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血尿10月余来诊。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抗炎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但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CT 检查显示膀胱肿瘤。门诊以膀胱癌收入院。体检:体温、脉搏正常,血压20.0/14.0kPa(150/105mmHg),一般状态尚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未触及,肾区无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有压痛,无包块。外生殖器与肛门等未见异常。腹部 B 超,肝脾不大,腹膜后未探及肿物。临床诊断: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见肿物位于膀胱顶部,质硬,与腹膜粘连。钝性分离后,切开膀胱,将肿物连同部分腹膜一并切除。病理报告:肿物突起于 相似文献
4.
5.
6.
7.
<正> 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系一罕见疾病,我们在1982年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例1:岳×,男,42岁,住院号17524,因间歇性肉眼血尿伴尿痛二年,近来发作频繁、症状加剧,并有尿频及下腹部隐痛,于1982年8月20日入院。检查: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不大。下腹正中可触及一5×5cm 的不活动肿物,质硬。肛诊直肠光滑,未见血性物。化验:尿红细胞(+++),蛋白(±);血常规,白细胞8200/mm~3,尿素氮12毫克%;大便正常,肝功正常;尿中未查到结核杆菌;超声波及同位素肾图显示双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8例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并对细胞角蛋白广谱(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2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等指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阿辛蓝(AB)、过碘酸雪夫(PAS)特殊染色.结果: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圆形、胞质内含大量黏液,形成圆形黏液滴,推挤细胞核至一侧,呈印戒样外观.特殊染色AB及PAS全部阳性;免疫组化结果Ckpan及癌胚抗原(CEA)8例全部阳性,CK7 、TTF-1及VEGF阳性7例,CK20阳性1例.结论: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其中TTF-1、CK7及CK20有助于鉴别肺原发与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SR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SRC和518例非印戒细胞癌(NSRC)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SRC女性发病率为44.1%,明显高于NSRC的27.2%(P<0.05);SRC胃下部发生率为60.3%,明显高于NSRC的43.8%(P<0.05);SRC易浸润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突破肌层者少于NSRC(P<0.05);SRC易形成脉管癌栓。而在年龄、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SRC好发于女性,胃下部多见,易在胃壁内呈弥漫性生长和形成脉管内癌栓。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7岁,因右下腹隐痛10个月,发现包块月余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腹部平软,右下腹触及6×5×5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轻压痛。于1991年1月在硬膜外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肠系膜根部有3×3cm包块未能切除,银夹标记。术后病理报告: (盲肠)印戒细胞癌侵达全层,上下切缘未见肿瘤。(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化疗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5年内胃镜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136例,其中青年人(年龄≤40岁)的胃印戒细胞癌36例,对其内镜及临床加以分析.结果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胃镜下表现常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进展期按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Ⅳ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胃镜是目前诊断胃印戒细胞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充分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对提高诊断有重要意义.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胃印戒细胞癌在原发性胃癌中占有一定比例,是一类分化差,侵袭力强、易在胃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进展速度快、转移性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和预后较差的一类高度恶性肿瘤,因而,其特殊的临床特点、胃镜表现、生物学特征与行为倍受关注.现就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高,尽早诊断、合理治疗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用于肿瘤疾病诊断常用影像学技术,在鉴别肿瘤性质、明确肿瘤位置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磁共振成像在肾细胞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和限度。方法对41例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患者(A组)和51例其他细胞类型的胃肠道癌术后患者(B组)行PET/CT检查。其中36例经再次手术或穿刺等获得病理证实,55例随访6月以上确诊,测量并比较两组转移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比较PET/CT检查在两组患者中的效用。结果 A组最终确诊31例转移,10例无转移,PET/CT真阳性23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9例,假阴性8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0.0%。B组25例阳性,26例阴性,PET/CT检查真阳性为2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为23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8.5%。两组转移瘤SUVmax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T/CT检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的假阴性高于其他细胞类型的癌,因此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MCTO)为育龄女性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属生殖细胞来源,由内中外三种胚层组织构成,其各成分均可癌变或与其他恶性上皮肿瘤并存.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率极低(0.17%~3.00%),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因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以术前发现,故容易误诊.临床上畸胎瘤恶变以鳞癌最常见,腺癌变次之,其他如肉瘤、未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53和HER-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0例胃印戒细胞癌p53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53和HER-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33%(29/60)和23.33%(14/60)。p53和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P>0.05)。结论 p53和HER-2蛋白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的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