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杠柳毒苷是中药香加皮中的重要效应成分。香加皮(CodexP eriplocae)是萝蓐科(Asclepiadaceae)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李玉红等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系统证明了香加皮强心作用提取物(含约50%的杠柳毒苷)的强心作用。Kit等比较了杠柳毒苷和其它几种药物对氢氧化锌损伤的猫心脏的生物影响,结果表明,杠柳毒苷具有强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香加皮提取物杠柳毒苷水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香加皮提取物中杠柳毒苷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UV考察杠柳毒苷在不同的初始浓度(10~100μg/mL),pH值在1.2~8.7之间和温度(50~70℃)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ESI-TOF/MS对其水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pH=2,T=50℃条件下杠柳毒苷水解的速率常数Kobs不受药物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遵循阿伦尼乌斯方程;在25℃条件下杠柳毒苷在pH=4的条件下较为稳定(pH=4时,半衰期为56.62天);采用液质联用对其水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水解产物为杠柳苷元。结论:杠柳毒苷的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杠柳毒苷的初始浓度对水解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水解速率与温度和pH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香加皮Perploca sepium Bge,又名北五加皮、杠柳皮,功效为祛风湿、强筋骨,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近年来常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香加皮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0余种杠柳苷,其中杠柳毒苷又名杠柳苷G、萝蘼毒苷(periplocin,periploside G)为强心苷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入药方式香加皮中杠柳毒苷提取率,为香加皮药材入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不同入药方式(传统水煎煮、回流提取、浸渍提取)提取香加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Hypersil ODS色谱柱(4.6mm×250mm,5µm),流动相为乙腈-水(27:7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计算提取的杠柳毒苷总量和提取率。[结果] 3种方法的提取率依次为57.84%、95.01%、99.85%。[结论] 应该关注不同入药方式引起的杠柳毒苷提取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杠柳毒苷在模拟人体消化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消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杠柳毒苷在各种模拟消化液中的含量变化,并利用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水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杠柳毒苷在模拟空腹胃液(pH=1.2)中1 h含量降低22.2%,其水解产物为脱去两分子糖的杠柳苷元;在模拟进食胃液、小肠液、大肠液中0~6 h含量均无变化。[结论]杠柳毒苷在不同pH值的模拟消化液中的稳定性不同,在模拟进食胃液、小肠液、大肠液中稳定,在模拟空腹胃液中不稳定,可被水解为杠柳苷元。模拟消化液的pH值是影响杠柳毒苷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模拟消化液中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不影响杠柳毒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杠柳属植物,中国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等省区[1].杠柳的干燥根皮即中药"香加皮",又称"北五加皮".其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肝、肾、心经.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杠柳毒苷、杠柳次苷、杠柳苷元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结合HPLC,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杠柳毒苷、杠柳次苷、杠柳苷元分别采用乙腈-水(26∶74)、(30∶70)、(28∶72)为流动相,流速0.3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在低、中、高不同质量浓度下,杠柳毒苷、杠柳次苷、杠柳苷元和人血浆蛋白的平均结合率分别为83.48%、94.19%、84.04%。结论:杠柳毒苷、杠柳次苷、杠柳苷元和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大于80%,为高血浆蛋白结合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香加皮提取物杠柳苷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rITll比色法检测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的周期变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tat3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Mcl-1、Survivin和XIAP mRNA的表达。结果杠柳苷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杠柳苷作用后,细胞核内Stat3量降低,而细胞质中的量未见明显改变,细胞内Mcl-1、Survivin和XIAP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香加皮提取物杠柳苷通过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和Mcl-1、Survivin和XIAP 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杠柳毒苷在模拟人体消化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消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杠柳毒苷在各种模拟消化液中的含量变化,并利用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水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杠柳毒苷在模拟空腹胃液(pH=1.2)中1 h含量降低22.2%,其水解产物为脱去两分子糖的杠柳苷元;在模拟进食胃液、小肠液、大肠液中0~6 h含量均无变化。[结论]杠柳毒苷在不同pH值的模拟消化液中的稳定性不同,在模拟进食胃液、小肠液、大肠液中稳定,在模拟空腹胃液中不稳定,可被水解为杠柳苷元。模拟消化液的pH值是影响杠柳毒苷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模拟消化液中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不影响杠柳毒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传统中草药香加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杠柳毒苷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方法:采用离体组织(豚鼠乳突肌和兔浦肯野纤维),给予浓度为0、0.3、1.0、3.0 μmol/L杠柳毒苷,检测其对动作电位的影响。指标包括:静息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动作电位幅度(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APA)、最大除极速度(maximal depolarization rate of phase 0,dv/dtmax)、复极30%、50%和90%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30%,50% and 90% repolarization,APD30、APD50、APD90)。结果:与0 μmol/L组比较,0.3和1.0 μmol/L 杠柳毒苷可缩短豚鼠乳突肌的APD30和APD50;0.3、1.0、3.0 μmol/L杠柳毒苷降低兔浦肯野纤维的dv/dtmax;3.0 μmol/L杠柳毒苷减少兔浦肯野纤维的APA;1.0、3.0 μmol/L杠柳毒苷缩短兔浦肯野纤维的APD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杠柳毒苷有潜在诱导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详细调查香加皮原植物杠柳在主产区资源分布现状和蕴藏量,为进一步开发香加皮的天然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走访调查和现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记载的香加皮主产区5省市(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天津)21个产地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传统观点“出产优质香加皮的兖州”已经不出产香加皮;香加皮的产地有较大的变化,并以山西、河北一带为主;杠柳叶多为披针形、革质;杠柳呈灌木、蔓生灌木、大藤本状的形态变化。结论通过考察确定了杠柳目前在主产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杠柳叶多为披针形、革质,其植物形态呈多样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香加皮中杠柳毒苷和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ODS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27:10:63,检测波长220nm。[结果]杠柳毒苷线性范围0.08~1.0μg,r=0.9993;4-甲氧基水杨醛线性范围0.22~3.0μg,r=0.9999;杠柳毒苷和4-甲氧基水杨醛精密度的峰面积(RSD)值分别为0.79%、0.67%,重现性的RSD值分别为1.2%、2.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96.2%。[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香加皮中杠柳毒苷和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分析时间短,且改进方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要优于文献报道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舒筋活血片由红花、泽兰叶、香附、香加皮等10味药组成,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该药作为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内服药物,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范围。本制剂中含有香加皮Periploca sepium Bunge,又名北五加皮、杠柳皮,祛风湿、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静脉注射杠柳毒苷后,组织样品中杠柳毒苷的质量浓度。结果 大鼠iv杠柳毒苷0.74 mg/kg,2、10、20 min后肝中杠柳毒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447± 0.687)、(0.631±0.272)、(0.292±0.228) μg/g,在肝中最高,其次是肾、心、肺、脾和脑。结论 杠柳毒苷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分布迅速,主要分布于肝、肾和心中。  相似文献   

15.
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排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排泄情况.[方法]建立了液-液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尿液、粪便和胆汁中杠柳毒苷含量的方法,并对大鼠静注及灌胃杠柳毒苷后的排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大鼠按12mg/kg剂量灌胃给予杠柳毒苷后,72 h尿中杠柳毒苷和其代谢物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0.44%,粪中杠柳毒苷和其水解代谢物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12.39%;按0.74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给予杠柳毒苷后,72 h尿中杠柳毒苷及其代谢物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6.24%,粪中杠柳毒苷及其水解代谢物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7.33%;按0.74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给予杠柳毒苷后,21 h内累积经胆汁排泄的杠柳毒苷占给药总量的76.13%.[结论]杠柳毒苷原形药物主要经胆汁排泄,但从尿液和粪便排泄则很少,尿液中可能存在结合代谢物,粪便中主要以肠菌代谢物(杠柳次苷)的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16.
正交实验优化香加皮药材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杠柳毒苷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香加皮药材的醇提工艺。[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法。[结果]香加皮的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2h,6倍量,3次。[结论]所确定的工艺条件可以将香加皮药材中的杠柳毒苷提取完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大鼠连续口服给药7 d,在最后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法,以补骨脂素为内标,测定大鼠体内杠柳毒苷的含量,并运用DAS 1.0软件计算待测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杠柳毒苷在1~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杠柳毒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香加皮提取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杠柳毒苷为指标,进行树脂型号的选择、上样量的确定、洗脱溶剂的选择,考察了上样液浓度、柱径高比对吸附的影响等。[结果]选择AB-8大孔树脂,上样生药质量与树脂体积比为1∶2,洗脱溶剂4倍量为70%乙醇,在一定范围内上样液质量浓度、柱径高比对吸附无显著影响。[结论]可以应用AB-8大孔树脂纯化香加皮提取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香加皮中杠柳苷体内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肝癌H22细胞经体外培养并于 BALB/c小鼠腹腔内传代后,无菌接种于小鼠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取不同剂量杠柳苷 (0.25、0.50、1.00 mg/kg) ip 给药,每天1次,连续 15 d,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测定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杠柳苷对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杠柳苷对小鼠 H22皮下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小鼠成瘤时间明显晚于模型组,肿瘤生长缓慢,低、中、高3个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 60.28%、68.09%、74.74%。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杠柳苷处理小鼠移植瘤细胞后,处于 G0/G1 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和 G2/M 期细胞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1.00 mg/kg 杠柳苷组 G0/G1 期细胞由对照组的(46.90±5.80)% 升高至 (83.80±2.52)%,S 期和 G2/M 期细胞分别由对照组的 (38.30±5.11)%、(14.80±0.70)% 下降至 (5.33±2.73)%、(10.87±0.25)%;而且杠柳苷各组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其中 1.00 mg/kg 组凋亡率高达 (32.35±1.75)%,并可见典型的凋亡峰。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杠柳苷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典型的凋亡细胞,而对照组瘤组织内多为富含线粒体与内质网的代谢旺盛的肿瘤细胞。结论 杠柳苷具有很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杠柳苷元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探讨杠柳苷元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水(29∶7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于220 nm波长测定灌流液中杠柳苷元的含量。结果:杠柳苷元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在考察浓度范围内(1.25、5、20μg·mL~(-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杠柳苷元的肠吸收机制除被动扩散外,可能还涉及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