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4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7例合并右室梗死,将其分为两组,并观察各自的临床特点。结果 17例合并右室梗死患者均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Kussmaul征及休克,且与其他26例仅有急性下壁梗死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心电图检查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右室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Ⅱ>1,V3R~V5RST段抬高≥1mm,且V1~V3ST段抬高≥1mm。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临床表现主要是低血压、心律失常、Kussmaul征及休克,其心电图特征主要表现在STⅢ/Ⅱ>1,V3R~V5RST段抬高≥1mm及V1~V3ST段抬高≥1m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右室梗死在常规心电图上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07—01/2008—12同期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7例,其中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5例,伴右室梗死42例。比较两组患者STⅢ↑〉STⅡ↑、STⅠ、aVL↓≥0.1mV、STaVR、vⅠ↑等9项心电图指标。结果:STⅢ〉STⅡ、qⅠ、aVL、V5、V6消失;STv1~v5↑逐渐减小;STv2↓+/STaVF↑〈50%,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五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TI、aVL↓≥0.1mV、STaVR↑、STaVR↓、STV1↑四项指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有STⅢ↑〉STⅡ↑、q1,aVL、V5、V6消失、STv1~v5↑逐渐减小、STv2↓/STaVF↑〈50%心电图改变时,高度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右室梗死。  相似文献   

3.
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仁 《天津医药》2000,28(9):542-543
右室梗死(RVMI)的心电图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右胸导联ST段改变,如V_4R ST段抬高幅度≥1 mm。本文通过对照观察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常规心电图改变与右胸导联ST抬高的关系,探讨ST↑Ⅲ/Ⅱ>1与STV_2↓/STaVF↑≤0.5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58例患者均为发病10小时内就诊。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演变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同时合并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及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室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9—2002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室心肌梗死者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合并下壁心梗者30例,单纯右室心梗者2例,合并前壁心梗者13例,死亡10例。发生率为18.67%,死亡率22.22%。结论:单纯右室心肌梗死者较少见,合并下壁心梗多于合并前壁心梗者,双支病变发生率较高,且因休克、低血压等表现不明显很容易漏诊,治疗相对困难,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诊断右室梗塞的心电图敏感指标,对20例合并右室梗塞和18例不合并右室梗塞的下壁心肌梗塞病人进行STⅢ↑/STⅡ↓与STV2↓/STaVF↑比值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STⅢ↑/STⅡ↑>1作为右室梗塞诊断标准时,敏感性为90%,准确率为87%.而以与STV2↓/STaVF↑≤0.5作为诊断标准时,分别为75%和76%,差异均有显意义(P<0.05),两种诊断标准的特异性分别为83%和78%,差异无显意义(P>0.05)。结论;STⅢ↑/STⅡ↑>1对右室梗塞的诊断价值优于STV2↓/STaVF↑≤0.5。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右室梗死,约占下壁梗死的40%。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右侧胸前导联(V3R—V7R)的特征性改变而作出诊断。然而,在大多数医院右侧胸前导联并非常规记录。并且右侧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间较短。约55%的患者ST段在发病后10h内降至正常。因此难免有遗漏右室梗死的诊断,有文献报道,下壁心梗时,常规EKG主要反映下壁心电活动的Ⅱ、Ⅲ、avF导联在右室梗死时可有明显变化。并发现下壁心梗ST段抬高STⅢ/Ⅱ〉1,可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近10年来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STⅢ/Ⅱ〉1并探讨sTⅢ/Ⅱ〉1在诊断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RVMI)常为右冠状动脉近端急性阻塞[1].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右胸导联心电图对判别RVMI有重要的意义.STⅢ抬高>ST Ⅱ抬高及STV2下降/STavF上升比值≤0.5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RVMI的诊断依据也报道甚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梗死周围阻滞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总结 12 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病例 ,根据心电图分为梗死周围阻滞组 (4 1例 )与无梗死周围阻滞组 (83例 ) ,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周围阻滞发生率为 33.1% ,梗死周围阻滞组室性心律发生率为 4 3.9% ,较无梗死周围阻滞组 19.3%高 (P<0 .0 0 1)。结论 心电图存在梗死周围阻滞可作为鉴别梗死后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标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有梗死周围阻滞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高 ,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8~V58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段升高的比值。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简称ST↑Ⅲ/Ⅱ〉1)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T↑Ⅲ/Ⅱ〉1对AIMI累及右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急性下壁心梗患者89例,对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及I、AVL、V4R导联ST段偏移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比较。结果89例中,右冠状动脉(RCA)为IRA者67例(75.3%),左回旋支(LCX)22例(24.7%);STⅢ/STⅡ抬高比值〉1,STaVL、ST1压低,STv4R抬高≥0.5mm,提示IRA为RCA;而STⅢ/STⅡ抬高比值≤1,STavL、ST1抬高,提示LCX为IRA。结论心电图中STⅢ/STⅡ抬高比值,STaVL、ST1及STv4R变化可作为AIMI患者IRA的临床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孟庆义  刘刚 《天津医药》2000,28(12):707-710
目的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累及邻近部位时,心电图胸前对应导联S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首次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IMI时心电图下壁各导联(Ⅱ、Ⅲ和aVF)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对应导联ST段改变的相关指标均呈负相关(均P<0.01)。(2)累及右室(16例)的患者胸前对应导联ST段的改变幅度[V2(0.63±1.82)mm]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2/aVF0.84±1.61),均高于64例单纯下壁梗死组[V2(0.35±1.65)mm,V2/aVF0.29±1.28];差异尚无显著性(均P>0.05)。(3)累及侧后壁的患者(38例)胸前对应导联ST段压低幅度[V2(-1.20±1.52)mm]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2/aVF(-0.33±1.15)mm]均低于单纯下壁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在除去累及邻近部位梗死的病例,单纯AIMI心电图下壁导联与胸前对应导联ST段改变呈负相关(r=-0.797,P<0.01)。结论当AIMI累及右室时可使心电图胸前对应导联ST段趋于抬高,而累及侧后壁时则使胸前对应导联ST段进一步降低,故胸前对应导联ST段的改变方向与AIMI累及邻近部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诸多资料显示心电图检查常致漏诊。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前导联V1~V3,特别是V2导联ST段改变,对指导作图、减少漏诊率,尤其是对合并右心室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费县人民医院8年来收治的78例资料完整的临床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及方法1995年1月~2003年1月收住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首次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8例,其中单纯急性下壁梗死30例,合并右室梗死13例,合并正后壁梗死24例,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梗死11例,男64例,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V2导联ST段压低/aVF导联ST段抬高(STV2↓/STaVF↑)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39例患者据冠脉造影所示梗死相关的冠脉病变部位分为RVMI组23例和对照组16例。比较2组STV2↓和STV2↓/STaVF↑的变化。结果 RVMI组STV2↓和STV2↓/STaV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4R↑≥1mm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4%,准确率为92%;STV2↓/STaVF↑≤0.5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4%,准确率为87%。结论 STV2↓/STaVF↑≤0.5为RVMI诊断标准时,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4%,与另一RVMI诊断标准STV4R≥1mm基本相同,故可作为RVMI的早期心电图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MI)单独出现者少见,多合并其他部位心肌梗死,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RVI)合并RMI患者最为常见,据报道约50%。ARVI患者合并ARVI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AIMI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TV4R抬高≥1mm、STⅢ抬高幅度≥STⅡ抬高幅度、STV1抬高幅度〉STV2抬高幅度(ECG)在AIMI合并RM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急症 ,右室梗死的发病率虽低 ,但是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处理也不尽相同 ,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所以右室梗死的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右室梗死 2 0例进行分析 ,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 4~ 83岁 ,平均 6 4岁 ,并发下壁心肌梗死 8例 ,下壁 +后壁 10例 ,广泛前壁 2例。 2 0例中出现典型胸痛者 12例 ,8例无典型胸痛 ,有恶心、呕吐者 7例 ,伴有低血压、休克者 8例 ,颈静脉充盈、肝肿大、水肿者 4例 ,全心衰竭者 2例 ,发生室性早搏 8例 ,窦性心动过缓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酶学的变化,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合并右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及休克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情况,适时、适度给予扩容治疗。结果:13例右心室梗死,10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及低血压休克,经扩容治疗后,治愈10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情况,适时、适度扩容治疗,是治疗右心室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定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 对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传统前壁心梗83例;下壁心梗85例;正后壁心梗25例;右室心梗12例。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左主干3例;左前降支81例;左旋支19例;右冠状动脉67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定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并发右心室梗死,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低血压、颈静脉压力升高和肺野清晰等三联征.本文阐述右心室梗死的发病机制,并就容量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再灌注以及溶栓等治疗对策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其中17例确诊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Ⅲ/Ⅱ〉1对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对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可作为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右室梗死(ARVI)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7例急性心肌梗死右室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患入院之后立刻记录十八导联心电图,前3天每天记录2~3次为宜,之后每天进行一次记录,两周之后则以一周记录一次。结果所有病患右胸导联ST段上抬不低于0.1mV;右胸导联ST-T有动态变化,属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右室梗死的良好指标。而右胸导联QRS波群形态并非诊断的可靠指标。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右室梗死病患而言,应积极加强其诊断分析,采用心电图诊断属于一种无创性且可靠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