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全息穴位贴压法对偏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对肝气郁结证与肝郁化火证两种不同证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mg,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双侧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头穴、肝胆穴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变化以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气郁结证效果优于肝郁化火证。结论生物全息穴位贴压法对偏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尤其对肝气郁结证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6):723-724
目的:比较针刺法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西药盐酸氟桂利嗪组31例,通过以头痛发作频率(天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针刺法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头痛发作天数和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可以达到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氟桂利嗪对无先兆型偏头痛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血浆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耳穴压豆,取双侧脑、颞、神门、交感及皮质下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其穴区,以双手的拇、食指同时进行捻压,手法由轻到重,直至局部出现酸、胀、麻等感觉,每穴按压约2 min,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近、远期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浆5-HT及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症状评分、血浆CGRP含量均降低(P<0. 05),血浆5-HT含量明显增加(P<0. 05)。治疗组的近期和远期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1个月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时,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浆CGRP含量均降低(P<0. 05),血浆5-HT含量升高(P<0. 05)。结论: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时予以耳穴压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与升高血浆中的5-HT及降低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天丸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方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120例患者均治疗30d,依据患者治疗情况综合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电针四关穴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55例,脱落2例)。电针组予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0.1~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发作天数以及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和头痛发作天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降低头痛强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及改善偏头痛症状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生物全息穴位贴压对偏头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0例,通过盲选方法分组。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全息穴位贴压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5-羟色胺受体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全息穴位贴压干预偏头痛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有效控制5-羟色胺受体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塞鼻锭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总结护理方法。方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另用头痛塞鼻锭鼻孔内吸闻,两组均治疗15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塞鼻锭配合常规护理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穴联合颈肩部走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针刺少阳经穴联合颈肩部走罐治疗,每星期针刺5次,走罐1次;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1次/d。两组均以治疗2个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分别为93.8%和71.9%,高于对照组的78.1%和43.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及MIDAS评分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少阳经穴联合颈肩部走罐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偏头痛对生活的影响,其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川芎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下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未下降至正常水平。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开窍饮经验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重点探究其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um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偏头痛患者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片,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开窍饮经验方内服,连续用药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频率、每月无头痛天数、疼痛持续时间,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偏疼痛程度进行评定,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监测治疗前后血清CGRP、5-HT、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月无头痛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降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MCA、BA、PCA、AC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G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5-HT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21.74%(P0.05)。结论:自拟疏肝开窍饮经验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利于减轻患者头痛程度,其止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调控血清中CGRP、5-HT、TNF-α水平以改善神经元代谢与脑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等途径实现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活血通脉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活血通脉片5片3次/d口服,氟桂利嗪5 mg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30例采用氟桂利嗪5 mg每晚1次口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通脉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止痛平风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每晚睡前服氟桂利嗪胶囊5m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论治予以自拟方剂止痛平风汤每日1剂。观察患者治疗前和第28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量表评分(SAS)及抑郁量表评分(SD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VAS、VAS、SDS及疗效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止痛平风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柴芍龙牡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5-羟色胺(5-H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9月—2021年10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就诊的12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芍龙牡颗粒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总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及5-HT、hs-CRP水平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8.33%(53/60)(P<0.05)。结论 柴芍龙牡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效果确切,可调节机体5-HT、hs-CRP水平,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文辉  温燕 《光明中医》2016,(10):1451-1452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止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60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毫克,每晚睡前服用一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以口服平肝熄风止痛方,每次200毫升,每天3次,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平肝熄风止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观察方法,将16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用针药并用,取穴风池、率谷、太阳等穴位,同时分型辨证取穴用药;对照组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0mg/次。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用西药组,P0.01。结论:针药并用辨证施治的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风止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加服祛风止痛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3.17%,治疗组9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止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共60例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麻黄附子细辛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程4周。头痛程度使用NR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3.33%,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QOL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散偏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先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散偏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0%,对照组为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散偏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改善眩晕程度、提高综合疗效等方面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