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24 ~ 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例,B级12例,C级3例,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损伤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及同期修复内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后外侧复合体(posteriorlateralcomplex,P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2月,30例病人(31膝)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铆钉缝合修复内侧副韧带,铆钉缝合修复或部分股二头肌腱修复后外侧复合体,术后早期功能锻练。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0例病人(31膝)例随访18—30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在0和200应力测试时稳定性均完全恢复,IKDC评分入院时均为显著异常(D级),术后随访时正常(A级)18例(58.0%),接近正常(B级)10例(32.3%,),异常(C级)3例(9.7%)。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48.7±4.5)分提高到(87.6±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2,P〈0.01)。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一期重建ACL、PCL,同期行关节外韧带修补或重建具有损伤小,能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膝关节镜诊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63例,施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6例,部分切除及囊肿切除3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4例,半月板全切除5例,半月板破裂缝合35例(包括合并有前十字韧带损伤3例,前十字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同时损伤1例,后十字韧带损伤1例)。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48.6±6.2)分。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为(90.5±5.8)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综合应用缝合技术可达到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并可同时处理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4.
李韬  熊燕  张钟  唐新  李箭 《中国骨伤》2020,33(12):1134-1141
目的:探讨依据分期分型诊断进行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的个体化修复与重建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0~63(47.35±11.90)岁;左膝17例,右膝23例,双膝2例。对所有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期分型改良Schenck诊断,其中急性期患者(≤ 3周)23例,陈旧期(>3周)患者19例,脱位Ⅲ型27例,脱位Ⅳ型9例,脱位Ⅵ型6例,并实施相应闭合手法与切开松解复位、韧带直接缝合、锚钉缝合、穿骨缝合等修复方法和各种韧带常规重建等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应"循序渐激"康复方案。患者术后2、4、6、8周及3、6、9、12个月完成门诊复诊和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估随访,比较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优良率、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使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分级,IKDC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按期完成门诊复诊及随访,所有患者术后伤口Ⅰ期甲级愈合,4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通过术后抗凝治疗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5例腓总神经损伤通过松解术并进行积极的术后康复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2个月患肢肌力均达到Ⅴ级,主被动活动度恢复到120°以上;5例前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急性期患者术前IKDC主观评分(20.46±12.61)分,Lysholm(22.58±16.83)分,Tegner(0.71±1.14)分,术后1年IKDC主观评分(69.55±16.57)分,Lysholm(77.73±15.14)分,Tegner(3.14±1.67)分,8例IKDC评级为A级;陈旧期患者,术前IKDC主观评分(39.87±18.52)分,Lysholm(44.22±25.45)分,Tegner(1.87±1.51)分,术后1年IKDC主观评分(67.04±19.07)分,Lysholm(74.87±14.58)分,Tegner(3.06±1.70)分,6例IKDC评级A级。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功能评分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依据分期分型采取相对应的手术修复与重建等治疗,术后采取相应的康复方案,术后1年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2—2010-06对1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及严重膝关节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一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处理合并的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14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5个月。均无膝关节肿痛症状、感染、伸膝障碍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达120°~130°;膝关节IKDC评分:A类11例(78.6%),B类2例(14.3%),C类1例(7.1%);膝关节Lysholm评分(89.2±4.6)分,较术前(54.7±5.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56,P=8.91E-14)。结论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断裂的分束重建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26例膝关节ACL部分断裂患者采用自体胭绳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分束重建术,观察其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69±6.3)分提高到(92.4±2.6)分(t=17.5,P〈0.01),Larson评分由术前(70±4.5)分提高到(93.2±2.5)分(t=23.0,P〈0.01),IKDC评分由术前(67.3±6.4)分提高到(92.5±3.1)分(t=18.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查X线照片及MRI均未发现骨隧道扩大现象,未见关节间隙变窄及挤压螺钉松脱。结论根据ACL损伤的不同程度,进行关节镜下ACL分束重建手术操作简便,最大限度恢复解剖重建,功能恢复快,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加强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21例PCL损伤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1 ~56岁,平均35.6岁.关节镜下采用单束异体韧带重建,术中加用3根“5”号爱惜邦缝线加强固定.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以及应力位X线片测量比较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 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2 ~ 35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为120°~ 140°,平均126°.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IKDC分级:A级7例,B级12例,D级2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平均(65.8±3.7)分提高至(92.8±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30,P<0.001).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70.3±2.7)分提高至(95.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10,P<0.001);膝关节后向松弛度从术前平均(12.5±4.3) mm减少至(4.6±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0,P<0.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技术治疗PCL损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韧带混合人工LARS韧带治疗后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09—2013-04采用人工韧带及自体韧带(半腱肌、股薄肌)混合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7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结果 72例均获得随访21~38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术后疼痛感明显好转。查体见胫骨台阶感恢复,后抽屉试验阴性,稳定性良好。术后复查骨隧道及内固定物情况,未见关节退变及胫骨后沉。Lysholm评分术前(53.4±6.73)分,末次随访(92.1±5.91)分;IKDC术前评分(48.32±7.52)分,术后(91.7±5.67)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t=36.66,P0.05)、IKDC评分(t=39.0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体肌腱结合LARS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近期效果及中期效果满意,为治疗后交叉韧带断裂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3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2~57岁,其中四条韧带均损伤者2例,ACL、PCL和MCL损伤者16例,ACL、PCL和LCL损伤者5例。根据患者受伤情况分期手术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相结合,2例四条韧带均损伤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先行内外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功能锻炼8~12周膝关节屈曲90°后,二期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余3条韧带损伤者一期行韧带修复和重建,术中先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然后修复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于关节镜下行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行带线铆钉修补。手术前后行Lachman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及IKDC 2000评分,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带线铆钉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重建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27例ACL合并MCLⅡ度急性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4.5±5.6)岁;左膝16例,右膝1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术,MCL止点撕脱骨折锚钉修复术。B组(12例)采用I期保守治疗MCL损伤,Ⅱ期行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0.3个月,根据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和Lachman试验进行膝关节稳定性评分,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均为Ⅱ级,Lachman试验均为Ⅲ级。术前IKDC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45.36±4.12)分和(43.23±3.55)分,B组(45.31±1.50)分和(44.10±2.27)分。A、B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为A组Ⅰ级10例,Ⅱ级5例;B组12例全部Ⅰ级。Lachman试验A组阴性13例,Ⅰ级2例;B组阴性11例,Ⅰ级1例。IKDC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87.54±5.24)分和(86.73±6.99)分,B组(94.11±3.38)分和(92.32±3.43)分。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ACL合并MCL损伤,B组行Ⅰ期MCL保守治疗,Ⅱ期关节镜下ACL重建修复,术后膝关节功能、稳定性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A组同期ACL重建和MCL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局部修复和(或)异体肌腱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后外侧复合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急性P LC损伤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1岁;合并后十字韧带损伤9例,合并前、后十字韧带同时损伤3例。首先在关节镜下采用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前、后十字韧带,然后对于P LC两端附着点撕脱损伤的患者采用铆钉固定、缝线缝合修复治疗;对于P LC实质部断裂的患者采用局部缝合修复和(或)异体肌腱重建的方法治疗。术后根据K T-1000、IKDC及Lysholm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8.00°±6.77°提高至术后130.75°±3.05°。KT-1000由术前(14.85±1.83)mm改善至术后(4.18±1.88)mm。根据IKDC综合评定标准,A级7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5~44分[平均(38.83±3.16)分]提高至术后79~91分[平均(84.92±3.73)分]。所有患者患膝均无感染及免疫排斥反应。3例患者住院期间B超显示患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膝关节屈曲较对侧少15°。结论对于急性P LC损伤患者,PLC两端附着点撕脱损伤采用铆钉固定、缝线缝合修复;实质部断裂的患者采用局部缝合修复和(或)异体肌腱重建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4年9月对19例PCL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PCL,并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和Tegna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0~70个月(平均59个月)的随访。术后无伸膝受限,最后随访时屈膝活动度为125°~140°(平均130.5°)。Lyr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67.2±5.9)分,终末随访时为(93.2±5.5)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1,P〈0.01)。Tegnar运动能力评价表在初次受伤前为(5.2±1.2)分;受伤后术前为(2.1±0.5)分;随访结束时为(5.0±1.5)分。受伤前和随访结束时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1)。终末随访IKDC评分:A级11例(57.9%),B级6例(31.6%),C级2例(1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髌腱重建PCL手术操作精细、创伤小、结果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利用B—PT—B重建PCL需要改良技术以使手术更加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对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42.0岁)应用深低温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断裂的前叉韧带,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采取IKDC(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Tengn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8个月,术后6年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采用KT2000在屈膝30°、90°,134N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8个月,术后6年胫骨前后移动的距离。结果 7例均获随访,随访达6~7年,平均6.5年。患者术前与其他两组(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IKDC、Lysholm、Teng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术后6年之间三种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屈膝30°、90°,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术前和其他两组(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出现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再断裂现象。结论同种异体肌腱能简单有效地重建膝关节前叉韧带。正确选取韧带和适当推迟康复进程是确保疗效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稳定和功能的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14例(14膝)前、后交叉韧带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1~71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4 d,平均2 d。Lysholm评分为(17.00±8.29)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20.93±8.28)分。伴膝关节脱位9例,半月板损伤5例。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2例)或自体腘绳肌腱(12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出现下肢麻木,自行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膝关节均于3个月内达屈曲120°,伸直0°。术后1年膝关节IKDC评分为(89.93±6.26)分,Lysholm评分为(88.93±4.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膝关节韧带多发伤,关节镜配合有限切开修复重建韧带,避免了开放关节腔,同时由于创伤小,术后关节粘连轻,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关节镜辅助一期自体肌腱重建KD-Ⅲ-MC型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我们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二科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依据华西-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分期分型诊治体系标准收治符合KD-Ⅲ-MC型的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6~70岁,平均(35.42±7.8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扭伤8例,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4~21 d,平均(16.25±2.87)d。所有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均为D级,手术前、后抽屉试验均≥Ⅱ度,Lachman试验均为Ⅲ度,终末点消失,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采用美国医学会三度分类法均为Ⅱ度以上。Tilos应力位X线检查提示:前向应力胫骨前移(8.15±3.46)mm、后向应力胫骨后移(12.51±3.98)mm、外翻应力内侧间隙(8.46±3.91)mm。术中均一期关节镜下取同侧自体肌腱进行前、后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内侧结构均采用带线锚钉固定加强缝合、关节囊紧缩必要时内侧解剖型自体肌腱修复。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18±2.45)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转阴,2例患者MCL损伤分级Ⅱ度,1例膝关节僵硬。IKDC综合评分:A级10例,B级16例,C级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KD-Ⅲ-MC型中不同损伤类型的患者进行统计分组,观察相应时间段的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发现术后末次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种损伤类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软骨损伤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低于其他组,说明韧带损伤组恢复欠佳与关节软骨损伤有一定关系。各组患膝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相对较大,术后6个月、12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差异较小。结论在KD-Ⅲ-MC型多发韧带损伤中,一期关节镜下取自体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带线锚钉固定加强缝合、关节囊紧缩内侧解剖型自体肌腱分步重建固定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端RigidFix和股骨端IntraFix固定重建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为移植物重建后交叉韧带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5—42岁,平均32.5岁。左膝12例,右膝23例。移植物胫骨端以RigidFix横穿钉固定,股骨端以Intra Fix挤压螺钉固定。术后通过体格检查、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管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成功,无骨折或定位偏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5.3月。末次随访时35例胫骨下陷征均为阴性;Lachman征阴性33例,I度阳性2例;后抽屉试验阴性31例,I度阳性3例,Ⅱ度阳性1例。Lysholm评分85.0±4.5(80~98)分,优9例,良25例,中1例。IKDC评分85.1±2.6(81~95)分,A级9例,B级26例。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胫骨端RigidFix和股骨端IntraFix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时不用顾忌移植物长度限制,操作简单;中心固定不会影响移植物的位置,可避免对移植物造成切割,避免干扰腱骨界面。此项技术切实可行、固定可靠,且不易发生并发症,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multiple ligament injuries with knee dislocation,MLIKD)中采用穿骨原位缝合修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止点撕脱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6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7例(27膝)MLIK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9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9 d,平均10.8 d。ACL股骨止点撕脱损伤20例、胫骨止点撕脱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实质部损伤17例。根据Schenck分型标准:KD-Ⅲ-M型15例,KD-Ⅲ-L型8例,KD-Ⅳ型4例。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内翻应力试验Ⅲ度阳性8例,外翻应力试验Ⅲ度阳性15例。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7.6±6.5)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25.5±6.2)分,膝关节活动度为(45.1±10.2)°。取患者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PCL、联合有限切开原位双束牵引线穿骨原位缝合修复ACL止点撕脱损伤,同时修复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和其他损伤结构。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发生关节腔积液,3例膝关节屈曲功能不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X线片复查示膝关节各方向稳定性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4例、外翻应力试验Ⅰ度阳性3例、内翻应力试验Ⅰ度阳性1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为(119.3±12.6)°,Lysholm评分为(87.2±6.3)分,IKDC评分为(87.9±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关节镜下有限切开穿骨原位缝合修复ACL撕脱损伤,具有微创、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