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考察痛痒消洗剂的急性毒性和刺激性.方法 以痛痒消洗剂为实验药品,以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其过程为先给大白兔局部脱毛,涂药,24 h后洗去残留药物,再观察涂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以及大白兔的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等.结果 所有实验大白兔在实验期间涂药部位未出现红斑和水肿;实验大白兔无体质量减轻及死亡发生.结论 该制剂毒性小,没有皮肤刺激性,适用于临床推广用药.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用药,但是,近几年来很多临床医生和患者都认为中药的价格在上涨疗效却差了许多。本文从中药的产地、品种、采摘季节、用药部位、炮炙方法的不同等几个方面分析影响中药药材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药散剂使用历史悠久,以其剂型特色、制法简单、疗效确切成为中药的代表性剂型之一。中药外用散剂在口腔黏膜部位的临床应用历来较为广泛。由于剂型的特殊,临床用量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共识,而外用散剂处方中多含矿物类生药,因此会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隐患;随着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更新,一些新的粉碎工艺也不断应用于散剂制剂工艺中,但同时带来的相关问题也值得讨论。对上述中药外用散剂的剂量、安全性、工艺合理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为其规范临床应用、确保用药安全、进一步新药开发等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医徐大椿说:“用药如用兵”,可见用药的重要性。如果放松中药质量,不但影响疗效,甚至会引起事故的发生。临床常见的影响疗效有几个方面:一、中药鉴定的正确与否:正确鉴定中药材是提高中药房工作质量的首要问题,也是其它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如  相似文献   

5.
由对国内外毒性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探讨毒性中药在临床应用上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临床科室灭菌物品无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中指出 :“置于容器中的无菌物品 (棉球、纱布等 )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2 4h[1] 。但在实际工作中灭菌容器内的无菌物品能否 2 4h内都能保持无菌 ,还存在什么问题 ,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避免污染 ,这是一个保证医疗安全、预防医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2 0 0 0年 7月和 11月 ,我们对本院临床科室的五种灭菌物品容器无菌情况进行了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灭菌物品 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病三科不锈钢容器内的纱布、凡士林纱布、玻璃空针、手套、换药盘 ,其中手套与换药盘事先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神经根型颈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综合征患者,对照组52例单纯临床用药治疗,治疗组54例临床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对颈椎部位进行治疗。结果:临床用药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日本医药学家森时孝等人对因使用化妆品不当、手术炎症、老年斑等黑色素结斑症治疗,多在用药二到五个月内治愈。治疗方法是把对丙酰酚配制成百分之一至五的软膏或乳蜜、水剂等每日在患处涂药二至三次,连续涂药两周,用药过程中如有  相似文献   

9.
陈永利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2):1020-1021
中药加工炮制历史悠久,是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中药炮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与疗效。古代是医药一体,很多医家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对药物有深入的研究。他们在运用中药时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如明《医学入门》在述说栀子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时云:“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药适量与醋调成糊状。用时先用生理盐水擦洗局部,再用消毒棉签将调好的药均匀涂于患处,以全部覆盖为度。涂药后以暴露为好,个别易摩擦部位可用无菌纱布包好,每日涂药2次。一般用药24小时,症状开始好转,3-8天愈合。  相似文献   

11.
卢美娇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913-1914
中药临床药学是一门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是介于中医各科治疗学和广义的药物学之间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问题。中成药临床疗效评价,是指导合理用药的基础和前提,并具有决策性的作用。针对目前基层医院技术设备的不完善,中药药剂人员知识的参差不齐,在此对中成药临床药效评价的思路、内容方法进行讨论。1目前基层医院开展中药药效评价面临的问题中成药新药的品种和数量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临床新药的应用,需进行详细的观察总结,以便为今后合理地使用提供信息;基层医院技术设备落后,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药外用及适当配合西药治疗中小面积Ⅰ°~Ⅱ°烧伤63例,均在l~4周内痊愈。方法:大黄15g 龙骨15g 乳香9g 没药9g 川柏30g 三七3g 冰片O.6g,研成碎末用芝麻油调成糊状。创面适当消毒后,用消毒毛笔将中药涂于创面,每日4~5次。有水泡的用无菌针头剌破后涂药;有少量分泌物者擦净后继续用药;分泌物较多者可直接将药末撒于创面。涂药后,浅度创面2~3天中药变干,一周便自动脱落而愈;Ⅱ°创面逐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也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查阅近年来医学期刊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对儿科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认为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组方与成分复杂、易过敏、辨证错误、使用不当等。解决的措施应当是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安全性;用药过程中明确注射剂组方及药物成分,严格控制用法用量;辨证用药,避免联合用药;用药后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4.
肌肉注射后热敷时间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临床治疗中,肌肉注射是一条重要的用药途径,如长期多次注射,注射部位就会形成硬结,它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同时局部会有强烈的痛感,尤其是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等药物如多次注射极易造成局部硬结。对此现象我们护理人员往往会嘱咐病人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但热敷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硬结还会长久留下。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球范围内不合理用药现象都很严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中有10%~30%是源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可见合理用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是医药工作者的职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药的临床应用各环节入手,涉及辨明品种、选择适当的炮制品、严格遵循用药剂量、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要适宜、中西药配伍要得当以及中药师调配和发药要细心等方面,探讨在临床使用中药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希望引起医师、药师和患者的关注,为临床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品是将中草药材进行工艺加工后得到了中药产品,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中药炮制品质量下降成为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受到了临床的关注。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其临床疗效,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确保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保障。本文以下就对中药炮制品检验中出现的主要不合格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以此来确保中药炮制品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中药注射剂应用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3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病例中性别、年龄、发生时间情况,并分析发生部位与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剂型情况。结果 38例不良反应患者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年龄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部位来看,用药部位局部最多,其次为皮肤,其他则比较少见;从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剂型来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最多,其次为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血塞通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尽管不高,但应加强重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年龄与发生时间来看,老年人容易发生,发生时间集中在30 min-5 d,而且发生部位与中药剂型比较突出,临床应加强重视,针对性处理,才能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89年4月~1990月8月门诊采用50%三氯醋酸溶液治疗62例尖锐湿疣,经临床观察,近期疗效较为满意。 1 方法:先用地卡因或利多卡因行粘膜麻醉,后用蘸有50%三氯醋酸液的棉签涂擦湿疣,使表面变为灰白色,组织稍变硬,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去多余药液。涂药时注意保护好正常组织。 2 结果:用药后隔日见湿疣组织大部脱落,仅表面留有白色腐蚀后膜状组织。一周后用药部位疣状组织全部脱落,仅2例底部宽,病变部位有充血,其余病例粘膜光滑。用药当时有烧灼感,10~30mim消失,不影响劳动,愈合后不留疤痕及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笔者对《中华本草》进行逐条筛选,共整理出植物皮类中药604味,发现其在药性、功效、主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揭示该类药物主治与药性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思想。方法:将主治、用药部位、四气、五味、毒性等基础数据录入到SPSS22.0软件包中,通过交叉表分析法,将主治定义为名义变量,分别计算植物皮类中药主治与用药部位、四气、五味、毒性间的列联系数,确定主治与药性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此类药物的主治与药用部位、四气、五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毒性无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该类药物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与各类主治的病因病机分析、辨证论治以及遣方用药的原则相符。结论:通过以上研究,使植物皮类药物的药性、功效和主治特点更加明确、科学、客观,对用药机制的分析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药药性是决定临床用药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刘晓峰  杨晓钟 《河北医学》2013,19(3):439-441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为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和住院部335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到不良事件210例,发生率为6.27%,双黄连注射剂、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大,主要为用药部位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与全身性损害。用药不合理、性别、过敏性疾病、合并中药注射剂种数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范围广、比例高等特点,集中体现在用药部位损害与胃肠部位损害,用药不合理、性别、有无过敏性疾病、合并中药注射剂种数为主要危险因素,要积极加强预防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