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医临床研究》2020,(10)
目的: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两方面,对比分析其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程度及产程进展,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心理安慰与呼吸减痛法(对照组)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各组50例;通过对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分析疼痛程度,记录分析是否影响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纳入对照组的自然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发生时间均显著高于纳入观察组的初产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感,并能缩短产程,为顺利分娩提供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玉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2):154-156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护理对产程子宫收缩痛的缓解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来萍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96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镇痛泵镇痛。观察组:耳穴压豆护理。观察2组的VAS评分、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镇静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对产程子宫收缩痛的缓解效果较明显,能够改善产妇的疼痛情况,提高产妇的舒适度、镇静效果,提早产妇的初乳时间,增加产妇的哺乳次数,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第二产程是产妇分娩的关键时刻.若第二产程延长,会导致胎儿在骨盆底受压、缺氧,产妇会阴压迫、坏死等严重病症.近年来,我院对200例初产妇第二产程中施行耳穴磁珠贴压法,在减轻疼痛和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对产妇第一产程镇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3例产妇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进行镇痛,对照组采用呼吸镇痛法镇痛,观察2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能增加产妇第一产程的镇痛效果,缩短产程,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30例失眠患者选取耳穴: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耳、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14d。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初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2组产妇进产室后均给予常规护理缓解紧张情绪,对照组使用自然分娩的方式,采用长腹式呼吸镇痛法缓解疼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镇痛法。观察2组产妇的Wong-Bakcr脸评分、VAS评分,评估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评定疗效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ong-Bakcr脸评分(5.54±1.27)分、VAS评分(5.21±1.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01±1.02)分、(7.85±1.23)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显著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针刺及耳穴按压用于初产妇第一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通过分析本方法的镇痛效果,以及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从而提出了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针刺及耳穴按压分娩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公认的Keele标尺图评级法[1]及VRS疼痛分级法[2]作为镇痛效果评定标准,对105例产妇针刺及耳穴按压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与105例呼吸法分娩产妇的疼痛进行了对比,(2)通过记录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来观察针刺及耳穴按压对母婴的影响,(3)通过观察针刺配合组治疗前后及相应时间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浓度变化,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机理。结果:(1)针刺及耳穴按压能有效减轻第一产程分娩疼痛,与呼吸法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能缩短产程。(2(本方法能明显提高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T)浓度。结论:(1)以针刺及耳穴按压作为分娩镇痛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安全,镇痛效果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适合基层临床应用推广。(2)其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中枢镇痛系统与对子宫的直接作用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针刺配合呼吸法对产妇第一产程镇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呼吸法进行分娩镇痛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针刺处理。采取keele标尺图评级法评估第一产程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采用新生儿评分量表(Apgar)评估2组产妇新生儿质量。结果:观察组镇痛干预1h后产妇镇痛有效率为100%,其中缓解32例,占53.3%,基本不痛28例,占4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采用针刺、耳穴压豆联合呼吸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产妇无创伤,无副作用,可明显缩短产程,缓解分娩疼痛,可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失眠,中医亦称不寐,《内经》记载为不得卧、目不暝,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所致,以经常不能够获得正常的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有研究表明,中风后失眠为卒中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一些患者因为生理,心理原因,导致失眠加重,更加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近现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成都市三家三级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符合产后缺乳的4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耳穴压豆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病情综合评分、添加代母乳量差异。结果 耳穴压豆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泌乳素水平上升,中位数分别为6252.50 m IU/L和6731.00 m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患者的综合病情评分下降,中位数分别为5分和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患者添加代母乳量减少,中位数分别为55m L和30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耳穴压豆治疗产后缺乳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不寐的疗效。方法:90例不寐患者选取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1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穴压豆治疗不寐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100例失眠患者选取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1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100例失眠患者选取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1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覆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很多病人长期使用镇静剂,副作用较大.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在临床上采用无副作用的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病人50例,取得满意效果,并进行总结如下.所选病例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烦多梦易醒(普遍用过西药镇静剂,时好时坏,效果不稳定且产生耐药性),部分伴有头痛胁痛,烦躁易怒.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在儿科门诊用耳穴压豆法观察治疗了10例发热患儿,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0例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扁桃体炎2例,支气管肺炎1例;发热持续时间:0.5~5天,平均2.4天;就诊时最高体温40℃,最低38.4℃。治疗方法 1、取穴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者取耳尖、热穴、皮质下、肺、咽;扁桃体炎取耳尖、热穴、皮质下、肺、扁桃体;支气管肺炎取耳尖、热穴、皮质下、肺、支气管。 2、操作方法先用75%酒精棉棒局部消毒左耳或右耳。再用点穴棒等找上述穴位的敏感点(即压痛最甚处),然后用王不留行籽一粒粘在4平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