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芬  石理 《广东医学》2007,28(8):1343-1344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ACS患者伴新近发生快速AF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 10 min内注入,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若AF控制不满意则间隔30 min再追加150 mg,同时予胺碘酮口服,静脉用药2~3 d,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AF 2 h转复率为32%(18/56),24 h内转复率为75%(42/56),48 h为85%(42/56),72h内91%(52/56),治疗期间:7例(12%)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5例(8.9%)血压偏低,予多巴胺升压后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CS并发AF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用药期间必须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心衰并房颤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随后以0.5~1.5mg/min维持静脉滴注.静咏用药2~5d.结果 房颤转复率2h内为48.2%(16/34),24h内为79.4%(26/34),48h内为85.3%(29/34),72h内为94.1%(32/34).治疗期间5例(14.7%)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后心率恢复4例(11.76%),3例(8.8%)出现血压降低,减量后血压上升至正常.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心衰并房颤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快速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AMI快速房颤患者,先给静脉推注负荷量胺碘酮150 mg,继之持续静脉泵入,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血压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用药后30 min6、h、24 h心室率分别为(120±12)次/min(、85±9)次/min(、75±10)次/min,较用药前(130±13)次/min显著降低。血压无明显变化。其中18例患者在24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5%。1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窦性停搏。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快速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4.
郭润霞 《中外医疗》2007,26(18):8-8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首次静脉75~150mg缓慢静推,随后以0.5~1.5mg/min静脉滴注,若控制不满意,间隔30min追加75~150mg负荷量,最多静脉注射达3次,反复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静脉应用3天后改为口服维持.各类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2h内为47.6%,24h为66.7%,48h内为85.7%,72h内为90.4%.第一个24h静脉用量为900~2420mgmg.治疗期间4例(9.5%)窦性心动过缓(HR<50次/分=减量后心率恢复到正常.3例(7.1%)血压降低,经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正常.3例(7.1%)因反复室颤死亡.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的变化.用药需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J)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AMI并AF患者,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血压、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F控制率2h内为39.3%(11/28),24h内为71.4%(20/28),48h内为82.1%(23/28),72h内为92.9%(26/28).用药24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2例用药后出现长R-R问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量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l并AF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月琼 《中外医疗》2010,29(13):111-112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AMI伴新近发生的快速房颤患者,先静脉注射负荷量胺碘酮150mg,继予0.5~1mg/min静脉滴注维持24h,最后以胺碘酮0.2q8h口服5d。观察房颤转复及维持情况,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及负作用。结果 31例患者中22例(70.97%)在24h内恢复窦性心律。另外9例在24~50h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100%。用药后心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两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很快恢复。31例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联合口服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房颤转复成功率高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病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负荷量,并给静脉滴注维持24 h,前6 h 1 mg/min,后18 h 0.5 mg/min,观察胺碘酮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前后心率明显下降(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毛秀建  何春兰  王慧 《吉林医学》2013,34(24):5065-5066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快速性心房颤动的用药、观察护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31例AMI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首剂缓慢静脉推注150 mg,随后以静脉微量泵0.5~1 mg/min速度维持,在静脉用药的同时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19例患者在12 h内恢复窦性心律,另外11例患者在24~49 h转为窦性心律,转复律为100%。用药后,心率明显下降,转复后平均心率(80.5±11.4)次/min,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配合有效护理,对治疗AMI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阮锡勇 《微创医学》2005,24(6):899-90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毛花甙C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以0.8~1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甙C组23例,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毛花甙C 0.4 mg静脉注射,近1周口服地高辛者,以毛花甙C 0.2 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甙C组用药前心室率分别为(150±18)次/min和(148±20)次/min,用药后心室率分别为(81±12)次/min和(102±14)次/min.胺碘酮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14±10)min,而毛花甙C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为(30±5)min.胺碘酮组治疗有效19例,有效率76.0%;毛花甙C组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60.9%.转为窦性心率胺碘酮组10例,毛花甙C组7例.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纤颤疗效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戴志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39-940,94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发快速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ACS伴新近发生快速AF的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随后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维持0.5~24 h,观察治疗后30 min、2 h、24 h时AF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心功能与复律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6例AF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75.0%;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不明显(P>0.05),但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舒张压均低于用药前(P<0.01).心功能Ⅰ、Ⅱ级的ACS患者复律率(82.9%)高于心功能Ⅲ、Ⅳ级组复律率(46.2%)(P<0.05).出现窦性心动过缓5例(10.4%),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血压偏低4例(8.3%),予多巴胺升压后恢复正常.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CS并发快速AF转复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室性心动过速(VT)的效果。方法对16例AMI并VT患者静脉注射该药,首剂150mg,稀释后10min内注入,继之以1.0~1.5mg/min维持,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患者病情允许则予口服该药400~600mg/d,渐减量,过渡至长期口服维持。初次负荷后控制不良或减量复发的,可每隔15~30min再追加150mg负荷量1~2次。结果VT在2h内得到控制7例,24h内累计10例,48h内累计12例,72h内累计13例,1例在95h才得到控制,整组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87.50%。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用量为1506±395mg,口服用量为0~600mg,维持静脉滴注4.48±1.7天。结论应用该药治疗AMI并发VT是安全有效的;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初始以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脉注射,5~10 min注射完毕,必要时重复1~2个初始量,继以1~5 mg/min静脉维持3~7 d.观察16例SVT的疗效.结果 16例SVT均在静脉用药2h内得到控制,2h内静脉胺碘酮用量300~530(488.4±50.2)mg;24h内静脉用量980~1920(1460.3±406.5)mg,除注射局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外,未见低血压、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短期内经静脉大剂量应用胺碘酮治疗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合并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AMI急性期合并快速性房颤患者首先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继之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用药24h内心房纤颤转复率以及对心率、血压、心功能以及传导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中23例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6.7%,用药前、用药后30min、1h、12h、24h心室率分别为(138±16)/min、(130±13)/min、(120±15)/min、(87±11)/min、(78±12)/min。用药前后血压和心功能无明显降低,其中2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窦性停搏,1例出现度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AMI急性期合并快速性房颤24h转复率高,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安伟  陈锡阳 《吉林医学》2010,31(3):318-3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及心室颤动(V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利多卡因无效或电除颤不能维持的SVT及VF患者41例给予胺碘酮3~5 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1.5 m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口服胺碘酮200 mg,3次/d。如心律失常控制不佳,每隔20~30 min再注射75~150 mg,静脉用药平均1~3d,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结果: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1 126±168)mg,心律失常控制率24 h为65.9%、48 h为82.9%、72 h基本控制。14d后胺碘酮200~400 mg/d口服维持,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治疗SVT及V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快速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ACS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负荷量(75~100mg)后,然后以0.5~1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用药后15min、2h、24h心室率分别是(135.8±12.5)次/min、(106.7±9.2)次/min、(84.4±14.0)次/min,较用药前(143.7±13.8)次/min明显下降(P<0.01)。其中25例患者(78.1%)在24h内恢复窦性心率,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R-R间期,经停药或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CS伴快速房颤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快速心律失常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心律平组(30例).胺碘酮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150~300mg缓慢静注,维持量0.5~10mg/min,维持静点3d,静脉用药同时口服0.2g,q8h.心律平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70mg静脉注射,若无效15min后重复70mg,最大累计量24h不大于240mg,次日口服0.2g,q8h,观察二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转复到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总成功率81.25%(26/32),比心律平组转复总成功率60%(18/30)高,而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较心律平组低.结论 胺碘酮静脉给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剂量胺碘酮(Am)静脉注射治疗老年室性心动过速(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电复律和静脉利多卡因效果不佳的VT患者静脉快速滴注胺碘酮150mg(15~30min),必要时15~30min重复1~2次,同时口服胺碘酮,随后按1~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6h,再减量为0.5mg/min维持24h以上,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用量1320~2980mg(2085±492mg)。结果用药后24h持续性VT终止24例(24/28),48~72h终止4例(4/28),其中1例停止静脉用药4d后再次复发,又重复用药治疗并安置除颤式起搏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窦性心率、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用药后心动过速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血压偏低,2例出现明显心动过缓。结论胺碘酮作为抗快速VT的药物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在老年VT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其药物剂量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 选择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58例,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3~5 mg/kg,随后静脉泵入维持量1.0~1.5 m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 200 mg/d,以后依病情逐渐减量至口服胺碘酮200 mg/d。初次负荷量心律失常控制无效者,可每隔30 min追加负荷量150 mg。③结果 第1 个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1 583.4±216.4)mg,口服用量(803±175)mg,总量为(2 505.0±304.2)mg,心律失常有效控制率为86.21%。不良反应:血压下降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静脉炎2例,未停药对症处理后好转。④结论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杜永才  韦海珠  周祥群 《海南医学》2005,16(9):152-152,56
目的回顾性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15min无效再重复。维持量为600mg-800mg/24h胺碘酮稀释于500ml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点滴。结果本组0.5h内平均负荷量(258.5±107.3)mg,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用量平均(896.5±141.4)mg。总有效率91.3%,不良反应发生率13%,副作用小。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效果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合并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AMI急性期合并快速性房颤患者首先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继之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用药24h内心房纤颤转复率以及对心率、血压、心功能以及传导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中23例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6.7%,用药前、用药后30min、1h、12h、24h心室率分别为(138±16)/min、(130±13)/min、(120±15)/min、(87±11)/min、(78±12)/min。用药前后血压和心功能无明显降低,其中2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窦性停搏。1例出现度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AMI急性期合并快速性房颤24h转复率高,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