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肿胀、晨僵、疼痛、关节变形等特点,现将中医辨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的系列方法、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选取近20年的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从中收集中医论治RA的方法,综合论述目前中医药治疗RA的研究进展。结果: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热、痰瘀互结、伏邪致痹;RA的治疗大致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应用、宣发膜原法等。意义:通过总结历代医家治疗RA的临床思维,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的研究成果,并发现其不足,以深入研究,补充和完善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特点是侵犯人体的小关节,肿胀变形,严重影响社会劳动力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多有研究突破,主要于此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病发病率较高,我国约为0.3%~0.5%[2],其中三分之一成为残疾[3]。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4]。中医治疗该病多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对患者临床关节疼痛的缓解及功能恢复、各种观测指标的下降,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降低致残率,现综述如下。1 中医对RA的认识1.1 病名 RA在西医领域中,其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5年、1987年修订的对RA的诊断标准[5]执行。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痹证范畴,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已确定其病名为…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很多研究认为:本病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可侵犯多关节,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以肿、僵、关节变形为主。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导致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直、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顽痹”、“白虎历节”。早期表现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畸形,甚至废用。RA发病率、致残率均很高,对人民的劳动、生活影响极大。目前,现代医学对RA尚无有效的根治办法,而中医对RA的治疗已显示出了良好的态势。现将近年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彭全利 《当代医学》2010,16(4):150-15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本病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可侵犯多关节,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呈对称性,以肿胀,僵硬,关节变形为主。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袭,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功能的丧失,病变非局限于关节组织。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的范畴。其病因和病理不外乎邪实、正虚两个方面。邪实指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正虚指素体虚弱,肝肾不足,在正虚基础上,感受外邪,邪入经络、筋骨与关节,气血痹阻不通,从而形成以受累关节和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候。从临床特点看,多近似于《内经·痹论》中“骨痹”、“筋痹”、“脉痹”的证候。从病位看,多发生于阴经阳经交接的手足之处,督脉、膀胱经为阳气旺盛的部位,故一旦阳虚邪入,痹阻不通,也可发生于脊柱之处。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痹证”、“肢节痹病”、“历节”等。西医西药治疗RA副反应多且严重,近来医家用中医药治疗RA多有收获,在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关节僵直、提高生活质量上起了很大作用。笔者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RA的现状进行综述,以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兰 《中外医疗》2009,28(3):116-1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通过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内在外在因素和病机阐述病症。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慢性发病,主要表现为侵袭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腕及双手等小关节畸形肿痛甚至丧失活动功能,基本病理改变为形成滑膜炎、血管翳,并且慢慢出现骨和关节软骨破坏,目前确切发病机制不明确,多认为是免疫系统失调、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治疗,后期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所以早期诊断早期诊治非常重要,本病发病无明显年龄限制,30岁-55岁发病较为常见,一般情况下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3,现代医学治疗以抗风湿、抗炎镇痛、生物制剂靶向、植物药制剂、激素等治疗,但毒副作用比较多,如雷公藤总苷抑制性腺和骨髓、伤肝,而且多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发现中医中药治疗RA效果较好,下面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辨证论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2000~2005年,作者采用本院传统方祛湿除痹饮内服配合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湿,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非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甚明确,病情复杂,以侵犯关节为主,无器官特异性,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致残率高,《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证是由于体质素虚,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6例的临床观察。方法(1)实证用药:熟附片6g,细辛3g,麻黄6g(先煎去沫),桂枝12g,白芍12g,黄芪12g,姜黄6g,地龙6g,生姜6g,甘草6g。(2)虚证用药:熟地15g,肉桂5g,灸麻黄5g,鹿角胶6g,炮姜Sg,灸甘草6,黄芪12g,白芥子6g,党参12g。结果结果116例中临床缓解38例(32,8%),,显效42例(36,2%),有效34例(29,3%),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3%无效1例为长期服用激素者。实证与虚证两组疗效相似。讨论中医治疗首先应注重寒热对症下药,早期急则治标兼顾本,缓则治本补益肝肾,顾护脾胃。在用药方面,抓住临床主症,随证加减,即“方从法出,法随证而立,方即是法也”。只要辨证准确,服药无不良反应,应较长时间服药随症调整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治疗。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20米步行时间、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TJC)、患者总体评价(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 GA)、医生总体评价(evaluator Sglobalassessmentofdiseaseactivity,EGA)、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CCP)、抗RA33抗体(anti-ra 33 antibody,RA33)、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 6 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 citrulline vimentin antibody,MCV)、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28,P 0. 05);治疗6个月后,患者ACR20、ACR50、ACR70达标率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SJC、TJC、p GA、EGA、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时患者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SJC、TJC、p GA、EGA、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3个月时数值均降低,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3个月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ESR、CRP、RF、CCP、RA33、GPI、MCV、PLT、D-D、FIB较治疗前均下降,RBC、HGB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时的ESR、CRP、RF、CCP、RA33、GPI、MCV、PLT、D-D、FIB较治疗3个月时均下降,RBC、HGB较治疗3个月时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可以较好地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应用传统中成药活血丹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运用中医辨证疗法选用多种中药汤剂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疗程(60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1.18,P=0.000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笔者将其分为急性活动期、恢复期、缓解期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及病机特点,确立相应的治疗方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分析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方配合的规律。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患者经中医辨证法认定为风湿热型,另外36例患者认定为风寒湿型,给予风湿热型患者清痹汤进行治疗,给予风寒湿型患者驱寒通痹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中的配合规律进行探究。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风湿热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33/36);风寒湿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11%(31/36)。结论风湿热型及风寒湿型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两种不同中医证型,两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不同,药证对应关系大致为清热解毒或者驱寒利湿、通经活络及止痛祛风,但具体用药视患者证型及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20.
药物组成: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用法及注意事项:上二味,晒干,研细末,以醋或黄酒调糊状,用纱布等敷于疼痛之关节上,一般敷两小时左右关节有烧灼疼痛感,即应将药物去掉,隔二至五天后再敷第二次。若关节敷药后出现水疱等,须待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