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68例AMI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 ,于AMI后24h内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 (TC、TG、LDL -C、HDL -C)、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舒张率 (ΔD % )、血浆内皮素1(ET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结果 :大剂量组服药2周后血脂TC、TG、LDL -C下降 (P<0.05) ,(D %、t -PA明显增高 (P<0.01) ,ET -1、PAI -1明显减低 (P<0.01) ;常规量组上述指标均无变化。结论 :对AMI患者给予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在早期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蛭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蛭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水蛭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水蛭素50 U·kg-1、阿托伐他汀1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管内皮的作用。方法将60例OMI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C)组和阿托伐他汀(P)组,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比较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表达及内皮依赖性扩张百分率(FMD%),和非内皮依赖性百分率(GTN%)。结果P组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TC含量较治疗前下降29%,LDH-C下降35%,HDL-C升高3%,但甘油三酯(TG)水平无明显变化,内皮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GMP-140表达受到抑制,而这种表达抑制与血胆固醇水平的改变无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脂及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达而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调脂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逐渐被公认,如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降低总死亡率。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效益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中血脂、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即常规组,应用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ACE-Ⅰ类等)24例,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即联用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用Greiss法测定NO,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联用组改善更为显著;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5例)与常规对照组(35例)。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分别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硝酸甘油的反应(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UA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于华  蔡尚郎  李天东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6):492-494,49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用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55例住院病人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及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的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治疗。一般治疗组(A组,38例)继续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B组,38例)、雷米普利(C组,38例)和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组(D组,41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雷米普利5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10mg和雷米普利5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变化百分率,以此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参数。结果治疗后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D组与B、C组相比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在加压后有显著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17、385.90,q=17.77~56.50,P〈0.01);B组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在加压后和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1.58、0.4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雷米普利均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NO、hs-CRP、FM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分别为(3.76±0.31)、(1.55±0.29)、(2.12±0.22)mmol/L与对照组(5.03±0.46)、(1.93±0.34)、(2.86±0.25)mmol/L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HDL-C为(1.56±0.3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22)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为(105.25±9.34)μbmol/L与对照组(93.13±8.44)μbmol/L比较显著较高,Hs-CRP(2.16±0.66)mg/L与对照组(3.85±0.60)mg/L比较显著较低(P<0.05),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均可降低血脂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而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因调脂作用而广泛应用,在预防与治疗心脏病疾病,改善预后方面日益受到重视[1].研究[2]证实,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90例AMI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烟酸缓释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猝死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8.9%)、房颤(6.7%)、心力衰竭(15.6%)、心肌梗死复发(4.4%)以及猝死率(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28.9%、33.0%、17.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TC(3.42±0.85)mmol/L、LDL-C(1.72±0.53)mmol/L、TG(1.40±0.27)mmol/L、Lpa(146.0±72.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21)mmol/L、(3.64±0.96)mmol/L、(3.68±0.95)mmol/L、(288.5±92.1)m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MI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抑制炎症因子的激活,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疾病。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的高血压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太大改善,而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非创伤性血管内皮功能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可以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2.
荆素敏  陈魁  何飞 《中外医疗》2013,(25):57-58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检验阿托伐他汀有无降脂外作用的假说。方法 116例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疗程8周,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8周前后的变化。结果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组患者内皮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的疗效。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接受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20 mg,1次/d,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量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结果:80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脂水平、hs-CRP、E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64)和辛伐他汀组(n=64),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并应用高频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作用相似.治疗后两组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阿托伐他汀组强于辛伐他汀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LDL-C及TG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本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分成两组各24例,实验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术后给予40mg,连服1月,qd,之后长期服用20mg,q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qd,po,长期服用。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半年对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和随访,观察血脂变化。结果术后3d,实验组CK、CK-MB、LD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1月、术后3月及半年实验组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心肌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降低血脂,避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当代医学》2021,27(33):110-112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疗效、内皮功能、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D、NO高于治疗前,ET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健康青年人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35例健康医务人员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天、3天、1周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NO;ET-1;CRP水平。结果①治疗1天后即有TC下降。②治疗1天后NO即升高,ET-1、Hs-CRP水平下降。③治疗1天后肱动脉基础血流量、反应后充血血流量;治疗1周后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升高。④基础血流量及反应充血后血流量与NO呈正相关,与ET-1呈负相关。FMD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⑤CRP下降与胆固醇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可出现降脂作用。②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使NO明显升高,ET-1及Hs-CRP水平明显下降。③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改善肱动脉的血流量,1周后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④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降低Hs-CRP独立于调脂作用,内皮舒张功能的改善与NO升高有关,与ET-1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辉  孙文东 《当代医学》2009,15(24):9-10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观测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年龄小于45岁无动脉硬化、无高血压、胆固醇的水平正常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I组为治疗组(6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II组为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用药前后的肱动脉在测值为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的内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一年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的内径变化率明显增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无动脉硬化、无高血压的既往史及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亦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兔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 mg/ (kg·d) 或20 mg/ (kg·d) ],通过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添加了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促微血管添加剂 (EGM-2 MV single quots) 的内皮细胞基础培养基-2 (EBM-2) 中,进行循环内皮祖细胞培养,1周后,贴壁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异凝集素 (FITC-UEA) 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Dil-acLDL) 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记数.结果 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明显增加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为 (321.44±30.27) ,比对照组 (211.17±18.65) 和大剂量组的 (240.29±44.37) 明显增多 (P<0.05) .大剂量组比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增加心肌梗死后兔外周血循环内皮组细胞的数量,而且这种作用不依赖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但是加大剂量并不能进一步增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李迪  陈安 《安徽医学》2015,(3):322-32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片,观察组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复合制剂连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测定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水平,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与脑梗死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能有效调节血脂,改善内皮功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