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5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分为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2组,每组28例,分别于气腹前及气腹后10、20、30、40min、放气腹后5min,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及气道压。结果术毕清醒时间硬膜外组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气腹后20min、30min潮气量硬膜外组明显小于全麻组(P〈0.05),各时点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气道压硬膜外组分别明显快于、大于、低于全麻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两种麻醉方式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气腹20 min和放气后20 min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区别。结果气腹后20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者在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改变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良  丁冬  张魁  刘晨  尹尧 《人民军医》2011,(9):784-785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2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不同时间节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中牵张体动反射及术中痛觉知晓率等。结果:对照组气腹后10 min、40 min、60 min和放气后10 min HR、PeTco2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P〈0.01);MA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气腹后10 min、40 min MA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SO2、PeTco2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P〈0.01)。气腹后10 min4、0 min、60 min和放气后10 min SO2、PeT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牵张体动反射和术中疼痛知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10、60min及手术结束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浓度;记录停药后1、2、3、4、5min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计算其与停药即刻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0)的比值,比较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洗出速率,并记录2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各时间节点2组间血糖及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手术开始后60min和术毕时血糖及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停药后观察组药物洗脱速率更快,睁眼、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使用七氟烷较异氟烷更易调控麻醉深度,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气管内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病人气腹应激的影响。方法对4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单纯气管内全麻(A组),并与同期44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循环和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DBP)、心率(HR)在气腹后明显高于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P<0.05),尤其DBP、HR均高于B组同一时段的水平(P<0.05)。而B组术中SBP、DBP、HR均稳定于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A组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后皮质醇、醛固酮水平较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两者改变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通过有效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降低气腹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应激的影响,保持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和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CO2 气腹对Q -Td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LC手术 ,ASAⅠ级~Ⅲ级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无冠心病硬膜外组、冠心病硬膜外组、冠心病全麻组、无冠心病全麻组 4组 ,硬膜外组用 0 5 8%布比卡因作局麻药 ,全麻组常规快诱导插管 ,分别测出气腹前、气腹后 15min、 2 0min时的Q -Tmin、Q -Tmax、Q -Tcd及HR、MAP、RPP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气腹后 2 0min时QTcd延长、RPP值下降较气腹前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推测冠心病患者LC手术中冠脉血流量明显减少 ,CO2 气腹是LC手术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与麻醉方法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的病人行吸入异氟烷或全凭静脉麻醉颅内血糖及乳酸的变化。方法:40例颅内钟瘤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氟烷组(Ⅰ组)和丙泊酚组(Ⅱ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相同,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Ⅱ组采用丙泊酚静脉维持。于诱导前、插管后、麻醉开始20min、麻醉开始60min采颈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乳酸浓度。结果:Ⅱ组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均无显著变化,Ⅰ组血糖浓度在20min及60min明显升高(P<0.05),乳酸浓度在麻醉后60min显著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艾司洛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期间血压(BP)、心率(HR)及血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方法 32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6)和艾司洛尔组(B组,n=16).B组于开始气腹前1min经外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3mg/kg,然后以50μg/(kg·min)速度持续输注,至麻醉结束拔除气管导管为止;A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T0)、诱导时(T1)、气腹前(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20min(T4)及拔除气管导管后10min(T5)的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测定各时点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T3、T4时的MAP、HR与T0、T1、T2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T3、T4、T5时的儿茶酚胺浓度较T0、T1、T2时显著增加(P<0.01),而B组各时点的BP、HR、儿茶酚胺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能够抑制气腹引起的BP、HR及儿茶酚胺浓度改变等应激反应,起到稳定内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l)浓度的变化,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7例患者气腹前10min、气腹建立后10min、30min、60min及解除气腹后10min血浆中ACTH及Col的含量。结果:气腹前与气腹解除后血浆中ACTH、Col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建立后10min及30min两种激素含量均比气腹前升高(P〈0.05)。气腹建立后60min,Col含量仍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ACTH含量无差异性改变(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02气腹对血浆ACTH及Col浓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8例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随机分成全麻组 (A组 ,8例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B组 ,10例 ) ,监测气腹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 1)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心率明显上升 ,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 2 )A组普鲁泊福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 (P <0 .0 5 ) ;( 3 )A组术毕出现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下施行LC ,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 ,血压波动小 ,易控 ,因此 ,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选用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平衡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别接受平衡麻醉(n=20)与全凭静脉麻醉(n=20),记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动脉血气的变化并计算呼吸系统顺应性.结果 平衡麻醉组气腹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放气前即刻及术毕时平衡麻醉组PaO2显著低于诱导前、平衡麻醉组与全凭静脉麻醉组PaCO2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平衡麻醉组放气前即刻的PETCO2、放气前即刻及术毕的HR及诱导后各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而放气前即刻及术毕的PaO2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平衡麻醉组气腹期间呼吸系统顺应性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小于平衡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术中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40例择期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静脉麻醉组(静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术中麻醉维持,静脉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靶浓度2~4μg/ml;静吸组吸入笑气(N2O∶O2=1∶1),异氟醚浓度为0.8%~1.5%,两组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部位靶浓度2~6ng/ml。观察停止输注异丙酚或吸入麻醉药后术中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结果静脉组唤醒时间为19.7±5.1min,而静吸组为11.9±3.3min(P<0.05)。唤醒成功时,静脉组有3例睁眼勉强,并伴有四肢不自主活动,苏醒质量为Ⅱ级;静吸组均为Ⅰ级。结论术中维持相同的循环指标,静吸组唤醒时间要短于静脉组,静吸组唤醒质量要优于静脉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INVOS 5100)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下患者rSO2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界定静吸复合麻醉下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rSO2界值。方法60例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0岁,行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前均不用术前药,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末CO2正常范围。根据文化程度分为3组(n=20),麻醉维持采用吸入麻醉,以吸入麻醉药平均呼末浓度为1MAC,随机分为2个亚组:异氟醚亚组和七氧醚亚组(n=10),术中定时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入室后、吸氧后、麻醉诱导后、术中、术毕时的rSO2界值,术中监测在吸人麻醉药平衡15min后,平均呼气末浓度为1.0MAC时开始记录rSO2。应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试方法调查患者人室后和术后1、4、8、12、24h的认知功能变化,常规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rSO2在6个亚组术中、术毕与入室后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各组及各亚组诱导后、术中、术毕、苏醒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h的MMSE评分与人室后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1~4h患者均发生短暂的认知功能下降,4h后85%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发生短暂认知功能下降的rSO2界值在异氟醚亚组中文盲患者为45、小学组患者为47、中学及以上组患者为49;在七氧醚亚组中文盲患者为47、小学组患者为48、中学及以上组患者为50。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围术期患者的脑氧饱和度数值应高于50以确保术后患者不发生一过性的认知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两种麻醉方法对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例:Ⅰ组采用常用麻醉方法(大剂量芬太尼麻醉组),Ⅱ组采用TIVA法(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开胸后、体外循环停机后、关胸后立即监测各时相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经胃左室短轴方向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晚/早血流峰值比值(A/E)、左室射血等容时间指数(Tei指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冠脉架桥术中,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经胸骨正中切口胸腺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其效果.方法 搜集2008年7月—2011年6月于解放军309医院麻醉科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56例,分为2组,其中应用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P组)80例,应用吸入七氟烷复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S组)76例,均不加用肌松药.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检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以手术开始(切皮)前作为0时点,每30min记录1次各规定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基础状态下与拔管后的血气分析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直至麻醉结束,同时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拔管时间、输入液体及瑞芬太尼总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均顺利完成手术,S组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TOF值均明显低于P组(P<0.05).手术后,P组pH值和PaCO2较S组显著升高(P<0.05),PaO2则显著降低(P<0.05).在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的比较上,S组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入液体总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胸腺扩大切除术时,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应用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抑制更具有优势,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肝移植患者术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变化与ASA分级的关系,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89例行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其中ASA分级Ⅲ级27例、Ⅳ级46例、V级16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T1)、复灌前10min(T2)、复灌后10min(T3)监测动脉血中pH、PaO2、PaCO2、HCO2、BE、K^+、Ca^2+、Na^+和血糖的变化,并对不同ASA分级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T0、Tl、T2、T3时段ASAV级患者的pH和BE值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在T3时段ASAV级患者的HCO2低于其他患者;在T0、T1、T2时段ASAV级患者的PCO2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T2、T3时段ASAV级患者的Na^+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在T0、T1时段,ASAIV和V级患者的血糖值高于ASAⅢ级患者。pH、PaO2、PaCO2、HCO3、BE和血糖水平在手术的不同时段差异明显。pH、BE和HCO2^-在T2和T3明显下降,血糖的水平从T1到T3逐渐升高。结论 ASA高分级的患者在复灌时更容易出现酸碱和电解质紊乱,发生心血管虚脱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凭静脉麻醉时使用维库溴铵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残余肌松(PORC)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择期全麻乳腺癌手术女性患者257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60,肌松药采用维库溴铵(0.1mg/kg).术毕不给予肌松拮抗药,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同时由恢复室护士使用Veryark-TOF肌松监测仪,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方式检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拔除喉罩时患者的TOF比值(TOFr).结果 以TOFr<0.7为标准,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拔除喉罩即刻PORC的发生率为60.3%(155/257),而以TOFr<0.9为标准时,PORC的发生率为93.8%(241/2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新辅助化疗、术中多次追加肌松剂与PORC风险增加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患者手术中末次追加肌松剂到拔除喉罩时间与术后PORC风险增加相关(OR=1.031,95%CI 1.017~1.046,P<0.001).结论 对于乳腺癌全麻手术患者,术毕不给予肌松拮抗药可使PORC发生率明显增高,末次给予肌松剂到拔除喉罩时间缩短是发生POR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搜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计划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4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73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B组73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的可控性及连续性要优于B组,但患者术后疗效及预后较B组差。结论掌握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急性阑尾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行开腹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麻,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辅助全麻。记录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SpO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异丙酚、芬太尼、异氟烷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Ramsay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给药后5min、10min时,观察组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及异氟烷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麻醉、手术、拔管及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是一种疗效安全,镇静作用较强的新型药物,适合应用于辅助全身麻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T2)、术毕(T3)、术后1d(T4)、术后3d(T5)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毕、术后1d时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dⅡ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Ⅰ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两组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胸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