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CT面神经管MPR双斜位成像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CT各向同性容积数据,实现面神经管的MPR双斜位成像。方法:对50侧正常颞骨行多层CT横断位扫描,利用双斜位MPR技术,先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与面神经管鼓室段长轴平行,然后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再次调整参考线方向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长轴方向平行,重组出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计算面神经管成像成功率,并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比较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有无差异。结果: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需要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32.85°±6.76°,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14.15°±9.02°;在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上,面神经管表现为“ㄟ”形,由前向后同时显示出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后膝部和乳突段;面神经管双斜位成像成功率为100%,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大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结论:多层CT双斜位MPR是显示面神经管的新方法,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对全面、直观地观察面神经管行程、管径、毗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双斜位MPR对骨半规管的全程显示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方法:搜集观察对象105例(男52,女53),210耳,年龄范围为9个月至71岁,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对颞骨进行检查,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建出各半规管全貌。结果:通过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PR)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均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其全貌,部分前骨半规管(105例中6例,5.7%)未能显示全貌。结论: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后双斜位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能够很好的显示各骨半规管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螺旋CT MPR+SSD重建图像在喉部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初  漆剑频 《放射学实践》2003,18(3):173-176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影像f重建技术 (MPR +SSD)对喉部解剖结构显示能力及各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 6例中 14例正常 ,2 2例有喉部疾患。由螺旋CT薄层扫描 ( 1~ 3mm )并运用表面遮盖法 (SSD)选择空气密度重建和选择兴趣层面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由 1名放射科和 1名耳鼻喉科医生共同分析MPR +SSD图像及常规轴位图像并分别与喉镜及手术结果对照。将两组结果对比。结果 :①MPR +SSD图像对于喉腔内结构 (会厌谷、梨状窝、真假声带及喉室 )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轴位图像 (P <0 .0 1) ,但对腔外脂肪及软骨的显示不及常规轴位图像 ;②MPR +SSD图像对于向喉腔内生长的病变有很好的显示 ;③MPR +SSD图像对于气道的受累情况非常敏感 ,优于常规轴位图像 (P <0 .0 1)。结论 :MPR +SSD图像对于显示喉腔内病变及气道改变有明显帮助 ,是对常规轴位图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三期薄层扫描发现微小肝癌病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Triple-phase helical CT,THCT)在发现微小肝癌病灶的作用,提高检出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除而导致的术后复发。方法:选择原诊断为单发性肝癌并可手术者200例,前瞻性薄层THCT,即平扫、动脉期(24-25s)、门静脉期(45-50s)和延迟期(2-3min),对比剂为非离子型(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发现54例患者(27%,54/200)在主病灶周围或肝内有多发的微小病灶(<10mm)。CT图像在PACS的网络工作站上,采用Rad-works^TM5.1版本软件,由3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各自的工作站上观察分析。在CT检查后数天,行TACE(transcath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结果:在54例病例中,共发现微小病灶270枚,平均5枚。CT特点是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91.85%,门静脉期85.56%和延迟期88.89%,综合三期扫描敏感性为93.33%。DSA上发现微小病灶的敏感性为80.74%。结论:薄层THCT扫描对发现肝内微小病灶是必须的,显示微小病灶以动脉期和延迟期为佳,综合三期扫描的影像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术前对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利用原始数据行MPR重组,比较原始横轴位图像与MPR图像显示DAA的情况。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9例。MPR图像上也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18例。21例均能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 MPR能显示DAA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可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是术前评价DAA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进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薄层VR重组。结果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主动脉缩窄,其中有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结果与手术及DSA检查结果相一致。主动脉靶重建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缩窄情况,整体VR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结论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主动脉缩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1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统一体位在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统一的重组图像体位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55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舒张期增强扫描图像行统一体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技术(VRT)重组,分析应用CT血管成像(CTA)7个MIP重组体位和9个VRT重组体位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的情况,将结果与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共分析55例患者的220个血管分支,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发现62个血管分支狭窄≥50%,综合7个MIP重组体位和9个VRT重组体位,CTA发现58个血管分支狭窄≥50%(左主干5个,前降支21个,回旋支14个,右冠状动脉18个)。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58/62),特异性为92%(146/158),准确率为93%(204/220),阳性预测值83%(58/70),阴性预测值97%(146/150)。结论: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统一的成像体位有利于CTA与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多层螺旋CT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与常规扫描图像,探讨冠状面MPR能否替代常规冠状面扫描。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 8层螺旋CT扫描仪对9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扫描,在横断面基础上行MPR。由3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对冠状面MPR像与常规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0例冠状面MPR像对正常鼻咽、鼻腔、鼻窦、上颈部等部位软组织的显示与常规扫描冠状面像相似,图像质量好,均为1级。59例(65.6%)冠状面MPR像对骨质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像,68例(75.6%)对颅底孔道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像。增强CT扫描中,51例明显肿瘤病灶,46例(90.2%)对肿瘤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冠状面像。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MPR图像除对口腔、口咽的显示欠佳外,均近似或优于常规冠状面扫描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面MPR可以替代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9.
10.
Technical advances in multi-slice spiral CT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X-ray computeris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with continuous patient transport has been established under the name Spiral CT since several years as the standard clinical examination procedure.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improved continuously with respect to scan speed, temporal response and z-axis resolution by the use of latest technical developments: Rotation times up to 0.5 s and multi-row detector array systems. Today detector systems with M + 4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slices are available. We report about recent progress of spiral CT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that are based on multi-slice data.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 technology not only provides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overall scan times and thereby of the CT scanner?s X-ray tube load; beyond that, the new technology allows CT imaging of the beating heart with high level image quality in standard clinical routine.  相似文献   

11.
CT多层面重建对齿状突骨折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 ,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 10 %~ 14 %。由于齿状突在解剖形态及结构上的特殊性 ,损伤后不仅可导致寰枢椎不稳形成高位颈脊髓的急性或慢性的压迫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而且其不愈合率发生也较高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1 材料与方法10例中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3~ 46岁 ,平均 3 2岁。新鲜损伤 9例 ,陈旧性损伤 1例。损伤原因 :交通事故 6例 ,跌落伤 2例 ,坠物砸伤 1例 ,翻跟斗 1例。 6例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采用ProspeedAi型全身螺旋CT扫描机 ,标准仰卧位 ,以鞍底为基线向下扫描 ,层厚 2mm ,螺距 …  相似文献   

12.
咯血是指源于下呼吸道的出血并经口腔咯出,是一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胸部疾病,因此对咯血的临床重要性评价,应考虑咯血量的多少和咯血对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储备的影响。诊断应首先明确直接出血的来源,而且应当确定可能导致咯血的主要病因。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速发展,将速度、分辨率和体轴覆盖面统一了起来,加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已可以有效评价胸部细小血管。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CT表现。结果: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6例,壶腹癌11例,22例壶腹周围癌侵犯周围组织,全部病例表现低位胆道梗阻。CT双期动态增强较平扫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范围、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等表现。25例采用了后处理技术。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显示壶腹周围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2008年7月拟诊肺癌的15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评价CT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作用,比较肺癌CT灌注参数与肌肉组织灌注参数的差异。接受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且符合疗效评价标准患者中观察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是否有变化,评价CT灌注参数的变化在监测化放疗疗效,评价预后中有无价值。结果:CT检查鉴别诊断肺部肿物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0.5%、86.7%、98.4%、50.0%、90.1%。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肌肉组织的BF、BV、MTT、PS(均P〈0.01)。在NSCLC中,缓解组的BF、BV值高于未缓解组,(P〈0.05);缓解组的MTT值较低、PS值略高(P〉0.05)。PS值升高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低于PS值降低组(均P〈0.01)。结论: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肺癌的BF、BV和PS值明显高于肌肉组织,MTT明显低于肌肉组织。PS值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对于化疗后早期灌注值明显升高、PS值升高的患者,可望提示临床在出现肿瘤进展前考虑提早联合放疗或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5.
64 Slice multi-detector row cardiac 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diac imaging is feasible with multi-detector row (MDCT) scanners. Coronary arterial anatomy and both non-calcified and calcified plaques are depicted at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Vessel wall pathology and luminal diameter are depicted, and secondary myocardial changes may also be seen. Diagnostic capacity has increased wi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confirm the utility of 64-MDCT in low- and intermediate-risk patients who present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cute chest pain.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64-MDCT technique, and MDCT finding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癌是老年人群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结肠癌被认为起源于腺瘤性息肉,结肠筛选检查可发现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瘤,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螺旋CT结肠成像术(CT Colonography,CTC)因操作简便、无创伤,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结肠筛选检查方法。特别是,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应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CTC的图像质量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CTC对于发现1cm以上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结肠镜近似,在结肠检查中显示了显著优势。本文重点介绍CTC检查技术、进展和在结肠癌筛选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纱布肉芽肿的典型及不典型 MSCT 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腹腔纱布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部 MS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患者纱布遗留在腹腔的时间为2.5个月~8年。5例中有3例纱布肉芽肿移位至腹腔脏器内,其中远段回肠1例,十二指肠球部及胃窦部1例,乙状结肠内1例;余2例纱布肉芽肿位于腹膜腔,其中1例位于左下腹,1例位于右上腹。5例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影,周围均可见厚薄不均的软组织构成的壁,其中2例可见金属标记,3例内部呈“蜂窝征”,1例呈“类漩涡征”,1例呈“漂浮征”,2例呈“血管卷入征”。结论:MSCT 增强扫描可为腹腔纱布肉芽肿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蜂窝征”是其典型 CT 表现,另外还可见“类漩涡征”、“漂浮征”、“血管卷入征”、“钙化网状外壳征”等不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20.
缪亚军  马德忠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6-618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1例腹膜后肿瘤,良性17例,恶性4例.良性肿瘤大多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