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金属对金属(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金属对聚乙烯(MOP)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30例(30髋)进行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MOM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7 kg/m2;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15)分.同期采用后外侧入路对30例(30髋)进行MOP全髋关节置换术(MOP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4 kg/m2;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7)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及影像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4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折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MOP组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形成深静脉血栓.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MOM组平均分别为(86±3)、(90±3)、(95±4)、(92±4)分,MOP组平均分别为(78±4)、(84±3)、(90±4)、(92±4)分.术后1、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OM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平均为239.2°±21.9°,屈髋平均为135.4°±10.9°;MOP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平均为190.1°±16.7°,屈髋平均为95.3°±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M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传统MOP全髋关节置换短期疗效好,其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和陶瓷对陶瓷(COC)全髋置换术的手术体会及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0年1月,采用大直径MOM行全髋置换20例20髋,患者平均年龄(51.7±3.8)岁,平均体重指数(23.3±2.1)kg/m2,术后随访(13±2)个月.采用COC行全髋置换19例20髋,患者平均年龄(53.1±2.9)岁,平均体重指数(23.8±2.6)kg/m2,术后随访(15±2)个月.通过临床(Hagris评分)和X线观察,对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和影像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无1例感染、骨折、脱位,无1例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随访:两组术前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3、6、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M组术后6个月大腿痛弱痛1例,无中、重度疼痛,COC组无1例大腿痛.术后1年MOM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228.35°±9.72°,COC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191.15°±1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随访:39髋(97.5%)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2.5%)轻度外翻位,MOM组无1例股骨假体下沉,COC组术后6个月4髋出现<1.5 mm的下沉,末次随访股骨假体位置无改变.MOM组外展角平均40.05°±2.54°,COC组39.30°±2.70°,无统计学差异(P=0.654);MOM组前倾角平均15.60°±2.68°,COC组15.25°±2.20°,亦无统计学差异(P=0.131).[结论]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全髋置换术的近期疗效优于陶瓷对陶瓷(COC)全髋置换术,特别是在关节活动度和早期下床活动方面,良好的疗效与手术技巧密切相关,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髋表面置换术(HRA)和传统全髋置换术(THA)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和髋臼偏心距等恢复的情况,确定HRA是否更有利于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方法选择单侧施行HRA或THA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各20例(对侧髋关节均健康)。术前、术后摄等比例X线正位片,测量患者双髋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和髋臼偏心距指标,与对侧髋比较患髋术后的改变。将HRA和THA术后改变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RA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差值恢复明显比THA组更接近正常。术后HRA组和THA组患侧和健侧比较下肢长度差分别为(-2.1±1.1)mm和(3.5±2.6)mm(P〈0.05),HRA组为轻度短缩而THA组为轻度延长;股骨偏心距差分别为(-1.8±1.4)mm和(3.1±1.9)mm(P〈0.05),HRA组股骨偏心距降低,而THA组偏心距增加;髋臼偏心距分别为(1.6±1.8)mm和(-2.3±2.1)mm(P〈0.05),THA组髋臼偏心距增加较大。结论 HRA可以更加精确地恢复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增加了髋关节的稳定性,避免了THA容易导致的下肢延长和偏心距增加,有利于改善软组织张力。但HRA还是有轻度缩短下肢长度和股骨偏心距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王钧  潘光辉  伍振威  叶峰  段祥林 《骨科》2015,6(5):261-264
目的 比较陶瓷对陶瓷(ceramic-on-ceramic, COC)与金属对聚乙烯(metal-on-polyethylene, MOP)全髋关节置换的10年随访临床结果。 方法 对114例接受初次TH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COC组48例(54髋),MOP组66例(67髋),比较COC与MOP两种不同摩擦界面假体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翻修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COC组与MOP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9.9±7.5和92.3±8.2,无显著性差异(P>0.05);COC组1例翻修(翻修时间术后3年),MOP组4例翻修(翻修时间平均6年)。两者在翻修、脱位、假体破碎、关节异响、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深部感染、异化骨化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C与MOP假体均能提供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矢状位劈开固定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Ⅳ型)患者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2002年3月~2012年11月,本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股骨矢状位劈开固定股骨侧假体治疗重度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Crowe Ⅳ型)患者共21例24髋,股骨上移4.5~6.9 cm,平均(4.53±0.89) cm。术前Harris 评分(38.21±3.09)。结果21例(24髋)患者获随访,截骨端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5.73±4.1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P<0.05)。随访期间均无感染、脱位、假体翻修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股骨矢状位劈开固定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Ⅳ型)患者的手术效果稳定,手术技术具有可重复性,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在股骨髓腔狭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置入特点与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采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对22例(23髋)股骨髓腔狭窄患者行THA,男2例2髋,女20例21髋;年龄20 ~ 60岁,平均37.6岁.股骨髓腔峡部直径平均为7.6 mm(7 ~8 mm).术前仔细测量股骨髓腔狭窄的直径与位置,选择合适柄型的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与之匹配,其中选择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18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髋.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髋功能,X线片观察假体生物压配和固定效果. 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28 ~ 72个月(平均38.5个月)随访.19髋术中选择的假体规格与术前设计一致,4髋术中选择的假体规格较术前设计小一号.22例(23髋)患者术后均即刻实现了股骨柄的生物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按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固定效果均为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6.2±6.2)分改善至(90.2±5.1)分,末次随访时仍维持在(92.1±3.2)分.1例患者术后3d发生股骨头前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回纳. 结论 对于生理性股骨髓腔狭窄患者,术中扩髓有限,周密而严谨的术前计划可准确地判断假体型号与置入位置,采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行THA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粗隆下短缩截骨结合Zweymuller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治疗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2例(18髋) 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结合Zweymuller假体行THA手术。男1例(2髋),女11例(16髋),年龄33~51岁(平均47.7岁)。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评估一次。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及Charnely评分,术中记录截骨及患肢延长长度,术后影像学检查对截骨面愈合情况、假体有无松动下沉及髋臼假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随访到,无死亡,随访时间21~46个月(平均42.3个月),1例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0±23.78)分、Charnely评分(17.36±2.01)分均较其术前(37.01±10.42)分(t=1.82, P<0.05)、12.00±1.52分(t=2.83, P<0.05)明显提高;术中截骨长度平均(2.5±0.98)cm,患肢平均延长(4.24±1.06)cm;术后X线评价无截骨面不愈合及假体下沉及松动,截骨面愈合时间3~11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较术前下降45.5 mm,术后髋臼位置良好,髋臼假体覆盖范围93.3%,具有较好初期稳定性;手术治疗优良率88.9%。结论粗隆下短缩截骨结合Zweymuller假体THA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早期临床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采用THA治疗的15例(17髋)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髋臼内陷症患者资料,男6例6髋,女9例11髋;年龄21 ~68岁,平均45.6岁.髋臼内陷症按Dunlop诊断标准分度:轻度1髋,中度11髋,重度5髋.股骨头颈短缩程度:轻度短缩5髋,中度短缩8髋,重度短缩4髋.术后随访行X线片检查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的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10 ~ 46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5例患者17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达骨性固定.末次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和髋臼再次内陷.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1±4.8)分改善至(91.2±5.2)分,末次随访仍维持在(92.5±3.1)分,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型THA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疗效良好,术中操作要点是选择短头试模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情况下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由里向外依次分层松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LCU股骨柄假体行THA术85例(90髋),男26例(28髋),女59例(62髋);年龄19~83岁,平均55岁;平均体重指数(23.33±3.13)kg/m2。单髋80例,双髋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4例(38髋),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坏死17例(17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8例(19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髋),髋关节结核1例(1髋)。股骨侧假体均采用LCU股骨柄假体。髋臼采用陶瓷-陶瓷界面者78髋,陶瓷-聚乙烯12髋。对术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82例(87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12~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失访。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3.73±3.21)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至(92.84±4.4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9,P0.01)。末次随访时大腿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无重度疼痛。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所有获访者均获骨长入固定,其中股骨侧假体诊断为骨性固定者85髋,诊断为纤维性稳定者1髋。假体下沉小于2 mm者1髋,其余均无假体下沉。结论 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THA的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 cm,平均8.5 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 cm,平均18.2 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 mL,325.4±20.3 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 mL,410.4±27.6 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 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 min(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与传统28 mm直径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58例(58髋)患者的临床资料.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0~75岁,平均54.1岁;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32~76岁,平均5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诊断、术前疼痛发生率、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传统28mm直径假体髋臼用两枚螺钉固定,大直径金属对金属无内衬髋臼靠压配获得初始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6~35个月,平均23.6个月.(1)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7分,优良率96.6%;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平均88分,优良率89.7%.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髋关节周围疼痛2例(3.4%),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8例(13.8%).(3)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无假体脱位,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脱位1例.(4)术后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大于140°者52髋,平均240°;传统28mm直径假体组大于140°者46例,平均190°.平均活动范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与传统28 mm直径全髋关节比较具有更好的早期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功能,疼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颈组配式假体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恢复的作用及临床结果。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使用Neck—modular髋关节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7例,所有患者对侧髋关节均存在不同原因的解剖及异常,使用常规髋关节假体难以重建双下肢等长。根据对侧下肢长度术中调整颈长,重建下肢长度。术后测量患者双侧棘踝线,测量分析影像学上肢体长度恢复情况,评估患者主观感觉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所有37例患者术后双侧棘踝线测量及影像学上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偏差均≤1cm,术后12周Harris评分平均84分(63—93),所有患者髋关节均能获得良好的活动度,无一例出现股骨髋臼撞击症(FAI)和脱位。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3—3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4分(76~98)。结论使用股骨颈组配式髋关节假体可恢复双下肢等长,并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THA患者50例共57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前外侧组25例(28髋)采用前外侧入路,后外侧组25例(29髋)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前外侧组和后外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3月、6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外侧组术后3周出现髋关节后脱位1例,予复位后恢复正常。后外侧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在THA术中不影响疗效,选择何种方式入路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活动期髋关节结核治疗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自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年龄24~61岁,平均(42.5±1.0)岁。其中临床上均有疼痛,血沉偏高。其中3例有髋部皮肤窦道,手术时候皮肤完好。均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获得随访,随访观察6~24个月,平均(8.0±0.5)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周围有无松动,结核有无复发,评价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结核复发髋关节。术前Harris评分20—38分,平均(25.0±2.0)分;术后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0.4)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系统治疗结核基础上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活动期髋关节结核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是可以肯定的,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经验及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采用改良小切口对15例15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osty,THA),男10例,女5例;年龄65~75岁,平均72岁,体重指数20.5~26.5kg/m^2,平均23.5kg/m^2。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骨关节炎2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3.5分。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THA15例15髋,男11例,女4例;年龄66~78岁,平均73岁,体重指数20.8~25.8kg/m^2,平均23.8kg/m^2。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3.8分。两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衡(P〉0.05),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的功能锻炼情况及影像学评价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2个月。改良小切口THA组切口长度平均9.5cm,较常规THA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318±223.1)mL,引流量(252±169.1)mL,均较常规THA组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两组并无统计学意义。小切口THA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THA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小切口THA组除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切口近端皮肤擦伤,无并发症,常规THA组有1例患者术后脱位。结论改良小切口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由拥有相应设备条件的医院及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开展。  相似文献   

17.
祁磊  李牧  侯勇  聂林 《脊柱外科杂志》2011,9(5):298-301
目的观察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6月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35例患者,共进行了45个间隙的人工椎间盘置换。通过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颈椎整体曲度。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术后颈脊髓功能以及颈部和上肢疼痛症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本组病例置换节段术前ROM为8.6°±2.4°,末次随访时ROM为9.1°±2.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1.7°±9.6°,末次随访时为14.5°±7.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术前有颈脊髓受压的表现J,OA评分为9.4±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1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和上肢痛,VAS评分为6.7±1.2分,术后为1.3±0.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可以保持置换节段的运动,改善颈椎曲度,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4髋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39~72岁,平均48.2岁。术前进行详细影像学分析,患肢短缩平均(4.68±0.95)cm,术中通过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均采用生物型假体,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个月(11个月~6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20±19.51)分,术后(88.70±9.34)分(P0.05),下肢延长平均(4.46±0.94)cm。1例患者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治疗6个月后完全恢复,另有一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后脱位,予以牵引固定3周后功能恢复。结论通过对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的分析,证实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