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超声筛查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进行产前常规超声筛查病例500例,筛选出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胎儿,将其临床最后诊断情况与超声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双胎的绒毛膜性及在检查胎儿异常中的价值。结果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病例中,双胎妊娠占7.60%,为38例,其中双绒毛膜囊双胎妊娠占81.57%,为31例,单绒毛膜囊双胎妊娠占18.42%,为7例,超声对妊娠早期38例双胎胎儿进行绒毛膜性分类的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正确率达89.47%,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单绒毛膜囊双胎胎儿结构异常情况与超声诊断情况完全相同,正确率达75%,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双绒毛膜囊双胎胎儿结构异常情况与超声诊断情况仅相差1例,正确率达83.87%,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单绒毛膜性双胎胎儿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为14.28%,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4.28%,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8.56%,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4.28%,与双绒毛膜性双胎胎儿孕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不大,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对于诊断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以及胎儿结构异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有助于准确的判断胎儿畸形,对于孕期处理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产前检查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双胎妊娠(双胎组)的主要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同期800例单胎妊娠(单胎组)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双胎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膜早破(PROM)、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胎组剖宫产、产后出血、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和指导,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改善双胎妊娠预后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双胎妊娠(双胎组)的主要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同期800例单胎妊娠(单胎组)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双胎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膜早破(PROM)、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胎组剖宫产、产后出血、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和指导,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改善双胎妊娠预后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治疗的37例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孕妇为观察组,同期37例单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情况。结果两组在分娩方式及胎儿情况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子痫、HELLP综合征、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窘迫、FGR(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妊娠期糖尿病、肺水肿等并发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双胎合并子痫前期的孕妇,增强产前指导与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子痫前期,自主防治相关并发症,选取最为合理的分娩途径,提升分娩质量,对缓解双胎妊娠预后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147例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研究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4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流产史、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孕期感染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流产史及预期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OR=4.843,3.634,P<0.05)。结论流产史、孕期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5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正常孕妇153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为单胎,比较两组孕妇的血压水平,分析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血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HELLP综合征发生率、胎盘早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早产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和胎儿均会造成不良影响,可诱发HELLP综合征、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新生儿低体重、早产儿等不良事件,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19例双胎妊娠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292例)和适龄组(年龄<35岁,1527例).比较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以及新生儿一般情况、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龄组产妇不良孕产史、经产妇、瘢痕子宫比例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使用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肝内胆汁淤积症、前置胎盘、子宫肌瘤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未增加早产、死胎及胎儿畸形的风险.(2)高龄组新生儿大胎龄早产儿占比、出生体重、剖宫产率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未增加低Apgar评分、小于胎龄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风险.(3)高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呼吸支持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低于适龄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是双胎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妇是否高龄与之无关(P>0.05).结论 高龄未增加双胎妊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死亡率,但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脐带胎盘附着给予产前超声监测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诊断为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孕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胎脐带胎盘附着是否一致分为一致组(24例)和不一致组(26例)。回顾50例患者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产后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结果不一致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为57.69%明显高于一致组1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一致组静脉导管异常、脐动脉血流异常、羊水过少占比例均高于一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帆状附着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28.57%)高于边缘附着(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对脐带胎盘附着不一致的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孕妇提供妊娠结局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GDM)合并绒毛膜血管病对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88例妊娠糖尿病孕妇,根据胎盘病理分为绒毛膜血管病组(74例,胎盘病理提示绒毛膜血管病)及非绒毛膜血管病组(114例,胎盘病理未提示绒毛膜血管病)。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血糖控制水平、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孕早期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血管病组孕妇孕晚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6.46±0.48)%、FPG(6.19±0.94)mmol/L均高于非绒毛膜血管病组的(5.18±0.37)%、(4.65±0.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血管病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绒毛膜羊膜炎、贫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发生率分别为27.03%、14.86%、51.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患者69例为病例组,另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孕妇69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一般情况、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儿附属物因素、围产结局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晚期发生胎死宫内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C统计量(C-Statistic),Hosmer-Lemeshow检验评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病例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产检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非高等教育背景、非中心城区居住、无业、高龄(≥35岁)、经产妇、自觉胎动异常、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宫内感染、胎儿系统超声异常、染色体异常、小于胎龄儿、脐带异常、羊水量异常、早产、经阴道分娩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觉胎动异常、子痫前期、双胎妊娠、胎儿系统超声或染色体异常、脐带或羊水量异常为发生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产检次数为其保护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测胎动减少(RFM)的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15例妊娠28周及以上、报告胎动减少孕妇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记录超声对胎儿生长发育的指标以及羊水、多普勒脐血流的监测,测定母亲外周血中胎盘分泌的生化指标:胎盘相关性蛋白(PAPP-A)、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及孕酮(P),利用逻辑回归统计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报告胎动减少的孕妇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为15%,最多见的异常结局为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包括胎动的次数、异常胎心率、舒张期血压、预测的胎儿体重以及人类胎盘催乳素(HPL)。多元逻辑回归研究显示,异常胎心率(OR=7.02,95%CI为1.53~35.23),舒张期血压(OR=1.16,95%CI为1.10~1.20),预测的胎儿体重(OR=0.89,95%CI为0.87~0.90),HPL(OR=0.13,95%CI为0.02~0.99)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胎动减少后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与反映胎盘功能的相关指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高龄妊娠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279例高龄妊娠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将同期非高龄妊娠且孕检正常的孕妇22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中妊娠合并疤痕子宫50例(10例顺产),妊娠期高血压7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9例,巨大儿3例,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1例,产后出血6例,胎位不正6例,顺产161例,剖宫产118例;对照组妊娠合并疤痕子宫9例(1例顺产),妊娠期高血压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2例,无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案例,产后出血1例,胎位不正1例,顺产158例,剖宫产62例;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与分娩结局所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孕妇的胎儿结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龄妊娠的孕妇的不良妊娠与分娩结局明显高于非高龄、孕检正常的孕妇,其胎儿结局也明显对比后者较差.  相似文献   

13.
杨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45-14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产科60例新生儿窒息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在<37周孕龄的新生儿中发生率是13.33%,明显>37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P<0.05);早产因素占窒息原因的首位,其他因素按照构成比大小依次是,胎儿胎内窘迫、羊水过少、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病、臀位、贫血、妊娠糖尿病、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脐带因素、胎盘早剥等因素。结论对孕妇做好产前保健指导,严密观察有高危因素孕妇的产程,及时防治胎儿窘迫,适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妊娠的结局。方法:搜集在某院治疗的42例胎盘早剥的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42例产妇作为参照组,分析胎盘早剥发生危险性因素,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的结局。结果:研究组中胎儿体重超过2.5kg、死产与新生儿死亡、自然分娩占比情况和参照组相比,数值之间有着显著地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为改善胎盘早剥危险性因素与改善妊娠结局,需要构建保健的制度,以做到早诊断与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8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28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妊高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妊高症发生率分别为42.1%、40.4%,均高于对照组的13.6%、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67、36.831,P<0.05)。两组产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重度贫血患者产后出血、妊高症发生率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产前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3.6%(10/280)略高于对照组的1.4%(4/2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7,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10.4%(29/280)、早产发生率51.1%(143/280)、胎膜早破发生率42.1%(118/280)均高于对照组的3.2%(9/280)、8.6%(24/280)、13.2%(3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3、120.830、58.529,P<0.05)。结论产妇妊娠期贫血对妊娠结局影响较大,加大了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早产率,增加生产风险,严重威胁产妇和胎儿健康,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分娩时确诊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40例同期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72.5%、胎儿窘迫率37.5%、早产率52.5%、产褥感染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7.5%、1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率、死胎率、产后出血率、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52.5%、47.5%、75.0%,均高于对照组的17.5%、22.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具有密切关系,加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早期预测和干预,对于提高妊娠结局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孕妇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率与相关妊娠结局,从而有目的地预防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吉木萨尔县哈萨克族191例孕妇的病例资料,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结果 191例哈萨克族孕妇贫血的发生率为52.88%,中度以上贫血占34.03%;101例贫血孕妇中98例查血清铁蛋白,均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值水平;孕妇缺铁性贫血患者较之血红蛋白正常孕妇,产后出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略有升高(P>0.05);哈萨克族孕妇缺铁性贫血患者与血红蛋白正常孕妇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木萨尔县哈萨克族孕妇IDA发生率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中胎儿生长不一致的妊娠结局及临床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199例的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0%为诊断标准,分为发育不一致组(观察组)和发育一致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前B超提示两胎儿间腹围和脐动脉血流差值及比较两组在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分娩情况和围产儿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小于孕龄儿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进入NICU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④两组中胎儿腹围差>20cm,或脐动脉血流S/D差>0.4的发生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发育不一致双胎妊娠主要的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输血综合征、分娩小于孕龄儿、围产儿死亡。双胎中体重轻者围产儿死亡率高。②分娩前B超胎儿腹围差及脐动脉血流S/D值在双胎妊娠中对胎儿协调发育和围产儿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及早发现和处理双胎发育不一致,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发生胎儿畸形高于单胎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和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单胎妊娠的2倍和3倍,有些畸形为单卵双胎所特有,如联体双胎、无心畸形等,本案例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之一无头无心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探讨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探讨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肥胖、高龄和精神紧张以及双胎与营养差均是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其中,从不产检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定期产检组和定期产检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结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孕妇的保健知识宣传,并加强定期的正规产检,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