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替莫唑安(TMZ)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6 a间4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均为EP(依托泊苷+顺铂)或者IP(伊立替康+顺铂)标准化疗方案6~8疗程,胸部放疗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常规分割1.8~2.5 Gy/次,病灶PGTV 50.4~66 Gy,出现脑转移后判定为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对照组(拓扑替康单药)20例:拓扑替康(1.3~1.5)mg/m2 D1~5,3周一疗程;实验组(阿帕替尼+替莫唑安)21例:阿帕替尼500~625 mg/d,替莫唑安(150~200)mg/m2 D1~5,3周一疗程,直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2组病例均序贯全脑放疗PCTV 30~36 Gy,转移灶PGTV 54~66 Gy,常规分割1.8~2.5Gy/次。比较2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肿瘤标记物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6个月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0.0%和7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0... 更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84-87+封三
目的 通过三种不同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或阿帕替尼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经病理确诊且临床分期为ⅢB~ⅣB 期9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化疗组、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及化疗联合射频组,每组各30 例。化疗组采用PP(顺铂+培美曲塞)方案,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在PP 方案化疗后3 d 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化疗联合射频组予PP 方案化疗结束后3 d 行射频消融术。比较各组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结果(1)肿瘤控制率:化疗组与化疗联合射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化疗组、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及化疗联合射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进展生存期: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与化疗联合射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分别与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及化疗联合射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时间:化疗组分别与化疗联合射频组及化疗组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组与化疗联合射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非小细胞癌采用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或阿帕替尼治疗,相对于单一化疗而言,疗效确切,有效率高,生存时间久,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8例,依照就诊时间先后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探讨,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交替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缓解率与控制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交替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61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每日服用阿帕替尼。结果治疗后两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7.42%、53.3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77%、93.33%,两组患者客观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8)。并且加用阿帕替尼并没有出现患者不耐受的情况。结论阿帕替尼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04-10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筛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45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观察组予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对照组予埃克替尼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27%、65.2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5.45%、91.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4级高血压和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1~4级消化道反应、皮疹、肝功能损害、乏力、手足综合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严重不良反应(3~4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安全性可接受,但尚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漳州市医院收治的30例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基础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阿帕替尼每天用量为500 mg或者250 mg,化疗时主要根据患者体表面积给予多西他赛或替吉奥进行单药化疗,每治疗周期为28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66.67%)明显比对照组疾病控制率(26.67%)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CA72-4及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72-4及CA19-9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通过药物可缓解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SOX化疗对Ⅲ~Ⅳ期胃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Ⅲ~Ⅳ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化疗组接受SOX化疗治疗,联合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SOX化疗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及治疗前后血清SIL-2R、VEGF水平。结果化疗组和联合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7.50%(23/40)、87.50%(35/40),联合组疾病控制率较化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SIL-2R、VEGF水平均较前降低,联合组较化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SOX化疗可有效提高Ⅲ~Ⅳ期胃癌患者疾病控制率,降低患者血清SIL-2R、VEGF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4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一线均使用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6疗程,病情进展判定为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分为对照组(拓扑替康)20例:口服拓扑替康1.4 mg/m2 d1~5,3周一疗程;实验组(阿帕替尼+伊立替康)22例:口服阿帕替尼500~625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伊立替康150~180 mg/m2 ivgtt d1,3周一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水平、肿瘤标记物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6个月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0.0%和72.7%,6个月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5.0%和45.5%,2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9.2±3.1)个月和(12.6±6.8)个月,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6.2±5.1)个月和(10.2±6.9)个月;2组ORR、DCR、PFS、O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实... 更多  相似文献   

9.
任超  凡治国 《黑龙江医学》2019,43(7):767-76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来安阳市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50.00%)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与对照组(3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的具体措施与取得效果。方法将吉林市中心医院在近年来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给予对照组应用紫杉醇单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患者的如下指标:MMP-9、VEGF、CYFRA21-4、CEA,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血清学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52.50%)高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VEGF、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XELOX方案联合或不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35例一线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30例一线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化疗组。在治疗开始前及经过2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统计病人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60.00%vs 23.33%)、疾病控制率(88.57%vs 50.00%)均优于化疗组(P<0.01)。截至随访时间,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9个月(95%CI:0.679~2.38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95%CI:0.689~2.699)。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个月(95%CI:0.420~1.47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95%CI:0.371~1.45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生存时间优于化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相似,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任意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化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8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1.43%(30/42),高于对照组的47.62%(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VEGF和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以及延长生存期,其效果优于单纯紫杉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事件。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或单药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治疗情况;另筛选出同时期未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化疗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4%,其中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8%。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6.5%)等血液学毒性及手足综合征(38.5%)、恶心呕吐(34.6%)、高血压(32.7%)等非血液学毒性;两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乏力以及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高血压、蛋白尿以及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57.7%)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疾病控制率(68.4%)高于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磺酸阿帕替尼临床应用中,根据适应证选择患者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一线化疗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0月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经含铂类药物为一线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90例。其中培美曲塞组46例、厄洛替尼组44例。培美曲塞组采用500 mg/m2静滴,21 d一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餐后2 h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PFS、M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厄洛替尼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在改善患者综合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各异,两者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厄洛替尼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VAP方案化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盐酸埃克替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疾病控制率及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4~+、CD4~+/CD8~+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可有效提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改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效果优于常规VAP方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聂俊丰  王翠英 《河北医学》2012,18(9):1203-1205
目的:比较分析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15例接受放疗同步联合化疗(PTX+DDP+VP-16)方案化疗:患者于前3个周期给予PPE方案化疗,从第4周期开始实施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再巩固2-4个周期.另15例患者则接受放疗序贯化疗(序贯组):应用PPE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进行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巩固化疗4个周期.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和76.1%,同步组疗效优于序贯组(P<0.05);而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同步化疗较序贯化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Ⅲb~Ⅳ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个月;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YFRA21-1、LDH水平以及NL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Ⅲb~Ⅳ期NSCLC患者,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中位生存期,以及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LDH水平和NLR,其效果优于单纯GP化疗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92-493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厄洛替尼与贝伐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探索肺癌治疗新模式。方法:将选取的76例晚期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单纯给予150mg厄洛替尼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即厄洛替尼150mg/d,贝伐单抗15mg/kg。21d为1周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FS:(15.7±1.5)月VS(8.1±0.9)月;DCR:92.10%VS 65.79%;ORR:65.78%VS 47.37%;毒副反应发生率:65.79%VS 94.74%。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厄洛替尼治疗中加用贝伐单抗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经一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46例,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阿帕替尼组)24例,对照组(化疗组)22例。均接受至少2周期的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观察毒副反应。结果:两组对比RR(χ~2=0.033,P=0.875)和DCR(χ~2=0.763,P=0.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FS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5,P=0.041);毒副反应方面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呕吐、脱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mOS和化疗对照组相当,mPFS延长,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