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被动筛查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分析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LIA)被动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 TP)阳性的患者,并且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实验(TPPA)试验进一步确认,确诊647例梅毒感染者;并对647例梅毒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综合分析。结果 Anti TP值10 S/CO阳性例数801例,TPPA阳性276例,阳性率34.46%;RPR阳性51例,阳性率6.37%;TPPA和RPR都阳性49例,阳性率6.12%;Anti TP值10 S/CO阳性例数369例,TPPA阳性363例,阳性率98.37%;RPR阳性129例,阳性率34.96%;TPPA和RPR都阳性123例,阳性率33.33%。Anti TP最高值34.98 S/CO,对应RPR 1︰2;RPR最高值1︰32,对应Anti TP 26.66 S/CO。临床表现上Ⅰ期梅毒25例,以外生殖器硬下疳为主;Ⅱ期梅毒39例,以掌跖暗红斑、玫瑰糠疹样为主;潜伏梅毒118例;感染过梅毒目前没有传染性465例。绝大多数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梅毒上机操作简单、经济方便、Anti TP值10 S/CO阳性率高。但同时还应对阳性者进行RPR和TPPA检查,以指导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IgM(TP 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对79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并与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清TP IgM抗体在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潜伏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93.8%(15/16)、97.8%(45/46)和82.4%(14/17),与TRUST、TPPA比较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先天梅毒患者中,TRUST、TPPA、TP IgM阳性率分别为82.6%(14/23)、91.3%(21/23)和78.3%(18/23)。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二期梅毒及潜伏梅毒,敏感性等同于TRUST、TPPA,特异性更高,且在先天梅毒的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梅毒抗体,比较2种方法 在梅毒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疑为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共266例分别进行TPPA和RPR检测.结果 TPPA阳性74例,阳性率为27.5%;RPR阳性53例,阳性率为19.9%.结论 TPPA的特异性优于RPR,可作为临床确诊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 ;RPR法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应作为临床梅毒的筛查试验以及观察疗效的监测于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检测梅毒血清抗体方法的结果,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期间70 829例住院、门诊及体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TP-CMIA)初筛,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验证,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测定阳性血清抗体滴度。结果TP-CMIA初筛阳性1 522例(阳性率为2.15%),TPPA阳性1 401例(阳性率为1.98%),其中男性704例(50.25%),女性697例(49.75%),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31);男女阳性检出高发年龄段也呈明显差别,男性以61~70岁年龄组最多,女性以41~50岁年龄组最多。RPR检测抗体阳性541例,其中男性为270例,女性为271例,效价>1∶8为80例(14.79%),<1∶8 为461例(85.21%),RPR阳性感染患者高发年龄段为61~70岁96例(17.74%),其次是71~80岁91例(16.82%),最低年龄段为1~10岁3例(0.55%)。结论梅毒血清抗体阳性检出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阳性检出高发年龄集中在60~70岁段,并且男女阳性检出高发年龄段有所不同。应根据梅毒检出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梅毒血清学检测需要多种方法结合,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抗-TP)阳性者,同时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清学试验(RPR)法进行测定。结果 ELISA阳性率2.022%,TPPA阳性率1.886%,RPR阳性率1.191%。结论 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可能是梅毒感染治愈或自愈后的血清固定表现,也可能是生物学假阳性。40岁以下成人阳性者,多为性行为感染,婴幼儿感染者多为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13168例普通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苏州市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调查其中老年人的假阳性率。方法2002年1月 ̄2004年12月住院患者13168例,晨空腹静脉采血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形卡片试验(RPR)初筛,阳性者测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RPR抗体滴度。结果苏州市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1.18%,02年阳性率1.24%,03年1.19%,04年1.16%,年阳性率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阳性率2.05%,女性1.06%,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5)。20 ̄39岁阳性率0.89%,占阳性总例数的47.10%。≥60岁以上阳性率3.11%,其中TPPA生物学假阳性率(BFP)37.21%,BFP标本RPR滴度均<1:4。结论苏州市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稳中有降;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梅毒患者多为青壮年;老年人梅毒血清学试验易见假阳性;TPPA可出现BFP,辅以RPR滴度测定可辨别BFP。  相似文献   

7.
孙俊  刘美华  闫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39-1039,1041
目的 用CHEMCLIN(R)600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仪(CLIA)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并对两种方法 进行方法 学评价.方法 将150例门诊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CLIA法与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观察二者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150例血清标本中,CLIA法检测阳性148 例,阳性率为98.67%;TPPA法检测阳性144 例,阳性率为96.00%.结论 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操作简便,结果 易于保存,敏感度优于TPPA法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临床的认可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梅毒螺旋体的现症感染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可达100%,而非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梅毒血清检测,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异性抗体常用于对梅毒的确诊,不用于疗效的观察,而非特异性抗体往往可提示为现症感染,并可用于对疗效的观察,对两类抗体联合检测,可排除临床上出现的许多梅毒假阳性患者,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见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制订结合实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案。方法对152例疑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先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步检测,TPPA单独阳性16例,RPR单独阳性6例,二者均阳性130例。再将130例二者均阳性标本原始血清、TPPA单独阳性16例及RPR单独阳性6例的倍比稀释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进行复检。结果 130例二者均阳性原始血清检测后TRUST与SYP阳性例数下降最为明显,ELISA及TPHA与TPPA初检结果比较一致。TPPA单独阳性的16例血清倍比稀释至1∶16后,RPR和TRUST出现1例阳性。16例TPPA单独阳性的样本经ELISA和TPHA复检后均为阳性,经TRUST复检后均为阴性,经SYP复检后阳性例数也有所下降。6例RPR单独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RPR和TRUST的阳性例数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结论临床检测梅毒时应选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输血前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并分析其在老年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22日阜阳市人民医院输血前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的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830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样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复查,两者均阳性判为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并对其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8303例老年患者血清中,TP抗体阳性者109例,阳性率为1.31%;男性组阳性率(1.70%)明显高于女性组(0.85%),90~99岁组阳性率(10.17%)明显高于其他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阳性率为39.45%,有38例滴度小于1∶8。随机抽取50例 T P抗体阳性样本,经 T P‐WB‐IgG确认,阳性符合率为70.0%,其TP‐WB‐IgM的阳性率为4.0%。结论老年住院患者 TP抗体阳性率高龄组高于低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多数为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继文 《临床医学》2006,26(10):65-66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埘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4周前)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国内广泛应用的筛查试验主要为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Ab(ELISA)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此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操作方法简单,是TPHA的升级产品,适用于潜伏梅毒及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阴性而又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48例梅毒感染者病原与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病期梅毒患者最佳实验室检测程序。方法 对 4 8例梅毒患者 ,根据病期进行暗视野和RPR、TPHA检查。结果 暗视野检查一期 (硬下疳 )、二期 (梅毒疹 )患者阳性率分别为 71 4 %和 4 2 9% ;一期 (硬下疳 )患者、三期梅毒患者RPR阳性率 4 0 .0 %~ 81.8% ,TPHA阳性率 6 6 .7%~ 10 0 .0 %。二期梅毒患者两法均 10 0 %阳性。结论 梅毒的诊断应在结合病史的基础上 ,选用最佳实验室检查程序。  相似文献   

13.
RPR、TPPA、ELISA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临床梅毒检测常用的血清学试验分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USR、RPR)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如 TPPA、EL ISA等 )。非特异性试验是检测心拟脂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 ,风湿、红斑狼疮患者可与之发生交叉反应 ,所以常出现假阳性。特异性梅毒血清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我院先后开展了RPR、TPPA、EL ISA三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 ,并在实验室对10 3份各期梅毒患者标本进行了平行测定 ,并设 70份对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血清标本  10 3份梅毒患者血清 ,均经 TPPA及病史、临床体征确诊 ,70份正常血清作为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期梅毒患者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转归,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假阳性情况,评价新生儿血清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在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随访2010~2011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妊娠梅毒患者生产的新生儿385例,出生后即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PA),并对RPR及TPPA检测均为阳性患儿查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后于第1月、第3月、第6月复查RPR及TPPA均为阳性患儿血清,对其结果及转阴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假阳性情况,并评价新生儿血清TP—IgM—WB在早期诊断的作用。结果385例妊娠孕妇梅毒病例所生的新生儿中,RPR及TPPA均为阳性患儿238例,其中TP—IgM—wB试验阳性19例;纳入随访TP—IgM—wB试验阴性且拒绝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新生儿76例,6个月内RPR转73阴例、11PPA转阴64例;TP—IgM—WB检测阴性例数与RPR检测阴转例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P〉0.05)。结论仅依据RPR和TPPA的阳性结果诊断先天梅毒,缺乏充分证据,新生儿血清TP—IgM—WB可提高先天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393例疑诊梅毒血清标本先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初步检测,TPPA单阳性42例,RPR单阳性24例,二者均阳性327例。再将327例标本原始血清、TPPA单阳性42例及RPR单阳性24例的倍比稀释血清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进行复检。结果:327例原始血清检测后TRUST与SYP阳性例数下降最为明显,ELISA、TPHA及TPPA与初检结果较一致。TPPA单阳性的42例标本倍比稀释至1∶16后RPR和TRUST阳性3例。RPR单阳性的24例标本倍比稀释后,RPR、TRUST的阳性例数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抗体检测仅出现ELISA阳性1例。结论:临床检测梅毒时选择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4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梅毒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TP胶体金试验,对62例梅毒患者与94例非梅毒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TP-ELISA、TPPA、RPR、胶体金的敏感性分别为96.7%,98.4%、80.6%、93.5%,特异性分别为93.6%,97.9%,88.3%,96.8%.结论 TP-ELISA法适用梅毒筛查;TPPA法做确认试验;RPR法适合梅毒治疗过程的观察;TP胶体金法更适用于急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纸(金标法)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探讨方法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目前常用的TP-ELISA、RPR、TPPA和金标法对67例阳性标本及80例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P-ELISA、RPR、TPPA和金标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5.5%、80.6%、98.5%、91.0%,特异性分别为91.3%、88.8%、97.5%、10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0.1%、85.7%、97.1%、100.0%,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6.1%、84.5%、98.7%、93.0%。结论 TP-ELISA是目前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RPR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用于疗效观察及过筛试验。金标法快速方便,很适合应用于急诊标本。TPPA不适合大规模的血液筛查,适用于对筛查后的阳性标本进行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3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梅毒抗体,比较其检测方法的特性。方法对本院近期妇科及男性科梅毒检查的1256份标本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并对阳性标本再次用不同方法交叉检测。结果RPR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法,但在疗效观察方面结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而TPPA和Anti—T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监测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3种方法中,RPR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低,TPPA和Anti—TP敏感性较高,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PR在疗效监测方面要优于TPPA和Anti-TP,因此在方法的运用上要取长补短,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的产生和分布情况。方法试验组以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呈阳性的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中的A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ACA。对照组采集健康体检的非梅毒患者血清样本,与试验组平行检测。结果试验组500例梅毒患者样本中,有152例ANA呈阳性,阳性率为30.4%,与RPR滴度的相关性为0.652;有325例ACA呈阳性,阳性率为65.0%,与RPR滴度的相关性为0.918;415例对照组的样本中,有49例ANA呈阳性,阳性率为11.8%,与试验组比较P值小于0.01,有18例ACA呈阳性,阳性率为4.3%,与试验组比较P值小于0.01。结论梅毒患者ANA阳性率较高,ACA的阳性率与RPR滴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常规梅毒血清学检查在临床应用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方法 36例梅毒确诊患者和372例非梅毒患者来自于皮肤科、妇科和男科,血清同时用RPR法、TPPA法、TRUST法和ELISA法进行检测;另取质控血清和1份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用上述方法同时检测。结果 对确诊梅毒样本和对照样本TPPA、ELISA1、ELISA2、TRUST和RPR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1.7%、86.1%、72.2%和66.7%,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99.2%、93.5%和93.0%。倍比稀释后的质控血清和阳性血清最低含量检出能力依次为:TPPA〉ELISA1〉ELISA2〉TRUST=RPR。结论 病例组成和试剂质量的差异是造成各种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文献报道不一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