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rh BMP-2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预防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伤椎骨缺损及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12诊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同种异体骨与rh BMP-2人工骨打压植骨。结果 38例获得24~35个月随访,平均27.3个月。术后1周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与rh BMP-2人工骨伤椎内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满意,较单纯同种异体骨植骨能有效减轻伤椎骨缺损程度并较好地维持伤椎高度、预防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总共随访到96例病例。28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68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侧伤椎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其中38例植骨材料为人工骨,30例为自体髂骨植骨。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严重性评分标准(thoraco lumbar injury severityscore,TLIS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胸腰段后凸Cobb′s角,前后椎体高度比,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比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组高度丢失多,术后Cobb′s角的矫正能力差,应用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固定重建了椎体的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稳定性,可有效的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3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结合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断钉病例。结论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无断钉、断棒。结论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骨折,术中伤椎复位满意、术后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好,有利于伤椎骨折愈合和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治疗的3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2~49岁,平均34.7岁。对其在伤椎及上位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或置椎间融合器。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后2周可下床锻炼,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结论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创伤小,能较大程度的恢复骨折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角,为脊柱生物力学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经后路减压,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横突间或者椎间植骨,恢复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的椎体。结果经过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8个月对比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伤椎复位较好,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06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的45例AO分型中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结果 45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退钉、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效现象。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有效维持伤椎复位后的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5-01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的48例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组24例,Wiltse组24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48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4个月,平均26.5个月。与Wiltse组比较,经皮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经皮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Wilt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肯定,但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术后远期疼痛缓解更明显且功能恢复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2—2017-02诊治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29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长节段组),3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短节段组)。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与短节段组相比,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长节段组术后1周、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且长节段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较术后1周的矫正丢失程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固定效果好,可减轻术后骨折部位疼痛;虽然降低了固定节段的脊柱活动度,但对腰椎活动度影响不大,稳定的伤椎固定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8—2014-08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4.6(9~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脊椎稳定结构破坏小、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10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B组行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末次随访时腰背痛发病率以及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后路单运动单元与双运动单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6-01诊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单运动单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2例(观察组),采用双运动单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及术后1年ODI指数,以及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18)个月。2组术后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及术后1年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单运动单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固定节段少、创伤小,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同时又可提供与短节段固定相当的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50例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内固定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随访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内固定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内固定1周后,两组与术前比较,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低于内固定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内固定前,P0.05,而两组间内固定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8个月,观察组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分别为2.1°±1.7°、2.3%±1.4%,与对照组的2.0°±1.8°、2.4%±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说,应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椎邻近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白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撬拔伤椎后植骨置钉,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67例患者获得平均(25.3±1.4)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肺栓塞、螺钉断裂松动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骨密度平均T值为(–2.8±0.3)SD,较术前的(3.8±0.3)SD明显改善(P 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伤椎前缘及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亦明显优于术前(P 0.05)。结论伤椎邻近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强化了螺钉抗拔出能力及伤椎置钉固定的效果,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明显缓解疼痛症状,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对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8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50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10例,长节段固定18例,随访时评价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并统计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评分。结果多节段固定在预防脱位防止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后凸角度丢失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伤椎复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在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尤其在合并严重脱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5例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14. 6±1. 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Frankel分级:6例术前D级者末次随访均恢复为E级; 19例术前E级者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对照组Cobb角、各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但不能有效地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和后凸畸形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伤椎植骨与否对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4-01—2016-09诊治的63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采用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伤椎植骨(植骨组),28例未植骨(未植骨组)。结果 63例均获得随访,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28)个月,未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30)个月。于术后12~2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继续随访3个月复查X线片或CT片。植骨组与未植骨组术后即刻、取出内固定前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优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实现充分骨性愈合,在脊柱前中柱重新建立稳定性并再次形成支撑力,防止椎体高度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伤椎椎体内自体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及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6例。根据AO分型,A2型18例,A3型8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10例。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ASIA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和矫正角度均无明显丢失。全组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ASIA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和内固定松动迹象。结论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