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呼吸道合胸病毒(RSV)地方株SH蛋白基因的遗传特点、变异特征。方法:从本室保存的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流行特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地方株中抽取7株,分别用RT-PCR扩增其SH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TZ18R载体中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我国RSV地方株间SH蛋白基因相比较变异的部位及形式很相似,地方株间核苷酸全序列的同源性为97.0%-100%。结论:RSV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流行特征与SH蛋白基因的变异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地方株SH蛋白基因的遗传特点、变异特征。方法 :从本室保存的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流行特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地方株中抽取 7株 ,分别用RT PCR扩增其SH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TZ18R载体中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我国RSV地方株间SH蛋白基因相比较变异的部位及形式很相似 ,地方株间核苷酸全序列的同源性为 97.0 %~ 10 0 %。结论 :RSV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流行特征与SH蛋白基因的变异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州市区2003年仲夏—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株的可能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早期疑似患的DV—IgN和IgG抗体;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患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结果发病5d内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56.5%(13/23),发病5~10d的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66.7%(16/24);DV—IgG抗体无1例阳性。从18份发病5d内患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7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VI感染;用RT—PER检测30份早期患血标本,患的阳性率为83.3%(25/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1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所有患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麻疹病毒(MeV)疫苗株Shanghai191(S191)毒种和传代病毒血凝素蛋白(H)基因稳定性及其遗传与变异特点;对该序列一些重要位点的氨基酸进行比较,推测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变化;探讨S191疫苗株的保护效果.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S191减毒株MeV23、MeV26、MeV27、MeV29、MeV32和MeV37代H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U03663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S191传代病毒与U03663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达99.9%以上,氨基酸同源性为100%;S191与中国流行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6%~96.8%;S191与其他流行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达96.4%~98.9%.结论 S191及生产的疫苗具有弱毒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具有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实验小鼠自然感染小鼠诺瓦克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状况,并分离毒株。方法 抽取委托检测单位送检的SPF小鼠319只,分别采集盲肠内容物及血液样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中MNV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来检测MNV的感染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与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将RT-PCR扩增结果为阳性的盲肠内容物样本稀释并经0.22μm滤膜过滤,接种到RAW264.7细胞,盲传后采用RT-PCR方法鉴定。结果 RT-PCR检测的319份小鼠盲肠内容物样本中,阳性样本95份,阳性率为29.78%。对180份经RT-PCR检测的小鼠血清进行ELISA检测,阳性样本70份,阳性率为38.89%。RAW264.7细胞盲传5代后在72h内出现细胞病变,经RT-PCR鉴定,显示187bp的目的条带。结论 通过核酸检测方法和血清学方法证实上海地区实验小鼠存在MNV自然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实验小鼠自然感染鼠诺如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实验小鼠自然感染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7个繁育设施的小鼠206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感染MNV的情况。结果共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206份,阳性样本为77份,阳性率为37.38%。3个设施的小鼠感染MNV,各品系小鼠易感性差异无显著。结论证实广东省小鼠存在MNV感染,部分设施小鼠MNV感染率很高,需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RT-PCR方法可以应用于MNV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7.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用RT-PCR法检测HCV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8.
MAGE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MAGE-1、-2、-3、-4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28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进行MAGE-1、2、-3.-4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28例肺癌标本中MAGE-1、-2、-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10/28)、42.9%(12/28)、53.6%(15/28)、35.7%(10/28);4种基因至少有一种表达的几率是89.3%(25/28);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表达几率是57.1%(16/28)。非肺癌患者肺组织4种MAGE基因表达均为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MAGE-1、-2、-3、-4基因高表达,非肺癌肺组织无表达.提示MAGE基因可用于肺癌的主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编码人尿酸转运蛋白(humanuric acid transporter,hUAT)的全长基因。方法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hUA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RT—PCR法扩增目的片段。所得目的片段酶切后与载体pEGFP—CI连接.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出980bp的hUAT全长基因,克隆到pEGFP—CI载体后酶切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hUAT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出hUAT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完全正确,为对该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敏感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用饱和酚抽提和血清蛋白变性后聚合酶链反应(PCR-1和PCR-2)检测4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HBVDNA,并与分子斑点杂交法(Dot-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ot-H、PCR-1和PCR-2法对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0.83%、87.50%和91.67%,PCR-1和PCR-2中有17.02%表现为交叉阳性,慢性肝炎患者的检出率高于肝硬化患者,HBeAg阳性者高于其它HBV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者。结论:PCR检测HBVDNA的敏感性高于Dot-H,所用PCR包含的多种引物可以提高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JEV E蛋白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在E.coli中高效表达.方法:参照GeneBank中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SA14-14株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E基因全长,克隆至PUCm-T载体,经测序证实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入BL21(DE3),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表明,扩增出了JEV E蛋白基因全长1500bp,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JEV E,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35%.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JEV E蛋白,为ELISA早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E蛋白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S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分别对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中11例HBsAg阳性者血清乙肝病毒前S/S基因PCR扩增克隆.测序并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基因变异活跃位点,再对两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对照组中1例未能扩增出前S/S基因,仅能扩增出S基因,其它样本均扩增出前S/S基因片段.所有HBV株均为B或C基因型和adrq 或adw2血清型.肝癌患者来源的HBV在包膜蛋白抗体结合区点突变发生率较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4例发生HBV前S区删除变异,具有特异性.与对照组(0/10)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V前S/S区点突变可能与肝癌发生没有相关性,而前S区删除变异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密切联系,应当对HBV感染者进行前S区基因变异监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利用PCR技术检测了34例丙型肝炎病毒E2/NS1基因的cDNA并与5’非编码区基因的cDNA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应用pUC18质粒对此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片段HCV-S1为我国主要流行的HCV基围亚型-II型,其与HCV-II型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富含脯氨酸和胱氨酸,可能具有复杂的空间构型,且与4个糖基化位点一样保持稳定,另外,在HCV-S1片段的3’端有一36个核苷酸的区域,其变化可能具有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肝细胞癌和20例肝良性肿瘤标本p53的表达;结合肝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术后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良性肿瘤(P<0.01);p53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包膜不完整、并有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及血清AFP阳性的肝细胞癌组织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无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血清AFP阴性的组织(P<0.05) ;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p5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1).结论:p53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它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及HBV感染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