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D)的临床、病理与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的关系。方法:总结3例MD的临床特点、对肌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相关肌肉进行EMG、NCV检查。结果:3例MD患者年龄25-40岁,临床特点为缓慢进行性四肢无力,肌强直发作。腱反射对称迟钝,前额秃发,EMG示肌源性损害 ,可见肌强直电位发放,NCV减慢;肌活检光镜下可见肌纤维萎缩,肌核内移呈核链形成,电镜下可见肌纤维变性,溶解,X带破坏,线粒体肿胀、变性。结论:MD患者的肌肉病理学与临床表现、EMG、NCV改变相关,临床表现愈重,肌肉损害愈明显。  相似文献   

2.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细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表现为进行性肌肉萎缩,是一种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尽管对肌肉萎缩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然不能治愈,细胞治疗是很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成肌细胞移植面临的主要限制是注射后细胞分布差,免疫排斥和细胞存活率低;骨髓干细胞移植需要解决横向分化的低效率问题;而肌源性干细胞看来能更有效地再生表达dystrophin的肌纤维。  相似文献   

3.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2B,LGMD2B)和Miyoshi肌营养不良(miyoshi myopa—thy,MM)是由同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肌肉系统疾病。本文就这两种肌病的临床表现、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及编码产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病理变化,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患者进行肌电图、磷酸肌酸激酶浓度、肌肉活体组织、智力、神经反射等项检查,收集完整的家系资料进行遗传分析,判断致病基因携带者并评估再发风险。结果得到一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家系,并进一步确定其X连锁隐性遗传的遗传方式,明确了患者的表型特征,总结了目前的诊治方法,给与家系中相关人员以必要的遗传指导。结论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抗肌萎缩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目前应用PCR的相关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测序技术可对突变基因进行筛查,从而预防患者的出生,对该病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例家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例家系分析杭州市妇幼保健院(310001)周兆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性、进行性肌肉变性疾病。本资料收集4例均为X-连锁遗传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简称DMD)。分别对其遗传因素的家系作一分析。病例与家系例1:男,3岁,...  相似文献   

6.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以Duchenne型肌营养(DMD)不良最常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药物疗法、成肌细胞移植疗法以及基因移植疗法3方面介绍了国外近几年关于DMD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对6个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调查,发现10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血清酶及肌红蛋白显著升高。2个家系作了基因分析,家系1(I2)先证者母亲的MPIP 5'CA44、49片段为杂合,先证者(Ⅱ1)未检出杂合片段,先证者的2个妹妹(Ⅱ2、Ⅱ3)的5'CA45内含子有杂合,检出2例女性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女性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较为少见。另1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为基因缺失型。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男性最常见的性连锁隐性遗传的致死性疾病。发病率为男性活婴的1/3500,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亦较高。多数受累儿童运动肌发育延迟,约有一半患儿在18个月前不会走路.肌肉无力和萎缩通常是对称的,9—12岁瘫痪。在该病的末期,全身肌肉无力并萎缩,患者出现恶病质。胸廓强直变形,进行性呼吸衰竭,导致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采用简单分离分析方法对遗传咨询门诊中发现的126个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家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散发频率为0.1724,显著低于1/3的预期值(P〈0.05)。  相似文献   

10.
免疫荧光检测抗肌萎缩蛋白诊断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以及神经性肌萎缩患者骨骼肌细胞膜的dystrophin蛋白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分类肌营养不良症提供简便的实验方法。方法 对47例患者选择3种dystrophin 的鼠抗单克隆抗体、羊抗和兔抗多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 16例DMD患者均为阴性染色;11例BMD患者为弱阳性染色;10例FSHD和10例神经性肌萎缩患者均为阳性染色。结论 检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骨骼肌膜dystrophin蛋白,有助于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进行神经电生理分析。方法:对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查血磷酸肌酸激酶及取一侧腓肠肌或胫前肌进行活检。对每个患者检查一侧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测定,一侧下肢的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测定;两条以上的神经F波测定;至少4块以上的肌肉肌电图检查。结果:5例患者以腓肠肌或胫前肌萎缩明显,四肢反射减弱或未引出。血清肌酸激酶在1200~7500U/L。神经电生理检查MCV、CMAP、SCV、SNAP均属正常范围,EMG呈明显的肌源性损害表现。肌活检: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活跃;伴肌间脂肪增生、浸润,血管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符合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结论: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结合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表现、肌酶学、肌肉病理学改变及肌肉肌电图检查可确诊。神经电生理可帮助鉴别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与腓骨肌萎缩症、脊肌萎缩症;肌肉病理学可帮助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与炎性肌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基因移植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ivemusculardys-trophy)是一组原发性肌肉的遗传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力减退和萎缩。根据其临床特点又可分为Duchenne型(DMD)及Becker型(BMD)两类。DMD属性连锁隐性遗传性肌...  相似文献   

13.
先证者(Ⅴ1)男,6岁。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哭声相对较弱,四肢活动少,于2岁时会走路,4岁时开始行走时容易跌倒,上楼和下蹲后起立困难,行走如鸭子摆步,逐渐加重。查体:体温36.1℃,脉搏100次/min,体重26k,患儿营养发育正常,智力发育正常,四肢肌力Ⅳ度,腱反射减弱,四肢近端肌群肌张力低,轻度肌萎缩;腓肠肌坚实肥大,Cower征阳性,翼状肩。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450U/L(正常值0~25U/L),乳酸脱氢酶238U/L(正常值15~22U/L),谷草转氨酶162U/L(正常值5~40U/L),谷丙转氨酶90U/L正常值(8~40u/L),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提示右束支传导阻滞。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临床诊断:Duchenne型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典型的DMD特征。先证者母亲的临床特点类似良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肌肉免疫荧光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染色阳性的纤维与阴性纤维并存。该家系的dystrophin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核型分析正常。结论本家系中的39岁女性具有类似BMD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为正常的1/3。此例女性患者的核型分析正常,故倾斜的X染色体模式为其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胡冬贵,黎青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dystrophy,DM)后常染色体延迟显性遗传病,是成年人群中较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症,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欧洲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8000。伴有肌强直的进行性肌无力和肌...  相似文献   

16.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进行性致死性骨骼肌萎缩的遗传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高达出生男婴的1/3500,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产前基因诊断是预防本病家庭中再发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之前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可能的“治愈”方法。实验拟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其疗效,并验证之前提出的神经肌肉再生单位的假说。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观察细胞移植对肌纤维、新生血管及神经末梢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mdx鼠脂肪干细胞,经杆状病毒基因载体进行基因修饰,用于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移植后检测实验动物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肌肉病理改变及肌肉内dystrophin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后血管、肌肉和神经再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能够重建模型鼠的dystrophin表达,一定程度上减轻并逆转肌肉的病理损害,进而降低血清激酸激酶水平;此外,细胞移植后能够形成干细胞来源的肌纤维、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末梢。这些证据表明,脂肪干细胞移植是有希望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直接定量PCR对缺失型DMD基因携带者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直接定量PCR对缺失型DMD基因携带者的诊断李洵桦刘焯霖梁秀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发病机理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有关。作为突变基因携带者的女性一般不患病,但检出携带者对预防本病患儿出生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  相似文献   

19.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变性疾病,临床上根据主要特征,起病年龄、肌无力的分布及病程可分为:假肥大型、肢带型、面—肩—肱型、远端型、眼型等。  相似文献   

2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16例临床与家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十分清楚。我们对19831998年间,证实为肌营养不良症的116例进临床分型,家族遗传史及治疗探讨如下。病例与家系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102例,女9例,男:女为12-89:1。年龄:658岁,6岁,45例;10岁,39例;20岁,14例;30岁,10例;40岁,6例;50岁,2例。共中620岁84例,占72-4%。家族史:116例中有阳性家族史18个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