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及PCR鉴定结果一致,即能有效区分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5种细菌,其中在副溶血性弧菌,3%NaCl TSA培养24h后的结果鉴定效果更好。10次重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值均在2.3分以上,PCA聚类分析将65株菌株被分成了4个大类,大多数菌株的PC1、PC2、PC3相对集中靠拢。结论 MALDI-TOF MS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特异性,对不同型别的细菌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且重复性好,同源性分析具有高通量、快速、简单、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属条件致病菌 ,多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或某些治疗操作后 (如气管切开 )感染致病。因其致病性强 ,对很多抗生素不敏感 ,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现对我们近年收治的 45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1例、女 2 4例 ,年龄 10~ 71岁、平均5 8.9岁。伴呼吸困难 2 6例、胸痛 7例、紫绀 19例。细菌鉴定时有 36例采用晨痰 ,9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封闭式一次性吸痰管气管插管内吸痰 ;痰标本及时送检 ,痰培养应用 Fortune10 0 0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 ,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和荧光PCR技术对成都市2008-2009年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和毒素基因检测,分析感染来源。方法利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 V 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38株分离菌tdh基因阳性有31株,2株为trh阳性。以SfiⅠ酶切后PFGE分型,38株菌被分成了24个带型,大多数暴发有各自优势型别,其中有两起暴发优势型别一致;环境分离株菌型分散。结论多起暴发事件分离株之间PFGE型别差异大,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暴发的感染来源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的菌群特异性,为建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探讨VopT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基因(VPA1327)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PCR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株WX06152(血清型O3∶K6)中扩增出目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VPA1327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应用MALDI-TOF-MS/MS鉴定和His镍柱纯化,并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建立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分析其敏感性和毒力菌株特异性。结果 成功表达了大小为33 kDa融合蛋白,肽指纹图谱与副溶血性弧菌VopT蛋白一致。重组VopT抗血清能够特异性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株的全菌细胞及其裂解蛋白,与环境株及其它种属菌株无明显交叉反应,灵敏度达到105CFU·mL-1。结论 重组VopT的抗血清具有良好特异性,为探讨VopT致病机理和分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应用,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主动外排泵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系统的结构、底物及其外排泵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分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广州地区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耐药情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广州市4家医院住院、年龄≥60岁且分离出致病菌的HAP患者共206例,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药敏检测.结果 本组206例老年HAP患者平均年龄(76.6±8.3)岁,平均发病时间为21 d,94.4%为迟发型HAP.共分离致病菌308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65.3%,革兰阳性细菌占26.3%,白色念珠菌占8.4%.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9.2%)、金黄色葡萄球菌(12.7%)、肺炎克雷伯菌(9.1%).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耐药情况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高达92.3%,溶血性葡萄球菌100%为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6%.革兰阴性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均严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呈广泛性严重耐药,有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结论 广州地区老年HAP患者细菌耐药性严重,必须加强措施防治其发病.  相似文献   

11.
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特别是连续性监测,可以动态了解本地区感染性致病菌的流行及变迁规律。本文重点探讨医院内感染中最为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了解其药物敏感及耐药趋势,指导合理的临床抗生素治疗。收集我院2006年-2008年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529株,回顾性逐年分析其药物耐药率的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部分地区淡水产品中弧菌菌群及其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市场上淡水产品中弧菌的菌群组成及其致病性。方法 对采集的江苏省部分地区淡水产品样本经TCBS培养基分离、纯化弧菌分离株,应用特异性基因tlh、HSP60以及16S rDNA PCR方法鉴定;并检测致病基因、溶血性和引起小鼠肠积水能力分析其致病性。结果 江苏省部分地区55份淡水产品中分离出细菌分离株256株,分别是副溶血弧菌占74.55%、溶藻弧菌占85.45%、哈维氏弧菌占9.1%、河口弧菌占3.6%、麦奇尼科夫弧菌占5.5%、天蓝色弧菌占3.6%株、产钠弧菌占1.8%和重氮养弧菌占1.8%。所有分离株均未检出致病相关基因tdh、trh;15.02%分离株有溶血性(KP+);大部分KP+分离株能引起小鼠肠积水。结论 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弧菌菌群呈现多样性分布,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是主要菌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样品中的弧菌菌群和检出率有较大差异,沿海地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鱼、虾中弧菌的检出率和弧菌种类明显高于贝、蟹。致病性分析说明小部分分离菌株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2003~2008年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365株从食物中毒患者和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36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205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3:K6型为主,血清型中排前3位的是O3:K6(71.71%)、O4:K8(10.24%)、O2:K3(4.39%);160株水产品分离株共分50个血清型,排前3位的是O5:K17(8.13%)、O2:K28(6.25%)、O2:K3(5.63%),无优势菌型。结论2003~2008年广东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以O3:K6型为主,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胸外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1 095例接受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见的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测定5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采用PCR对18株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扩增,通过扩增产物分析耐药机制。结果 1 095例患者入院诊断主要为肺癌(30.32%)与食管癌(25.11%)。93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98例次,感染率为8.49%,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52.04%)。93例胸外科院内感染患者中,培养分离病原菌共115株。86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真菌。5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药敏试验显示,氨曲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0%,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为100.00%。5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8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15株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主要为acc(6′)-Ⅱ阳性株。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阳性基因模式主要为acc(6′)-Ⅰ+acc(6′)-Ⅱ+ant(2″)-Ⅰ+ant(3″)-Ⅰ。18株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72.22%为armA阳性。结论 本院胸外科院内感染率为8.49%,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型主要为armA、acc(6′)-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360例培养有各类致病菌的患者中、分离出106例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肺结核患者进行鉴定及药物临床分析。其中15~50岁19例,51~88岁87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29.4%,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的机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97.2%,庆大霉素42.5%,耐药较低的有妥布霉素25.5%,头孢他定23.6%,阿米卡星20%,美罗培南17%,亚胺培南14.2%。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免疫功能低下,易产生抗药性,用药应重视。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VBNC的诱导及其免疫捕获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检测方法。方法将副溶血性弧菌VPL4-90悬浮于陈海水中,利用低温条件诱导VBNC状态,42d后取样,进行AOAC法观察、DVC法观察、PC计数及国标法检测等;以诱导后菌体为抗原,制备兔抗VBNC血清,用于免疫捕获PCR检测。结果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缩小成球形,大部分仍然是活菌,但不能形成菌落;国标检测方法未能使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得到分离培养;利用抗血清捕获VBNC菌体后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进行PCR扩增,检测到副溶血性弧菌VBNC。结论制备的抗血清对VBNC菌体具有富集作用;建立的免疫捕获PCR法可应用于对副溶血性弧菌VBN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国标GB4789和有关规范对采自患者的粪便肛拭标本及砧板涂抹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对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进行鉴定。提取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指纹图谱,利用BioNumerics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病人和砧板标本共分离出8株O1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TDH毒力基因为阳性。聚类分析显示,分离自中毒病人和砧板的8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指纹图谱相似性高达100%。结论引起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1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且来自同一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在我科住院治疗并有3次以上痰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3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史长,合并症多,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及早进行细菌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第一、二代及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甙、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妥布霉素及亚胺培南等敏感性高。结论老年肺结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情况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在研究浙江省各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评估。方法 对2215件市售食品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并用API 20E鉴定条鉴定;用Ross Ranger-Sumner软件进行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评估;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鲜(活)海水产品为43.06 %、生/半生食海产品为32.52 %、鲜活淡水产品为22.22 %、生畜肉为13.52 %、生禽肉为11.44 %、散装熟肉制品为3.44 %、中式凉拌菜为2.98 %、生食蔬菜为2.10 %、鲜奶蛋糕为2.08 %。8月-10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4月~6月(P=0<0.01,x2=46.445)。农贸市场采集的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市(P=0.001<0.01,x2=10.252)。tdh毒力基因携带率为3.66 %(3/82),trh基因全部阴性。生食或半生食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系数分别为50(生食)和48(半生食),每年因食用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导致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人数为4.42×104人(生食)和2.21×104人(半生食),如果烹饪彻底,风险系数降可至零。结论 浙江省各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问题突出,防止食品间交叉污染,不生食半生食海水产品,即食食品食用前加热处理是减少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普外科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507例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档案资料。无菌采集手术切口分泌物,并进行培养和鉴定。采用Kirby-bauber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药性。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抗生素使用时机等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实时荧光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507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9.07%。培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革兰阴性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利福平耐药情况依次为:52.17%、47.83%、21.74%、48.15%、40.74%、3.70%、65.22%、81.48%、40.74%、43.48%、4.35%和11.11%。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依次为:84.21%、42.11%、31.58%、52.63%、47.37%、10.53%、84.21%、78.95%、21.05%、52.63%、10_53%、15.79%和5.26%。不同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抗生素使用时机等患者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5株检出VIM、3株检出IMP,3株OprD2呈低表达或缺失,4株OprM高表达。讨论切口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数量较多,可能与它对临床使用抗生素天然耐药有关。OprD2呈低表达或缺失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受性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