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祖医学中致病之“火邪”可有外感六淫之火和内伤七情之火。火性炎热,蒸腾向上,故处人体高位的五官铁受火侵袭;又火腐蚀肌肉,耗伤气阴,在临证五官组织的疮痒肿瘤诸疾患,“火”在病理上又可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在治疗上按照“实火可泻”、“虚火可补”的原则,并指导人们在生活中注意摄生,以预防外感之火和内伤七情之火,则对五官疾病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2.
介绍朱良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将此病分为虚火、实火以及夹痰湿、夹瘀证,配以相应方药。并举医案1则。  相似文献   

3.
火热之邪是引起疲劳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病因。本文作者基于对古籍经典与现代文献的学习与研究,分别从火热之邪可致疲劳的具体成因及治法进行详细而深入的阐释。认为疲劳的火热成因有实火虚火之别:实火具体可分为阳亢之火、六气所化之火、五志过极之火;虚火主要包括气虚火热,阴虚火热。且针对其虚实之异,提出治疗原则:实火,轻者可清、可达、可发、可攻,甚者必兼温散;虚火,气虚者,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阴虚者,滋阴降火甚兼潜阳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建灵 《陕西中医》2006,27(2):252-254
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就如何提高本病疗效浅述如下。1细分缓急,内外合治复发性口疮发病机制复杂,至今西医尚无特效药物。笔者认为对本病应积极预防,采用综合疗法,内外合治,突出中医优势,才能取得良好疗效。祖国医学认为口疮与平素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损伤,思虑过度等有关。而其病机变化总离不开“火”,或为实火,或为虚火,虚火之中可以是阴虚火旺,也可以是虚阳上越。在辨证上要首先分清虚证实证,既要注意病人禀腻素质,又要看病人的局部病损。在治疗中应注意标本缓急,如为虚火类型,本虚标实,不应见虚就补,可以先清后补,或攻补结合。实火型以清…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秦景明在其《 症因脉治》一书中对咳嗽诊疗做了深刻的阐述,见解独到。秦氏将咳嗽先按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次辨虚实,并从火与痰的角度辨析咳嗽的病机。在治法上,秦氏主张以降火和治痰为主,认为咳嗽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并注重从脾论治。同时,秦氏亦从病之经络与脉症入手治疗咳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并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关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方面的文献报道很多,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经验的见解与进展综述如下。一、古典文献研究林昭焘指出:《尤氏喉科秘书》特点为以实火、虚火来分析喉科诸病,实火主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虚火宜补虚降火,治疗中注意通利二便,并强调顾肾气、护津液、调气血。治疗中反对强表发汗,吊尽痰  相似文献   

7.
泻脾泄热法治实火口疳口疳俗称口疮。由于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故口疳常与心脾两脏相关。若心脾之火熏蒸,则口疳作矣。但火有虚实之分,病有常变之异,临证岂能一例衡之?属心经邪热者当泻心导赤,属脾经积热者当泻脾泄热,此实火论治之大略。若虚火论治,又当随证立法:思虑劳倦,损伤脾气,证见运化无权,虚火内生者,当补土伏火;劳心过度,阴液暗耗,证见口干口苦,心烦不寐者,当泻南补北,交通心肾:长期反复发作,阴伤及阳,虚阳浮越者,则温养下焦,引火归源。  相似文献   

8.
丹溪火证三治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溪火证论治颇具特色,认为火证不外乎实火、虚火和火郁三类,治疗上则归于“实火可泻”、“郁者可发”、“虚火可补”的三种治法(《丹溪心法·火》).小儿脏腑柔弱,形气未充,藩篱疏薄,易感外邪,而体禀纯阳,外感六淫,多从火化,温疫疠气,皆为火毒,加之“饮食停留,郁蒸发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幼科要略·总论》)故小儿火热病证常多于成人。  相似文献   

9.
口腔溃疡古称口疮、舌疮等.口疮初发多为实火,而长期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多属虚火.对慢性顽固不愈的口疮,若单用苦寒泻火之剂,往往收效不显,笔者近几年,根据"舌为心之苗","脾主肌肉四肢"等理论及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自拟清心健脾汤治疗慢性口腔溃疡56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火"是中医学常见名词,火有虚实,古今医家有关实火之论较为翔实,而虚火之论述较少,虚火是气、血、阴、阳不足,导致的虚性亢奋之象,本文从虚火之源流、病因病机、分类、治法、方药等方面入手,综合各家不同观点,在虚火的临床特征、舌象、脉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2.
"元神"乃"元始之神"——"脑为元神之府"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 ,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 ,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 ,并结合《内经》理论 ,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 ,指的是命门与脑存在的生命初始本原物质 ,这种物质并且决定了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壮老已 ,而并不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14.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5.
陈雷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1-1842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 ,其间不乏脑髓的论述 ,但始终未提及脑主神的理论。后世医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脑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1,18(3):19-21
李鼎老师: 我是针灸医师,诊余在家,喜欢读些古代医籍,在我印象中,宋元之时对针灸理论重在整理和总结。请您指点有什么代表作,并请介绍其内容。 山东聊城读者 孙 平孙平学友: 正如您信中所说,针灸理论到宋元进入一个整理总结阶段。谈到代表性理论著作,要数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若论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不能不提《十四经合参》了。 从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到明代张权的《十四经合参》,反映出由宋代到明代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若干认识。《发挥》继承了宋代的《圣济总录》和元代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等书,对全身经络及其腧…  相似文献   

17.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身体和精神均有关系,对其进行调整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包括"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可以由心出发,从调整心的气血及心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入手,通过运动、心理等非药物方法与中医药的干预,使人的身心状态和谐,而达到调整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以敏主任通过体悟《幼科全书》、《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认为小儿厌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厌食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认为厌食一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治疗中主张以"运脾"和脾"为主,同时注意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阴火"一词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追溯了"阴火"学说的历史源头,经反复分析与梳理各家理论,对"阴火"的实质,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