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小血管狭窄伴轻度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经冠脉造影(CAG)证实为冠脉小血管狭窄伴轻度钙化的病变,并接受了DCB或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DCB治疗37例)和对照组(DES治疗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即刻、12个月的治疗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治疗效果,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再血管化(TLR)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vs. 17.5%,P<0.05)。结论 DCB与DES治疗冠脉小血管狭窄伴钙化病变,具有相似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由于更低的出血性事件,DCB可能作为支架植入的替代方案,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在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应用中的有效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入选DM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39例,均单独应用DCB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最小管腔直径(MLD)、手术即刻成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MLD,计算晚期管腔丢失(LLL)。结果:39例患者共46处病变接受DCB治疗,DCB扩张后,1处病变管壁急性弹性回缩,2处病变出现C型夹层,给予补救性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手术即刻成功率93.48%,术后即刻MLD较术前显著增加(1.64±0.38)mm对(0.92±0.43)mm,P0.01,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28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较明显的再狭窄,其中1例置入DES,1例再次给予DCB扩张治疗,复查造影患者的MLD为(1.46±0.32)mm,LLL为(0.18±0.31)mm。按靶血管部位分别计算,6个月后与术后即刻M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总体靶血管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可显著增加DM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管腔直径,LLL较少,且耐受性好,无异物置入,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对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疗效和对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DCB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21例(DCB组),按照相似的临床特征匹配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21例(DES组)。比较两组术后8个月时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LLL)、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DCB组靶病变LLL显著小于DES组[(0.12±0.33)mm对(0.35±0.43)mm,P0.01]。两组MACE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CB应用于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靶病变LLL,与DES相比,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与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显示为CTO病变并成功开通的89例连续入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期1年,依据2021年DCB亚太专家共识,将治疗方案分为DCB组(n=32)与DES组(n=57);主要观察终点为1年随访患者靶血管血运重建(TVR)情况;次要终点为患者血管造影行定量冠脉造影检查(QCA),靶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MLD)、平均管腔直径(MVD)、参考管腔直径(RFD)以及晚期管腔直径扩大(LLE)等情况;安全性终点包括手术即时安全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出血分级增加率。结果 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12±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TVR发生率分别为12.50%、10.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终点中,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12.50%、12.28%,BRAC出血分级增加率分别为12.50%、14.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球囊在老年冠状动脉(冠脉)小血管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入选80例≥60岁需择期行介入治疗的冠脉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洗脱球囊组(DEB组,30例)、药物洗脱支架组(DES组,25例)、普通球囊组(25例)。观察3组术后治疗效果、晚期管腔丢失(LLL)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①DEB和DES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性差异;DES组最小管腔直径狭窄程度小于DEB组,但两组均明显优于普通球囊组(P0.05)。②1年后随访造影,在最小管腔直径及最小管腔狭窄程度比较中,DEB和DES两组结果相似,均优于普通球囊组;对于LLL,DEB组显著优于DES和普通球囊组。③术后6个月,3组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3组间MACE差异显著,其中DEB与DES组MACE发生率相似且更低(P0.05)。结论:DEB治疗老年冠脉小血管病变不劣于DES,其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且LLL优于DES。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原位小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出现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94例病人,其中53例病人进行DCB作为DCB组,41例病人植入第2代药物洗脱支架(DES)作为DES组。术后12个月检查血管造影的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程度和晚期管腔丢失等指标。记录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病人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DCB组最小管腔直径小于DES组,管腔狭窄程度大于DES组,管腔增加少于D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造影,DCB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DES组,狭窄程度小于DES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D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病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DCB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DE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与14.6%,P>0.05),术后12个月随访,DC...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大血管原位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糖尿病伴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患者12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DCB组和DES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选择性定量冠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管腔残余狭窄率、管腔增加及晚期管腔丢失等指标。术后随访两组6个月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术后即刻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管腔残余狭窄率及管腔即刻获得,DES组分别为(3.26±0.35) mm、(2.8±1.4)%、(2.64±0.22) mm, DCB组分别为(2.82±0.22) mm、(14.5±5.0)%、(2.21±0.2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B组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小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间,DCB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MACE发生率分别为3.4%、3.5%,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MACE发生率分别为6.0%、9....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共21处再狭窄病变接受DCB治疗,术中即刻成功率95.23%,1处病变在应用DCB治疗后并发夹层并出现TIMI 2级血流,然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心绞痛再发,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12例患者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复查时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比较,按病变血管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DES支架内再狭窄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可以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行DES联合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患者57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操作成功。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介入操作特征和随访结果,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共有57例患者60个靶病变纳入,患者平均年龄(59.9±10.2)岁,男性43例(75.4%),33例(57.9%)合并2型糖尿病。平均置入DES(1.4±0.7)枚,平均应用DCB(1.1±0.3)个。50个(83.3%)病变在近段血管直径较大处置入DES,而远段血管直径较小处应用DCB扩张。术前DES治疗节段的参照血管直径大于DCB治疗节段(P<0.001),且病变长度更长(P<0.001)。DCB治疗节段出现术后夹层16个(26.7%),其中A型夹层5个(8.3%),B型夹层11个(18.3%)。所有患者均操作成功,且无院内急性血栓事件发生。在平均随访(18.2±9.2)个月期间,2例(3.5%)患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中1例(1.8%)因支架内再狭窄应用DCB治疗,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及病人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130例,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病人作为DES组(70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病人作为DCB组(60例)。收集并记录病人临床资料,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后1年内累计生存率。结果DCB组发生主动脉夹层1例,术后心力衰竭1例,DES组发生术后心力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DCB组和DES组装置直径、装置长度、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合并高血压[HR=1.861,95%CI(1.075,3.221)]、糖尿病[HR=1.699,95%CI(1.104,2.615)]、急性冠脉综合征[HR=2.387,95%CI(1.069,5.331)]是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术后1年内,DCB组累积生存率略高于DE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和DCB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病人疗效相近,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病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时,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8年(9~12)月共80例因STEMI就诊于我科的患者,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组(球囊组,n=38)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组(支架组,n=42)。术后常规随访1年,了解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心脏彩超左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术后1年时复查冠脉造影了解两组晚期管腔丢失(LLL)情况。 结果 术后6个月和1年随访时,两组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住院期间有所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组靶病变LLL为(?0.12±0.46)mm,而支架组靶病变LLL为(0.14±0.37)mm(P<0.05)。1年内球囊组MACEs发生率为11%,支架组MACEs事件发生率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TEMI行PCI治疗时单纯DCB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在1年随访期内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应用药物球囊(DCB)血管成形术与再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因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DCB组24例,DES组24例,术前、术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9例(8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明确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及有效随访患者106例,其中34例给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72例给予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随访 10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比较两组靶病变再血管化率(TLR)、靶血管再血管化率(TVR)、晚期管腔直径丢失率(LLL)及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TVR事件发生,TLR相比无显著差异(2.9% vs.2.8%,P0.05),晚期管腔直径丢失DCB组优于DES组[-(0.037±0.071)mm vs.(0.135±0.358)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查冠脉造影DCB组晚期最小管腔直径获得优于DE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33±0.132)mm vs.-(0.041±0.535)mm,P0.05],DCB组术后即刻残余狭窄劣于DES组[(9.76±5.064)% vs.(2.26±3.2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de novo)病变的临床疗效,探究DCB对于冠状动脉大血管de nov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老年冠状动脉大血管(管腔直径≥2.8mm)de novo病变患者72例,接受DES治疗(DES组)36例,DCB治疗(DCB组)36例。随访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冠状动脉定量分析(QCA)测量靶血管直径,对比2组晚期管腔丢失情况。结果 DES组MACE、术后6个月大出血、小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vs 0,P=0.012;2.8%vs 0,P=0.026;11.1%vs 5.6%,P=0.041)。2组靶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及术后即刻靶病变最小血管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术后6个月最小血管直径明显低于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QCA测量显示,术后6个月,DES组出现不同程度管腔丢失,而DCB组出现正性重构,血管直径均不同程度增加,DES组管腔丢失明显高于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大血管de novo病变,DCB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晚期管腔丢失方面优于DES,适合高出血风险及无法耐受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单纯DCB或DES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ACS伴HBR患者共239例,分为DCB组(n=73)和DES组(n=16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型出血;次要终点为BARC≥1型出血、BARC≥3型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AMI和TVR)。结果:两组在各基线资料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20.5±3.9)个月,DCB组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9.6%vs. 21.7%,P=0.025)和发生风险(HR=0.44,95%CI:0.23~0.83,log-rank P=0.031)均明显低于DES组。DCB组BARC≥1型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D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2003年11月~2006年12月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346例冠心病患者,收集15~52个月的临床资料,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TVR);其中72例复查冠脉造影,对其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动脉瘤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6例冠心病患者共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674枚,PCI术后207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0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1.3%。DES植入术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0.9%(3/346),院外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3.7%(11/346)。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发现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8%(1/132);靶血管动脉瘤形成0.8%(1/132);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4.5%(6/132),其中4例再次于靶病变处植入DES。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过程中的出血并发症37例,白细胞减少2例。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MACE、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原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8月11日~2020年6月11日行冠脉造影并拟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冠脉原发病变患者,共91例。根据预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使用非顺应性或半顺应性球囊预处理的作为对照组(n = 54),使用切割球囊预处理的作为观察组(n = 37),比较两组在术中的预处理成功率。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靶病变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的54例患者术中40例预处理成功,观察组37例患者术中36例预处理成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靶血管前降支和其他分支比例较高,回旋支、右冠比例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54例患者中38例接受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观察组的37例患者中32例接受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预处理成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方式不同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非(不使用)切割球囊是预处理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中原靶病变再狭窄0例,非原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对照组中原靶病变再狭窄3例,非原靶病变血运重建2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切割球囊完成冠脉原发病变预处理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的病变准备手段,联合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后,获得了极低的靶血管失败率和良好的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实验为前瞻性、单中心试验,57例有分叉病变患者。评估术后即刻效果,同时于术后9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记录随访过程中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DCB。术后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LLL)主支为(0.27±0.38)mm,分支为(0.10±0.44)mm,MACE发生率为7.02%。其中1例死亡,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论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紫杉醇涂层的药物球囊可考虑为治疗分叉病变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07~2018-07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DCB组55例和DES组55例。比较两组治疗9个月后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TLR)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结果。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9个月,两组患者TL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DCB组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CB可减小晚期管腔丢失,且在TLR方面与DES无差异,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6例,其中332例(观察组)冠状动脉DES植入术后予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324例(对照组)仅行DES植入术,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血管病变情况、血管病变数量、植入DES数量、支架植入后管腔狭窄程度、术中并发症比较,P均〉0.05。对照组支架植入后管腔最小直径为(2.74±0.32)mm、绝对内径获得为(2.25±0.40)mm,观察组分别为(3.13±0.34)、(2.63±0.47)mm,P均〈0.05;对照组术后随访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54%、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85%,观察组分别为0.30%、0.30%,P均〈0.05。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9%、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6.10%、支架最小内径为(2.37±0.38)mm、支架绝对内径丢失为(0.38±0.19)mm、管腔狭窄程度为18.70%±9.28%,观察组分别为2.41%、2.28%、(2.78±0.42)mm、(0.23±0.13)mm、13.50%±8.67%,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DES植入术后行球囊高压后扩张治疗可明显减轻管腔狭窄、减少绝对内径丢失,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