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RNA与血清中HCV-RNA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慢性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套式PCR(RT-nested-PCR)对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的PBMC及血清中HCV-RNA进行检测。结果 124例抗-HCV(+)慢性丙肝患者中,PBMC及血清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3.23%(66/124)和64.52%(80/124),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慢肝组PBMC与血清HCV-RNA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CV可隐匿于患者PBMC中;PBMC中HCV-RNA与血清中HCV-RNA似有一致性倾向。PBMC中HCV-RNA检测不仅是对常规血清检测的重要补充,而且是HCV肝外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α 2b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 2b干扰素(300 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 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HCV-RNA、抗-HCV.结果:α 2b干扰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57.69%、65.38%,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22.73%、27.2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α 2b干扰素对血清及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对PBMC内HCV-RNA的疗效似有比抗血清内HCV-RNA和抗-HCV疗效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丙肝宁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丙肝宁治疗组(A组,32例),联合治疗组(B组,干扰素α-1b加病毒唑,30例),单用干扰素组(C组,32例)。B,C2组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26周,停药26周时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血清HCV-RNA的阴转率。结果:A;B,C3组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率为100%,96.6%,90.6%。ALT复常率分别为59.4%,70%,46.9%,停药观察26周时,ALT持续复常率分别为40.67%,50%,25%,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CV-RNA的阴转率分别为53.1%,63.3%,37.5%,HCV-RNA持续阴转率分别为34.4%,46.6%,18.8%,只有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肝宁冲剂有明显抗丙型肝炎病毒疗效,且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药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最近几年因丙肝而来我院医治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α-2b干扰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α-2b干扰素治疗组的患者需服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安福隆),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片配合治疗,每个疗程3个月,共设2个疗程,患者的每天服用量是500MU。同时常规治疗组的患者需服用门冬氨酸、维他命C作为对照治疗。治疗结束后用患者血清中的HCV-R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CV-RNA以及抗一HCV三项指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α-2b干扰素治疗组患者的三项疗效评价指标的转阴率均远远高于常规治疗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α-2b干扰素在用于治疗慢性丙肝时,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1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结果 血清HCV RNA阳性41例,PBMC中HCV RNA阳性36例(Х^2=23.835,P=0.000〈0.05);但其中3例血清阴性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结论 PBMC可能是肝外HCV贮存和复制的另一场所,PBMC中HCV RNA存在不完全依赖于血清HCV RN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18、IL-10、sIL-2R、TNF-α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正常人、24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27例慢性丙肝患者(包括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丙肝病毒携带者组(P<0.05),且其值与谷丙转氨酶(GPT)呈显著正相关;经干扰素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HCV-RNA未阴转组治疗前血清中sIL-2R、IL-10水平明显高于HCV-RNA阴转组(P<0.05)。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并可用于评价干扰素对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且sIL-2、IL-10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31例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 RNA检测。结果 PBMC HCVRNA阳性率(74.19%,23/31)显著高于血清HCV RNA阳性率(23.03%,9/31)。结论: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可减少漏诊,PBMC中的HCV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之一。通过对HCV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及PBMC中HCV RNA检测,可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Th1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了解HCV感染慢性化和肝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72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RNA含量,RT-PCR检测HCVRNA亚型.结果:与正常人相比,IFN-γ在HCV RNA阴性患者中明显增高,而在RNA阳性患者中无明显升高.TNF-α则不论RNA滴度的高低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RNA阳性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不同HCV基因型感染的患者IFN-γ,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IFN-γ在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实时荧光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丙型肝炎病原诊断及在监测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早期病毒学应答反应(EV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种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扩增(PCR)定量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检测HCV—RNA,对96例慢性丙肝(其中20例随机接受Pegasys或Referun-α治疗,每例思者分别采集治疗前后系列血清7份)、30例其它肝病、15例非肝病和86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部分血清标本与Amplicor(Roche)进行核对。结果:96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HCV—RNA检出率85.4%(82/96)、其它肝病、非肝病和健康献血员中均未检出HCV—RNA;部分标本经与Amplicor核对呈较好相关性,r(log)=0.91。随机接受Pegasys或Referon-α治疗的20例丙肝患者治疗前后EVR显示,前者的EVR似较后者明显,但因病例数太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G=4.467,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检出的HCV—RNA载量可较客观地反映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支持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EVR可用于预测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腺肽α1(Tα1)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CHB病人随机分为A、B2组。A组给予胸肽α1 1.6 毫克皮下注射, 每周2次,疗程6月,B组给予干扰素-α1b 300万单位肌注,每天1次,14天后改为3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疗程6月,ALT复常率及HBV-M转阴率为考核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ALT复常率HBsAg,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在2组间无显差异(P>0.05)。停药后随访1年,A组ALT复常率,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均显高于B组(P<0.05),2组HBsAg转阴率无显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治疗CHB的远期疗效优于干扰素-α1b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抗HCVIgG亚类的出现规律及其意义。方法:以第3代抗-HCV检测抗原ELISA法检测不同HCV感染状态患者血清中IgG亚类及滴度。结果:HCV-b慢性肝炎患者标本中IgG1、IgG2、IgG4检出率分别为87.5%、7.5%、52.5%,其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549.5、1:1.6、1:21.9。未检测到IgG3。慢性肝炎组抗体滴度明显于高于单纯抗体阳性组。结论:HCV-1b慢性肝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抗体的滴度较低和抗体亚类的限制性。本文认为,这种缺陷可能与HCV-1b感染的慢性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肝康颗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人选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丙肝康颗粒(10g/次,3次,d)和自拟清热解毒冲剂(10g/次,3次,d)温开水冲服。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肝功能、丙肝病毒血清标志及血尿粪常规、尿素氮等指标。结果(1)HCV—RNA的转阴率为57.26%;(2)恢复肝功能,其主要指标治疗后有显著改善;(3)改善症状,肢体乏力、胃脘痞闷、食少纳差、恶心厌油、身目发黄的改善有效率在90%以上;(4)对人体主要脏器及其功能无毒副作用。结论丙肝康颗粒适用于肝胆湿热、疫毒热盛、气滞血瘀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改善症状和体征、抑制病毒复制、恢复肝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键反应(RT/PCR)方法,对8例慢性丙型肝炎血清进行了HCV-RNA检测,结果显示7例(87.5%)阳性。认为丙肝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血症的长期存在和肝内HCV的活跃复制,是导致任性丙型肝炎持续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利用RT/PCR技术检测HCV-KN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传染性的估计,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比抗一HCV检测更具意义。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我国感染率较高,引起丙型肝炎(HC)后易慢性化.近年来随着HCV克隆成功,相继建立了一些HCV$染标志的检测方法。资料表明['J,目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 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IgG抗-NS5抗体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以重组HCV抗原及NS3、NS5区段多肽作为抗原,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血清IgG抗-NS3、抗-NS5、抗-HCV抗体及其滴度。结果:α-干扰素治疗有效组的抗-NS5抗体的阳性率为80%(8/10),无效组为20%(2/1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组抗-NS5抗体滴度显著性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抗-NS3、抗-HCV本阳性率及抗体的滴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IgG抗-NS5抗体可以作为α-干扰素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肜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的,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8.
用合成肽测定抗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抗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抗高变区1(HVR1)抗体的多型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14种不同氨基酸序列的HVR1合成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酶免疫测定检测29例慢性HCV感染者血清中HVR1抗体,并与其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例患者血清中均存在能与2-12种HVR1合成肽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该组患者与14种合成肽反应的HVR1抗体总阳性率为100%,肝硬化丙肝患者与非肝硬化患者的HVR1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血清HCV RNA阳性组与阴性组其抗体的阳性率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慢性HCV感染者的血清中均存在多型性HVR1抗体,这种抗体不能清除体内的HCV,亦似与病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36例单纯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高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率,改善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瑞林 《中原医刊》2002,29(3):53-54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好的方法。方法:采用病毒唑联合重组基因干扰素(IFN-a2b)治疗24例慢性丙型肝炎,并以单用IFN-a2b治疗的18例为对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HCVRNA转阴率为58.8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IFN a2b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比单用IFN-a2b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