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超  王玉珍 《河北医药》2015,(1):108-110
肠道菌群与人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正常菌群在消化、免疫和抗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菌群失调更是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组成、数量、与疾病的关系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做一综述。1胃肠道菌群的概况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成人胃肠道中定植着1 000~1 150种菌种,微生物数量多达1 013~1 014个,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以上[1],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人体共同演化,且绝大多数微生物菌群定植于人体黏膜部位。这些微生物是机体产生免疫效应及代谢稳态等多种生理学反应的重要基础。大量研究表明黏膜表面微生物菌群和宿主发生下游免疫应答存在相关性。但目前为止,关于微生物菌群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精准信号分子传递机制仍处于研究起始阶段,成为近年来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病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菌群微生态环境,包容80%以上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根据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将其分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微生态学认为,当人体肠道内栖息的有益菌群在数量上占优势时,有利于人体保持健康。通常情况下,健康人肠道菌群的组成相对稳定,但也随着季节、年龄、饮食、疾病、用药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所引起的病理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衡,包括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具有屏障、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均伴随有肠道菌群失调症.发酵食品是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是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为了充分认识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保证发酵产品质量稳定,寻找有效的微生物分离、分析方法 尤为重要.本文在简单论述流式细胞技术、PCR-DGG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焦磷酸测序技术等微生物分离分析方法 的基础上,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该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力,以期为肠道菌群和发酵食品微生物的分离、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对肠道微生物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发现益生菌在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发现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在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疾病防治和保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体胃肠道内存在着约10^14个微生物,其中细菌有超过1000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而复杂的开放式微生态环境!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会与外界环境及人体建立起一个动态的平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平衡的肠道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一旦肠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轻则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则影响免疫系统,甚至诱发癌症。此外,肠道菌群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肥胖、结肠癌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婴儿时期,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一直处于非随机的动态变化中。此期间,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噬菌体在肠道中含量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多样性。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之间互相影响,直到两岁形成类似于成人的、稳定的肠道菌群结构。因此探究婴儿时期人类肠道菌群与噬菌体的动态平衡与相互作用,可以分析噬菌体驱动对肠道微生物组的重构作用,以及噬菌体在肠道中的其他潜在作用。在肠道中噬菌体和宿主菌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成为肠道微生态协同进化的要素。本文对婴儿肠道菌群与噬菌体的动态平衡和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亦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认为,其发病是环境、易感基因和肠道微生态3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要素使IBD成为一种适合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高优先平台。最近,肠道菌群的图谱分析将IBD的发病机制与菌群各组成部分特征的改变相联系,进一步支持"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改变能形成IBD"这一观点。该文回顾性分析有关IBD患者体内微生物的研究文献,综述肠道微生态失衡对IBD的多方面影响,以动物模型和临床验证资料阐述不同的治疗方法改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李文杰  林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486-3490
益生菌是一类活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大量摄入能够使人体肠道菌群正常化,并对健康有潜在益处。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于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而导致器官组织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有研究证实其发生与菌群失调有关,传统的自身免疫病治疗药物常引发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使得疗效受限。益生菌已被证实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益处,且具有菌株特异性,探究益生菌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是目前一大焦点,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是指能促进人体正常菌群恢复正常状态的制剂。亦称肠道菌群失调矫正剂,多由对人体有益的活菌制成,简介如下。 1 微生态制剂简介人体内携带大约12000余克的微生物,其中寄生在肠道中约有1000克,这些微生物分别粘附在机体相应器官、组织的特定部位,它们能在人体内长期定居和繁殖,有防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袭机体致病的作用,还有抑制致病菌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对人体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生存的状态,即微生态平衡,当这种平衡打破以后。致病菌的过度繁殖或有益菌的减少,人体就会生病,医学上称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是具有维持人类肠道菌群平衡及对人体具有潜在健康促进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张琳 《中国药店》2023,(12):74-77
<正>生命早期1000天(0-3岁)是人体肠道微生态建立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期肠道微生态的建立伴随全身/局部免疫系统、营养/能量代谢的模式建立。在生命早期,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和发育受很多因素影响,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抗生素的应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人是一个超级生物体,肠道是与人体外界相通的最大器官,它聚积着庞大的微生物组群,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急性发热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其主要特征为免疫紊乱和全身性血管炎.以婴幼儿多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与感染、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KD病人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了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和自身免疫激活.作者对KD的肠道菌群研究做一综述,探讨菌群干预作为KD...  相似文献   

14.
邹勤 《家庭用药》2009,(1):42-42
益生菌系具有维持人类肠道菌群平衡及对人体具有潜在健康促进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肌肉减少症和癌性恶病质会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肠道微生物参与了肌肉减少症和癌性恶病质的发生发展。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望成为防治肌肉减少症和癌性恶病质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肠道微生物与肌肉减少症、癌性恶病质的关联,介绍益生菌和粪便菌群移植对肌肉减少症和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调节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的正常菌群 ,其中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群 ,能使糖类发酵 ,产生大量的乙酸和乳酸 ,从而抑制具有潜在致病性的肠杆菌等的生长与繁殖 ,逐渐达到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肠道正常菌群数量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当菌群失调时还可引起肠道甚至全身疾病。近年来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相继开发出众多微生态调节剂 ,用于恢复和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 ,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目前国内微生态制剂的药品、保健品繁多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所以如何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常用的微生…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是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总称,肠道菌群目前已成为医学界热门的课题。近年来全球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口服降糖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证据表明,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组,从而改变胃肠道代谢物以改善宿主健康。尽管肠道菌群、菌群代谢物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很复杂,但了解降糖药物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对于优化治疗至关重要,对2型糖尿病中益生菌治疗和肠道菌群移植具有指导意义,现就肠道菌群与降糖药物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肠道菌群紊乱与机体多种免疫失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代谢综合征等。正是由于肠道菌群的稳定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肠道微生态药物已经成为了现在研究与发展的热门产业。本研究挖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现可用于治疗Treg缺失免疫缺陷病的益生菌和天然产物。方法利用16S r DNA测序技术对Treg缺失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检测;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模型小鼠肠道菌群代谢组谱的变化;用分子生物学、基因敲除小鼠等研究益生菌和代谢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在Treg缺失介导的免疫缺陷病模型小鼠上,肠道菌群发生了严重的紊乱。根据肠道菌群和代谢组谱的变化,选择罗伊氏乳酸杆菌(L. reuteri)和代谢产物肌苷处理Treg缺失小鼠,L. reuteri和肌苷通过激活腺苷受体A2AR抑制了Treg缺失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肠道菌群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以及产生的许多独特代谢产物,可以作为新型天然药物的重要源泉,用于发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新型益生菌和活性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人体胃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 人类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至几年内经历了快速的动态变化, 这种进化驱动过程有助于肠道内环境稳态形成及肠道免疫 系统发育,并与神经系统相互影响。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神 经系统发育的“时间窗”基本一致,早期的菌群失调可能会 影响大脑的发育,造成远期神经精神疾病患病风险升高。 本文主要回顾肠道菌群早期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及讨论肠道 菌群与神经发育的关系,包括生物模型的意义以及肠道菌 群影响神经发育的途径,总结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发育障 碍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汤韧  刘祖雄 《医药导报》2005,24(8):657-659
微生态制剂是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将活的正常菌群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生物制品,用以补充和充实人体微生物群落,纠正微生态失调,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物质。在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的各种儿童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微生态制剂疗法以其高效、低毒、不会引起细菌耐药性等优点,为儿童的各种急、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