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2.
李春彩  张艳 《淮海医药》2012,30(5):460-461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我国传统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4大疑难病之首,近年逐渐呈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明显三高现象[1]。目前,幸存脑卒中患者中50%~70%都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日益更新,如何更为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  相似文献   

3.
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患者92例,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康复训练1次/d,20次/疗程。采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92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病后≤1mon与≤3mon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期辨证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至上饶市中医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分期辨证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巴氏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辨证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肢体神经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以临床药物治疗而不给予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选前24h及治疗后的6~8W进行测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2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经6~8W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巴氏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治疗脑出血患者并配合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的患病率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现代医学诊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虽病死率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约  相似文献   

8.
9.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 ,肢体功能的恢复特别是下肢功能恢复的程度决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综合运用促通技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6年 8月 ,收治住院偏瘫患者 82例。其中男 60例 ,女 2 2例。年龄 3 0岁以下者 3例 ,40岁~ 60岁者 67例 ,61岁以上者 12例。从发病到开始康复时间 1个月以内者 2 7例 ,2个月~ 3个月者 45例 ,4个月~ 6个月者 5例 ,6个月以上者 5例。住院康复时间 :3个月内者 5 0例 ,4个月~ 6个月者 2 0例 ,6个月以上者 12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开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运动疗法。结果两组康复前的上肢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康复后都有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前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康复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强制运动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作业疗法治疗。强制运动治疗组同时采用强制运动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强制运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制运动疗法结合作业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69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禁用其他抗痉挛药物,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痉挛,Fuge-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中药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3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科收治的3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于入院时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治疗仪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和再生功能,促进患肢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快患肢的康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提高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21例)、试验2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3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试验2组行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未行t DCS治疗,对照组未行t DCS和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试验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1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结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短期疗效.方法 6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加用PNF治疗;B组加用rTMS治疗;C组加用PNF和rTMS治疗.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中频脉冲治疗同时配合早期康复锻炼的临床价值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2.63±4.05)岁,仅接受中频脉冲治疗。观察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9.
20.
神经松动术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同时运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周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3周后上肢FMA评分分别为(52.41±2.27)分、(39.48±4.42)分;STEF评分分别为(59.41±3.02)分、(47.73±2.62)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