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髋臼后柱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临床应用髋臼后柱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6具成人骨盆标本,行后柱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分别测量螺钉与水平面的夹角、与矢状面的夹角、钉长,以及使用三维CT重建图像测得拉力螺钉的最大直径等。结果对于髋臼后柱骨折,拉力螺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9.7°±2.3°、与矢状面的夹角为8.0°±2.5°,最窄处直径为(9.0±1.0)mm,平均钉长为(11.7±0.5)cm。结论髋臼后柱骨折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结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5-10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前柱钢板加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价标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8例均为单一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180~1 200 ml,平均33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骨折均愈合,髋臼前后柱骨折均复位良好,髋臼后柱拉力螺钉位置理想。复位标准按照Matta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87.5%。2例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30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83.3%。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从骨盆内侧面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四方体及后柱,并直视下复位髋臼前后柱骨折,前柱钢板+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围术期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或改良Stoppa联合髂腹股沟入路外侧窗(髂窝入路)治疗的42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8岁,平均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5 d,平均6 d。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20例,前加后半横行骨折15例,T形骨折7例。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情况等。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d’Aubigné-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900 m L,平均输血量400 m L,平均引流量110 m L,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术中发生4例闭孔神经牵拉伤,2例髂外静脉损伤;术后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6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异位骨化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定:优21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88.1%。根据X线片及临床表现判定髋臼骨折愈合时间为3.5~8.0个月,平均5.1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Merled’Aubigné-Postel标准评定:优20例,良1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或联合髂窝入路治疗大部分双柱、T形及前加后半横行骨折,能在直视下显露髋臼四方体,并易于在真骨盆缘以下放置支撑钢板对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从而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於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逆行法沿后柱中心打入一克氏针,其从髂窝的穿出点为P点,作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基底下缘,由P点向AB作垂线,与AB相交于D点,然后测量以下数值:1.测量AB、AD、PD的距离;2.测量仰卧位时后柱克氏针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与矢状面的夹角β;3.测量髋臼后柱截面的半径;4.测量后柱克氏针在骨皮质内的长度。结果PD是AB的中垂线。PD的距离男性为1.62±0.23cm,女性为1.51±0.10cm;夹角α男性为24.3±2.0°,女性为24.0±1.3°;夹角β男性为25.9±3.1°,女性为14.7±2.0°;后柱截面半径男性为10.18±1.24mm,女性为8.57±0.82mm;后柱克氏针长度男性为11.6±0.8cm,女性为10.2±0.5c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数字化寻找经髂骨顺行拉力螺钉最佳位置,以期获得一种新的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40例成年人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42.51±9.16)岁,进行骨盆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中构建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模拟置入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在Solidworks软件中进行拉力螺钉最优钉道的确定及相关参数的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的拉力螺钉长度和直径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但是左、右两侧间在拉力螺钉的长度和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进针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进针点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和冠状面夹角均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男性的矢状面夹角显著大于女性(P0.05)。左右两侧间在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获得了经髂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最佳位置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可为经皮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入前柱,由耻骨上支前外侧穿出,该穿出点为P,P即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将耻骨结节命名为A,将髂耻隆起命名为B,测量AB及PA的距离,并观察该斯氏针的方向。[结果]最小截骨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该截面平均直径为(4.9±1.7)mm,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86.8±7.2)mm,P位于耻骨上支前缘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A)的距离PA为(2.3±0.4)mm,耻骨结节(A)距髂耻隆起(B)的距离AB为(4.7±0.3)mm,P约为AB的中点,该斯氏针与弓状线平行。[结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P位于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2.3±0.4)mm,该螺钉最大直径为(4.9±1.7)mm,最大长度为(86.8±7.2)mm,该螺钉与弓状线平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数字化技术寻找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理想位置,并测量其相关参数,提高拉力螺钉植入的准确度.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CT扫描的133例266个半骨盆原始数据(男78例,女55例;年龄18 ~ 65岁,平均42岁),生成三维模型.根据骨性通道外周骨皮质与拉力螺钉的关系提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7—2015-07诊治髋臼前柱骨折17例,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髋臼骨折均愈合,按Matta影像学评分评估骨盆前后环损伤复位,其中优1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4.12%。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无复位丢失。结论髋臼前柱骨折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创伤较大,改良Stoppa入路操作相对简单,显露充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髋臼前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82例164个成人半骨盆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男80个,女84个年龄18~80岁,平均(49.1±18.4)岁.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方向以及置入点(A)到耻骨联合(B)和耻骨上支上缘(C)的垂直距离.在相同的三维重建模型上,垂直髋臼前柱前侧面进行模拟截骨,测量截骨面的直径.找出最小的截骨面,用圆盘法测量其直径.结果 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8.16±1.21)mm,最大长度为(109.39±8.95)mm,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9.66°±3.92°、20.81°±4.58°和42.66°±3.23°,AB和AC的长度分别为(18.42±4.82)mm和(17.76±2.63)mm.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长度以及AB的长度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骨面的平均最小直径和最小截骨面的圆盘直径均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结论 所有男性髋臼前柱可容纳6.5 mm的螺钉,但部分女性无法使用6.5 mm的螺钉,且男、女的进针点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31-79岁,平均(58±12)岁。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10例,"T"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旁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中采取拉力螺钉、前后柱螺钉及髋臼下螺钉等辅助固定技术。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2.0)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0.8)cm。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8±2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为(418.9±73.2)mL。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评估,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25%。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再次移位。结论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并发症出现少,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Kocher-Langenbeck(简称K-L)入路中臀上动脉深下支、坐骨神经及髋臼后柱切面解剖特点,为安全放置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后柱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国人骨盆标本17具34侧,以K-L入路显露髋臼后柱,观测臀上动脉深下支及坐骨神经的移动范围,以后柱长轴为参考予髋臼后柱切片,对各切面进行观测。结果臀上动脉深下支主干长度(52.56±3.48)mm,起始直径(2.44±0.28)mm;伸膝位时,坐骨神经在切断外旋肌群后可水平移位(6.58±2.12)mm;后柱横切面为底角约56.6°~62.4°的等腰三角形。临床应用1例,采用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疗效满意。结论臀上动脉深下支需在放置后柱重建钢板前探查处理;坐骨神经在切断外旋肌群后仍与后柱关系密切,手术过程容易伤及;后柱髋臼区切面按锐角等腰三角形处理,可帮助判断安全钉道的角度及深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有效性。方法自2008-10—2012-12对21例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采用自行设计的前内侧入路显露,然后采用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21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例长时间行走后踝关节有酸困不适,1例踝关节背伸较健侧少10°。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优15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前内侧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具有容易显露、操作方便、直视操作、符合微创原则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髋臼后壁解剖万向覆压型固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分别行改良髋臼后壁解剖万向覆压型钢板内固定术(万向组,20例)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术(重建组,22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与万向组比较,重建组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万向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髋臼后壁解剖万向覆压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术中螺钉固定方便、牢固,术后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进钉参数,为进钉瞄准器的研制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40例正常成人(男20例,女20例)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经髂前上棘(A)和髂后上棘(B)的骨性最突出点的连线中点M做一平面(γ)垂直于AB,在髋臼后柱的γ截面上模拟置人虚拟圆柱体,该圆柱体从髂翼内侧的穿出点(O)即为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弓状缘上取点D,使OD成为入钉点与弓状缘之间的最短距离,连结OD,G点为骶髂关节最前缘,连结DG.测量OD、DG的距离、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拉力螺钉与冠状面的夹角(α)及与矢状面的夹角(β). 结果 OD距离平均为(13.62±2.19)mm,DG距离平均为(15.27±4.01) mm,能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平均为(116.65±7.19) mm,α夹角平均为15.47°±4.01°,β夹角平均为6.65°±2.93°.男、女性在DG距离、β夹角、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OD距离及α夹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髋臼后柱顺行拉力螺钉置钉的解剖学参数,术中置入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是可行的,可作为研发进钉瞄准器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棘入路行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手术技术.[方法]手术治疗2018-2019年本科收治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共3例,1例单髋,2例双髋.术前3D打印骨盆及双髋关节,并测量LCE角、ACE角及Tonnis角.取腹正中Stoppa切口,显露腹直肌鞘,沿腹白线分开腹直肌,沿腹膜外间隙暴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95~210(168.1±79.8)min,出血量550~1 500(646.3±187.5)ml。骨折解剖复位率82.9%(34/41)。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58(41.9±11.8)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14~19(17.1±1.3)分,其中优3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1%。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临床功能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一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13例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46.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一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自主研发的髋臼后壁后柱一体化解剖钢板治疗后壁和(或)后柱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和2019年1月采用髋臼后壁后柱一体化钢板治疗21例髋臼后壁和(或)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48岁。按照AO/OTA后壁骨折分型:简单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髋臼后壁骨折合并或不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单用自攻螺钉固定骨折块治疗患者14例,Kocher-Langcnbeck入路,复位骨折块,2~3枚自攻螺钉固定。结果:骨折均获良好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恢复行走功能。结论:单用螺钉固定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损伤小,无需取出内固定,经济简便,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