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tumor,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sFT病例进行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5例SFT分别发生于下腹壁、右侧腹膜后、右肺、右胸腔及右腋,临床表现为肿块压迫所致的症状,肿块大小4.5cm×4.5cm×4cm~18cm×14cm×12cm,光镜下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构成束状、编织状排列,间质内有多少不一的胶原纤维,无特殊的组织构型及形态的多样性为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CD34、Vimentin、CD99、bcl-2、均为阳性,S-100、desmin、SMA、EMA、均阴性,CK在例4中呈局灶阳性。结论SFT是一组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及有多少不一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肿瘤,其特殊的免疫表型,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但SFT的确诊必须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妇科临床诊治的1例盆腔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盆腔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系因"无症状盆腔肿物"而就诊,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构成,与嗜酸性胶原混杂排列,肿瘤中血管较丰富,并可形成典型的"血管外皮瘤样"区;免疫组化:CD34(+++),Bcl-2(++),CD99(++),Ki-67(约1%+)。结论盆腔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为中间型肿瘤,临床上较罕见,术前难以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临床上多呈良性经过,局部完整切除后很少复发,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周小斐  郭杰  王兴国  李锐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20-4821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例UPSC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复查,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及CerbB-2,同时与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对比。结果:UPSC患者平均年龄62岁(56~72岁),免疫组化P53强阳性表达14/19(73.7%)。CerbB-2阳性率12/19(63.2%)。在39例子宫内膜样癌中,平均年龄52岁(36~68岁),P53过表达率5/39(12.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erbB-2阳性率10/39(2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UPSC中P53、CerbB-2均呈高表达,预后差,恶性度高,与子宫内膜样癌不同。UPSC早期病变为内膜上皮内癌(EIC),提示EIC诊刮的病理学检查对UPSC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子宫性索样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罕见子宫性索样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中Calratinin、CD99、CAM5.2、Vimetin、P16、P53、α-inhibin、Ckpan、Melan、ER、PR、CD10、Ki-67的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两例均为绝经后女性,临床主要症状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可见核仁,无核沟,核分裂像少见,胞质丰富,嗜伊红,呈上皮样分化,类似卵巢颗粒细胞或支持细胞,肿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化,呈相互吻合的小梁状结构,排列整齐的小管、腺样结构,甚至乳头状、血管瘤样结构,少见实性细胞团,呈推挤式浸润性生长,缺失call-exner小体结构。结论子宫性索样肿瘤是非常少见的肿瘤,具有恶性潜能或复发的可能,病理诊断时应与伴有性索样结构的子宫平滑肌肿瘤、低分化腺癌、上皮样平滑肌瘤等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概率相关因素,建立恶性概率临床估算模型,并评价其在SPN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SPN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戒烟史、恶性肿瘤病史、癌胚抗原(CEA)、结节部位、最大直径、密度、空泡征、空洞征、空气支气管征、非良性钙化、分叶征、棘突征、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增强峰值、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病理共21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恶性概率临床估算模型.另选取确诊的SPN患者45例作为B组,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非下叶分布、最大直径、实性、部分实性、空气支气管征、非良性钙化、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CT增强值≥15 HU、PET检查SUVmax≥2.5在SPN良恶性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提示:女性、年龄、分叶征、短毛刺及胸膜凹陷征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实性则提示良性可能.建立恶性概率临床估算模型:P=ex/(1+ex),x=-3.399+ 1.382×性别+0.056×年龄+1.377×分叶征+1.498×短毛刺-2.096×实性+1.005×胸膜凹陷征,其中e为自然对数.选取P=0.663为截点,利用B组数据验证该评估模型,其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62.5%,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50.0%,准确度为82.2%.结论 对于SPN,女性、年龄、分叶征、短毛刺及胸膜凹陷征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实性则是独立保护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恶性概率临床估算模型准确度较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病理及临床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18例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和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孤立性浆细胞瘤并符合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标准.18例孤立性浆细胞瘤中,男12例,女6例,发病部位分别为腰椎4例,下颌骨及肋骨各2例,骶骨及枕骨各1例,鼻腔及上颌窦3例,鼻咽部2例,腮腺、胸骨旁及腹腔各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54个月,2例死亡,3例局部复发,2例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余者经放疗及化疗后均无瘤生存.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798和CD13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手术结合适当的放疗和化疗是其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7.
苏鸣  梁莉  张绪鹏  张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776-2777
目的:探讨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化学特征。方法:对13例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进行瘤体大体及镜下观察。做K i-67、P53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SP和ABC法染色;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和盆腔包块。4例合并妊娠,3例有外源性孕激素治疗史,K i-67、P53呈微弱阳性表达及ER呈阴性表达9例,PR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属良性肿瘤,与外源性孕酮药物及内源性孕激素有一定关系,与平滑肌肉瘤鉴别主要是依靠HE切片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病理诊断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26例的治疗方法、病理特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Ⅰ期18例,Ⅱ期6例,Ⅲ期2例。保守性手术治疗16例,根治性手术治疗10例。全部病例随访1~6年,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病例中,1例Ⅰ期患者于术后2年自然妊娠,孕38周剖宫产时发现肿瘤已恶变;2例Ⅱ期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2年复发;根治性手术治疗10例未见复发。结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预后较好,诊断仍然依靠显微镜下观察,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化疗是否有益尚有争议,妊娠对肿瘤复发或恶变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随访是发现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睾丸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79例睾丸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79例患者中,年龄2~63岁,中位年龄34.5岁,以睾丸无痛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组织学病理类型最常表现为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畸胎瘤、精原细胞瘤+畸胎瘤+胚胎性癌、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胚胎性癌,分别占16.5%(13/79)、13.9%(11/79)、12.7%(10/79)、12.7%(10/79).结论 睾丸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与病变的不同肿瘤成分有关,因此准确和完整的病理诊断十分重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病理特点。方法:本次纳入分析的样本选为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8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对CD34、bcl-2、CD99、S-100、EMA进行检测,观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大部分肿瘤具有清晰的界限,部分肿瘤出现完整或者部分包膜,切面多表现出灰白色,实性,质地略硬等特点。HE镜下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不一致排列模式,呈现出旋涡状、车辐状、波浪状的结构,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或者卵圆形;肿瘤细胞呈现出不规则排列或者柬状排列,形成细胞疏松区以及细胞密集区。CD34表达率100%,bcl-2(+)表达率94.44%,CD99表达率88.88%,S-100弱(+)表达率为5.55%,EMA表达率为5.55%。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多态性生长以及细胞分布不均匀的特点,CD34、bcl-2、CD99指标对于病理诊断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宫颈病变8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采用电子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病变并分析其结果。方法对宫颈专科门诊8201例宫颈病变的患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对2383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可疑宫颈癌或其他病变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就诊人群高发的宫颈炎性病变7379例(其中含HPV感染768例),宫颈良性肿瘤157例,CIN209例,宫颈癌44例。宫颈良性病变的HPV感染率为10.41%,CIN和宫颈癌的HPV感染率为62.0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良性病变者平均年龄32.53岁,宫颈癌平均年龄45.2岁,宫颈HPV感染以20~3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CIN高峰年龄为31~44岁,相对HPV年龄推后约10~15年。结论积极开展子宫颈病变预防宣传,早期诊治宫颈炎性病变,对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筛查,其中31~44岁是宫颈门诊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胡金连 《现代医院》2006,6(10):20-20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卵巢肿瘤病理类型及其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手术的92例60岁以上老年妇女卵巢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其围手术期情况。结果92例患者中,上皮性肿瘤70例,生殖细胞肿瘤10例,性索间质肿瘤4例,非特异性间质肿瘤6例,转移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58例(63.0%),恶性肿瘤34例(37.0%)。附件切除28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4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18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提示老年妇女患卵巢肿瘤应在严密监护下尽可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胆囊息肉样病变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手术指征。方法对67例PLG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手术指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PLG经中西药治疗并B超随访1~5年,34例息肉消失,11例息肉明显缩小(<5mm);12例手术采用开腹胆囊切除(OC)、腹腔镜胆囊切除(LC),其中6例(6/12)术后1~5年均出现并发症,4例LC保胆摘除息肉均痊愈,术后1~5年无复发和并发症出现。结论对PLG患者不能单凭B超诊断作为依据,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定期随访,对年龄大(>60岁)、单基广发、合并胆囊结石或症状无好转且息肉增大(>11~15mm)者行手术治疗;对胆囊息肉患者再行CT增张扫描、内镜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切除息肉行病理活检明确是否癌性变,以确定保留胆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后腹腔镜技术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32例。其中嗜铬细胞瘤8例、醛固酮腺瘤11例,无功能腺瘤3例、皮质醇腺瘤10例。[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在70~210min;术中出血量在20~100ml之间,均未输血。术后2d患者恢复肠蠕动后进食,并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5.6d,术后恢复顺利,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12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花 《现代医院》2009,9(5):76-7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阳江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月350例经手术切除甲状腺疾病标本的病理检查资料,筛选出甲状腺微小癌。结果350例患者共检出甲状腺微小癌12例,均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均无确诊,其中发生于甲状腺瘤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毒性甲状腺肿2例,首发症状为颈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常与其它甲状腺疾病伴发,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病变特点,仔细检查,可避免漏诊,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卵巢良性肿瘤77例,占97.47%,成熟型卵巢畸胎瘤32例(40.51%),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8例(22.78%),卵巢粘液性囊腺瘤10例(12.66%),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交界型1例(1.27%),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例(1.27%);孕早期超声诊断病例22例,占孕期发现的总例数的(22/37)59.46%;有8例出现急腹症并行急诊手术,其中扭转6例、破裂2例;足月分娩76例,占96.20%.结论 超声检查在诊断及监测妊娠期卵巢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适时的手术干预并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肠结核的确诊率和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收治55例肠结核患者诊治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年龄在20~50岁者占63·6%,回盲部结核占78·3%,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合并并发症以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94·5%患者治愈。结论肠结核好发于青壮年,肠结核的诊治重点在回盲部,一般规律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出现并发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行手术治疗,结合后续抗结核治疗,大多患者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沈进  王红静  陈慧  童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67-2369
[目的]通过对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的病因、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校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术后病理分期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同时记录了身高与体重,中体重指数(BMI)﹥32的18例(占75%)。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病理分期I期10例(占33.3%),其中Ⅰa期3例,Ⅰb期3例,Ⅰc期4例;Ⅱ期7例(占23.3%),其中Ⅱa期3例,Ⅱb期4例;Ⅲ期为6例(占20%),其中Ⅲa,Ⅲb,Ⅲc期各2例;Ⅳ期7例(占23.3%),且均为Ⅳb期。30例中有15例(50%)已发生宫外转移。11例癌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者,其术后分期Ⅰ、Ⅱ、Ⅲ、Ⅳ分别为1、2、4、4例,而3例高分化者均为Ⅰ期;9例浅肌层浸润者2例(占22.2%)发生宫外转移,18例深肌层浸润者,13例(占72.2%)发生了宫外转移,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肌层浸润程度越深,其宫外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肥胖等因素与UPSC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肌层浸润程度越深,宫外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0.
郭芳  黄嘉言 《现代医院》2007,7(7):33-35
目的为了进一步早期诊断和更有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方法分析1992~2006年53例新生儿肺出血临床资料,以是否予机械通气治疗分为甲组(常规治疗组)及乙组(联合机械通气组)。结果对甲乙组原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原发病无明显差别,临床表现体温不升甲组高于乙组,乙组发现肺出血的方式以气管内吸引为主,乙组死亡率低于甲组。结论早期诊断及预防、呼吸机的应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