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方法根据年龄(20 ~ 29岁、30 ~ 39岁、40 ~ 49岁、50 ~ 59岁)分层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的数据资料各100例。400例患者中有324例CBCT数据资料符合标准,其中男166例、女158例,年龄20 ~ 29岁82例、30 ~ 39岁82例、40 ~ 49岁82例、50 ~ 59岁78例。统计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数目、根管长度和根管弯曲度,并对不同年龄段根管长度、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的分析得出,下颌前磨牙基本为单根管(647/648颗),仅见1例右下第一前磨牙双根管。下颌前磨牙弯曲度以一级弯曲(5° ~ 10°)和二级弯曲(10° ~ 25°)为主,前磨牙根管长度大多处于正常范围(15 ~ 25 mm),下颌第一恒磨牙弯曲度近远中根均以二级弯曲(10° ~ 25°)为主,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尖到根分叉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短(F左侧=11.16,P左侧<0.001;F右侧=11.51,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1.31,P左侧=0.19;t右侧=0.51,P右侧=0.61);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长(F左侧=7.03,P左侧<0.001;F右侧=12.25,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0.64,P左侧=0.52;t右侧=-0.11,P右侧=0.91)。 结论本研究中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相对简单;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所差异,但增龄性变化无区别,CBCT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100例正常人下颌管的三维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00 例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测量,来确定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正常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100 例17 岁以上不同性别分组人群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3 个距离:①下颌管中心(M)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L)的距离;②下颌管中心(M)到与M点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O)的距离;③下颌管中心(M)到与M点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I)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 组,取其平均值.结果:男性第二前磨牙根尖处的骨壁厚度三者比较下颌骨下缘骨壁最厚,其舌侧骨壁厚于颊侧骨壁,在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处,下颌骨下缘骨壁、舌侧骨壁、颊侧骨壁均增厚,且颊侧骨壁厚于舌侧骨壁;女性测量结果分布规律与男性相同,其骨壁厚度略较男性相应骨壁为薄.结论:利用这3 个空间距离来确定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的位置,对我们在临床操作中如: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SSRO)、囊肿刮治术、种植术等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科研、教学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CBCT对正常人群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测量,来确定其正常位置关系。方法:测量120例18岁以上正常人群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3个距离:①下颌管中心( A)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 B)的距离;②下颌管中心( A)到与A点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 C)的距离;③下颌管中心( A)到与A点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 D)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组,取其平均值。结果:男性第二前磨牙根尖处的下颌骨下缘骨壁最厚,其舌侧骨壁厚于颊侧骨壁。在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处,下颌骨下缘骨壁、舌侧骨壁、颊侧骨壁均增厚,且颊侧骨壁厚于舌侧骨壁;女性测量结果及规律与男性相同,其骨壁厚度略较男性骨壁为薄。结论:利用这3个空间距离来确定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的位置,对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囊肿刮治术,种植术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卓骏  宋玉荣 《口腔医学》2011,31(4):227-227
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三个根管发生率低,多为单根管,偶有双根管,颊侧2个牙根,舌侧1个牙根十分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双侧下颌三根管第一前磨牙。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1岁,因左侧下颌磨牙自发性痛1周就诊。检查: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颊舌侧牙龈萎缩,根中1/3处暴露,Ⅰ度松动,无叩痛,牙龈无红肿,行左侧下颌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分离远中根牙龈,拔除,见36远中根为颊舌各1根,发育粗壮。随即摄4 6X线片,4 6远中根也是双根。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多根1例@李传福$农六师医院口腔科!新疆五家渠831300 @杜新$农六师医院口腔科!新疆五家渠831300 @尹文新$农六师医院口腔科!新疆五家渠831300  相似文献   

6.
7~9岁乳磨牙缺损患儿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677个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分析,离体下颌前磨牙根管的颊舌向弯曲,口颌面痛激光照射与Myomonitor治疗的比较研究,情绪应激对大鼠咬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水平投照X线影像特点,上下颌骨位置改变对上气道的影响(综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3岁。因左侧下颌第一恒磨牙龋损就诊。临床检查:恒牙列,下颌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均位于正常牙弓内,临床检查无松动、叩痛等症状,但曲面断层片显示下颌前磨牙区3个多生牙,第1个位于44与43之间,其中44的牙根被压迫而部分吸收,第2个位于33与34之间,牙根均轻度吸收,第3个位于35与36之间,其中35牙根被压迫而部分吸收(图1)。多生牙多发于上颌切牙区,多数呈较小的圆锥形、圆柱图1曲面断层片显示下颌前磨牙区有3个多生牙下颌磨牙区3个多生牙1例@魏利敏$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温州325027…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1岁,因正畸需要拔除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发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外形正常,但都是3个牙根,颊侧2个根,腭侧1个根(图1)。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因颊侧两根舌向弯曲明显,拔除时颊侧两根折断,在离体下用自酸蚀粘结剂粘结两个断根。  相似文献   

9.
刘锐  杜菡  李刚 《北京口腔医学》2022,30(2):111-114
目的 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及弯曲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本试验为回顾性研究,具有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的375例北京地区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方法评估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测量104例患者18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三维重建图像中远中舌根的颊舌向观弯曲角度以及邻面观最大弯曲角度。结果 在375例下颌第一恒磨牙病例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27.7%,不同性别远中舌根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915),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Schneider法测得在颊舌向观远中舌根的平均弯曲度为(15.74±9.42)°,而在邻面观平均弯曲度为(44.0±15.3)°,颊舌向观平面的弯曲度显著小于邻面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了解并熟悉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和弯曲度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童丽  顾卫平  陈岗  王璨 《口腔医学》2020,40(3):227-231
目的利用CBCT研究下颌第一磨牙区即刻种植适宜的植入位点、植入角度与植入深度,为术前数字化设计和临床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骨厚度、颊侧及舌侧骨板厚度、牙根间隔宽度,同时测量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神经管及舌侧骨倒凹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近中至远中,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槽骨厚度及颊侧骨板厚度逐渐增大,舌侧骨板厚度逐渐减小;由牙槽嵴顶至根尖,牙根间隔宽度逐渐增大,最大为(5.00±1.42)mm;近中根、远中根、远舌根、牙根间隔顶至下颌神经管的距离分别为(7.47±2.38)mm、(7.19±2.49)mm、(9.59±1.94)mm、(15.90±2.39)mm;由近中至远中,下颌神经管颊侧及舌侧骨板最大厚度分别为(6.54±1.25)mm、(2.53±0.84)mm;下颌舌侧骨倒凹角度为(149.67±8.30)°,倒凹深度为(1.51±0.43)mm。结论在下颌第一磨牙区即刻种植前可通过CBCT规划合适的种植路径,注意避开下颌神经管和舌侧骨倒凹。若根尖至下颌神经管的安全距离足够,可从牙根间隔处植入,若安全距离不足,植入位点可偏近中舌侧,植入角度可适当舌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髓室形态,为活髓牙牙体预备提供相关数值。方法收集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各30颗,用游标卡尺测量颊舌向剖面牙颈部、颊舌侧髓角处、中央窝至髓室顶的牙体组织厚度。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至颊侧髓角(5.09±0.50)mm,下颌第一前磨牙颊尖至颊侧髓角(4.68±0.57)mm。结论第一前磨牙的颊侧髓角较高,接近牙冠的中1/3,颈部髓室近远中壁薄,在牙体预备时特别注意邻面中1/3偏颊侧区域,避免意外穿髓。  相似文献   

12.
部分回族和蒙古族成人恒牙形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回族和蒙古族人群恒牙牙体形态特征,为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分别收集新鲜拔除的348个回族和314个蒙古族成人恒牙,按照已建立的汉族成人恒牙测量的形态学测量标准,对牙齿的冠长、根长、全长、颈宽、近中远中径、颊舌径等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族成人上颌尖牙及下颌磨牙的冠长、上下颌尖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全长均大于蒙古族(P<0.05),回族成人下颌侧切牙的全长、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中远中径和颊舌径、上颌第一磨牙的颈宽均小于蒙古族(P<0.05).回族成人较蒙古族成人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分叉位置更靠近根尖部(P<0.05).结论:回族、蒙古族与汉族成人恒牙牙齿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结合牙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牙偶见于上颌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区,而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结合牙极罕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变异时颊面管的粘接位置对磨牙旋转的影响。方法 20例正畸患者,矫治中使用第二代直丝弓网底颊面管常规粘接在第一磨牙颊面,比较矫治前后第一磨牙的旋转及邻接关系。结果第一磨牙远中尖较大,且偏向颊侧者,矫治后近中颊尖和远中颊尖连线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邻面切线所成角度增大。结论第一磨牙远中尖过于偏向颊侧者,颊面管常规粘接会导致远中舌尖向近中舌侧扭转。  相似文献   

15.
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样,其中C形根管较为少见。本文报道2种不同类型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形根管病例。病例1,一个完整C形融合牙根,根管特点为近中舌侧位置一个根管,C形态的峡部及远中位置融合为一个根管。病例2,颊侧一个C形态融合牙根和远中舌侧一个独立牙根,根管特点为颊侧C形态区域为Ⅱ-Ⅰ型根管和一个独立的远中舌侧根管。  相似文献   

16.
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3尖3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2 1岁 ,因下颌牙排列不齐要求正畸而就诊。检查 :下颌前牙排列拥挤 ,4 4颊向错位 ,无扭转 ,4 3与 4 5之间有约 3mm间隙 ,三牙呈三角形排列。按正畸治疗设计于局麻下拔除 4 4 ,见其有 3尖 3根 ;3尖为颊 1舌 2 ,3根为颊 2舌 1,颊舌根长度相当 ,颊根颊面观为融合根。远中与近中颊根之间可见一纵行浅沟 ,舌侧观见其为明显的远中和近中颊两根。舌根细小向颊侧 ,呈弧形弯曲。颊舌根分叉处角度约为 4 5° ,开髓证实为 3个根管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3尖3根1例@王俊芳$中心医院口腔科!湖北黄石435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分叉痕迹)的发生特点,以及对X线片判断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影响。方法:69个离体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的15个牙有明显根面沟,先对牙齿进行近远中向及颊舌向X线照像。然后打开髓腔,用^#15扩大针插入根管到根尖孔,再模拟临床颊向目标法拍X线片(Buccal object rule,与常规拍片成30~40度夹角)。结果:15个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均可在近远中向及颊向目标法X线片上出现影像,这些影像易被误诊断为多根、多根管或其他异常表型。结论:由于下颌第一前磨牙相对高的根面沟发生率(22%),可造成对X线片牙根或根管形态判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软件分析系统NNTViewer对活体下颌骨三维影像重建测量,研究下颌神经管与邻近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CBCT影像资料,在下颌骨横截面上测量:①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牙根中点、根尖与颊舌侧骨壁的距离;②下颌神经管与每个后牙根尖之间及与之相对应的颊舌侧骨壁、牙槽嵴顶和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牙根与颊、舌侧骨壁之间的距离,在牙根中点处分别为1.26—5.02mm、3.74~4.45mm,在根尖处分别为3.85—9.23mm、5.43—7.94mm;下颌第二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距离为5.31~8.19mm。下颌第二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根尖下方处的下颌神经管与颊、舌侧骨壁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71~7.62mm、2.91~4.12mm,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为17.09-19.22mm,与下颌骨下缘之间的距离为8.22~9.28mm。结论下颌后牙(下颌第三磨牙除外)牙根及下颌神经管与颊侧骨壁之间的距离由前往后逐渐变大。下颌神经管距离第二磨牙远中根最近,距离第一磨牙两根最远;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一磨牙处最大,第二磨牙处最小;与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处最大,第一磨牙近中根处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下颌两侧多生前磨牙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0岁。因左侧下颌后牙冷热刺激痛就诊。检查 :左侧下颌有 2个多生前磨牙 ,分别位于 34与 35、35与 36之间的舌侧。形态与 34、35一致 ,舌尖均向近中稍扭转 ,无松动和龋坏。右侧下颌也有 2个多生前磨牙与左侧相同并对称。下颌两侧多生前磨牙1例@韩正霞$泰安市口腔医院!山东2710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人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颊舌向根管弯曲程度和情况。方法:离体第一前磨牙69个,第二前磨牙93个,摄近中远中向的X线片,用Photoshop5.0软件分析根管,用Weine氏法测量根管的弯曲度,测量角度大于18度时,则认为根管存在明显的弯曲,根管的构型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牙齿的发生率是7.2%(5/69),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牙齿的发生率是5.3%(5/93),二者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下颌前磨牙颊舌向的根管弯曲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