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吞咽障碍是脑性瘫痪的常见症状,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综述旨在阐明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异质性,可应用进食能力分级系统、吞咽障碍调查表等结合X线透视吞咽检查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针对性地采用体位管理、食物性状调整、口腔感觉运动训练、肉毒毒素注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肌群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2020年12月治疗的76例脑性瘫痪合并吞咽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吞咽肌群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测定两组吞咽功能,评价干预效果,并记录干预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期间均未发生喉痉挛、血压波动、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脑性瘫痪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肌群训练可有效减轻吞咽障碍,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学龄前S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运动训练3个月,观察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3个月.观察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智力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平衡控制功能。结果:两组Berg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 m步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跨步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步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平衡控制功能,改善患儿步行能力及步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任务导向性训练(TOT)治疗脑性瘫痪(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为TOT在CP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ProQuest、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北医搜索等数据库有关TOT干预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s)。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2年3月10日。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BS)评分、儿童生活功能评估量表(PEDI)评分和“起立-行走”测试(TUG)时间。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型数据采用均数差(MD)、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以I^(2)和P值评估异质性。若各研究之间具有同质性或异质性较小(I^(2)≤50%,P≥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各研究具有异质性(I^(2)>50%,P<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果:最终纳入22项RCTs,共115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79例,试验组5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MFM量表的站立功能得分更高[SMD=0.78,95%CI(0.59,0.98),P<0.00001]、行走与跑跳得分更高[SMD=4.05,95%CI(2.06,6.05),P<0.00001]、GMFM量表总分更高[SMD=10.23,95%CI(7.00,13.46),P<0.00001],PEDI评分更高[SMD=6.87,95%CI(4.19,9.54),P<0.00001]、TUG时间更短[SMD=-3.27,95%CI(-4.84,-1.49),P=0.0002]、BBS评分更高[SMD=5.26,95%CI(4.05,6.46),P<0.00001]。结结论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有效提高CP患儿的站立、行走、跑跳等粗大运动功能,缩短“起立-行走”测试时间,提高平衡功能和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手法介入对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患儿90例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吞咽障碍调查(DDS)第二部分——进食分析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患儿的吞咽障碍评分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手法按摩技术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按入院阶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ADL训练,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后ADL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ADL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干预后ADL评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DL评分组内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ADL训练能提高脑瘫患儿自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8.
对脑性瘫痪患儿坐位姿势矫正的护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奕兰  黄秀瑾 《现代康复》2001,5(10):141-141
  相似文献   

9.
10.
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健  代丽萍 《现代康复》2000,4(1):89-89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的摄食动作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现代康复》2001,5(8):74-7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语言相关肌肉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175例,按入院时间分成研究组(n=88)和常规组(n=87)。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予以语言相关肌肉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语言功能、精细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77%(79/88)高于常规组的74.71%(6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语音语言表达、听觉感受及理解、视觉运动、抓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语言相关肌肉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患儿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及神经发育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7月—2008年6月脑性瘫痪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8个月~5.8岁,平均2.7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9个月~5.8岁,平均年龄2.7岁。两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组加用感觉统合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5次,3个月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Gesell量表测试,观察患儿智能发育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测试5项评分,两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智能发育,是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1]。本组1997年至1998年收治脑瘫患儿13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8例中人男97例,女41例,其中~6月23例,~12月33例,~36月70例,~72月12例。20d1个疗程,本组病例治疗2~12个疗程不等。本组138例脑CT片提示:均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同时都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和异常的姿势反射,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和语言功能障碍。痉挛型80人占脑性瘫病人5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和吞咽协调在改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吞咽协调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吞咽协调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吞咽障碍,从而达到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的目的,促进了患儿的康复,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2013年3—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明确诊断,并收入住院治疗的3—12岁痉挛型脑瘫儿童4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 assessment,GMFM-88项)、足印分析法、10m步行测试(10 meters walk test,10MWT)、1min步行测试(1 minute walk test,1MWT)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项D区和E区评分、跨步长和步宽、10m步行时间及1min步行总距离均优于训练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并提高步行的速度和耐力,有助于患儿适应和参与学校及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6例脑性瘫痪(脑瘫)发音异常患儿进行语音康复训练,寻找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26例患者经过常规、强化语言训练后,误念率降低19%。结果显示语音训练有助于脑瘫患儿改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对延髓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收治的100例延髓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障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吞咽功能等级(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问卷)、营养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吞咽功能等级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NRS2002总分<3分例数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能有效提高延髓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手法训练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是儿童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在治疗中手法训练及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方法有重要的康复促进作用。2004/2007年我科收治脑性瘫痪患儿,经采用此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磊  韩晓蓉  于成文  孟黎萍  黄蒙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63-4163,4165
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大脑受损和受损后继发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1/3~2/3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对180例患儿进行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疗效显著。语言障碍干预越早,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