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东汉张仲景开始,白芍被广泛的应用在解表剂中,与其酸、苦、微寒的性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及与多种药物配伍后形成良好的解表作用密不可分。在方剂学16张主要的解表方剂中,白芍在4张方剂中被运用,在《伤寒论》112方中有33方用白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探讨附子在仲景方剂中所发挥的功效,为临床更准确地运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匾要略》中张仲景对附子的配伍、剂量、煎服及炮制方法,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结果:附子主要发挥回阳救逆、温阳通脉、助阳解表、温阳利水、温中健脾、温中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结论:附子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期,由医圣张仲景所著,其所载方药至今大部分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被尊称为"经方"。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症。《伤寒杂病论》中对麻黄应用甚广,其中《伤寒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8首,除去重复的葛根汤、大小青龙汤3首,《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达28首之多,且应用出神入化,配伍严谨灵活,应用于临床均有很好的疗效。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方剂之一。它是医圣张仲景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少阳之邪未解,又入阳明"的情况而设立的具有解表攻里之效的首选方剂。其药物组成有:柴胡半斤、枳实四枚、生姜五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1]。本方以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为主功,主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壅盛之证。其临床表现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心下痞硬,下利而不畅,舌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麻黄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中药传统方剂。麻黄汤由麻黄9g、桂枝6g、苦杏仁9g、炙甘草3g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能,其方中君药为麻黄。桂枝汤由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组成,为解表之剂,亦属助阳滋阴之方。桂麻合方是由麻黄汤和桂枝汤合并而成的方剂,  相似文献   

6.
桂枝性味辛,甘温,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助阳化气利水等功效。据药理研究,桂枝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汗腺分泌而有发汗的作用,且还能解痉止痛。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桂枝的方剂达数十首之多,后世医家运用桂枝的临床报道亦枚不胜举。笔者近日重温...  相似文献   

7.
试论《内经》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素问》、《灵枢》所载方剂虽仅12方,但其方剂学的水准却是相当高的。方剂是各单味药经过配伍后产生的新的药效组合。由于古人有“方不轻授人”的保守思想,从而影响《内经》后期方剂的发展,直到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总结314首方公之于众,才使方剂配伍有了飞跃,因而被后世称为“群方之祖,众法之宗”。就制方理论而言,张仲景勤求灵素之古训而才有如此成就,因此探讨《内经》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方中有麻黄14首,《金匮要略》方中有麻黄13首。从宣肺解表、宣肺平喘、宣肺利水、宣肺祛痹止痛、宣发郁热5方面,论述了张仲景运用麻黄的核心是宣发肺气,其他解表、平喘、利水等功效皆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9.
收集《中华医方精选辞典》所载的历代辛温解表方剂,对不同时期的方剂用药规律统计,归纳出主要用药特点,总结出其发展沿革规律,以此为据对辛温解表方剂重新分类,并从气候变迁的角度探究沿革的深层次原因.结果 表明:东汉辛温解表方的解表药物以麻黄、桂枝等为主要组成,称之为"麻桂剂";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历经隋唐的发展、宋金的提高,逐步发展出以羌活、防风、荆芥等为主要结构的解表方剂,称之为羌防剂.古代气候变迁是影响其历史沿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重新编次,而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药89味;《金匮要略》载方205首,药155味[1,2]。仲景所博采或创制的方剂,组方严谨,疗效卓著,故后人尊张仲景为“医圣,”称其书为“方书之祖”。现就仲景方剂药物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汉书·艺文志》收载了11家的经验方剂;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誉为"医圣方祖",他撰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共收入其方剂339首。清代医家徐灵胎说:"古圣治病方法其可考者,为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说明上述文献所载的方剂,特别是张仲景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柯琴在《伤寒杂病论附翼》中,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说明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经典方剂。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所载方剂被尊为"经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的方剂,皆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可靠。其中,很多方剂名称相同而仅有大小之分,文章试从病机、主证、治法、方药、用量等方面阐述《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大、小"之别,并阐明张仲景此为的深意,深入体会张仲景辨证论治和组方用药思想,旨在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开拓治疗思路,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系张仲景所创辛温解表的经典方。该方解表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儿科运用广泛,并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发汗解表是《伤寒论》中祛邪第一法,临床运用要知道其适应症,更要了解其禁忌证。现通过对麻黄汤禁忌证的探讨,深刻理解张仲景运用发汗解表时要时时固护胃气,存津液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真武汤     
真武汤方剂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北方行水而设。  相似文献   

16.
梳理总结《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霍乱的论述,近一步探析王孟英、张仲景二人所述霍乱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剂以及预防调护上的区别与联系,探寻中国古代对于霍乱的认识.结果发现,王孟英学术思想源于张仲景,开创了霍乱寒热分治的原则,创制了治疗霍乱的新方剂,其主治寒、热霍乱选方用药与张仲景重叠范围较广,如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治疗的下利证,包括痢疾和泄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治疗下利证的方剂颇多,且疗效显著,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笔者根据其不同的方剂,归纳以下证型。1湿热下利证《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主治“利遂不止”,白头翁汤主治“热利下重”,黄芩汤主治“自下利”,《金匮》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后下利虚极”等,均是治疗湿热下利证的方剂。其中,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有清热燥湿,解表止利之功效,主要治疗湿热痢疾和湿热泄泻兼有表证。据现代研究,本方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能抗菌消炎,解热止痛,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治疗便秘的方剂,探讨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用药特色。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方法分析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首方剂,药物24味。高频使用药物有大黄、甘草、厚朴、枳实、芒硝、生姜、大枣、白术、桂枝、芍药。挖掘得到关联规则17条(2味药11条、3味药6条),包括"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大黄+厚朴"、"大黄+厚朴+枳实"等,得到7组药对关联组和2组多味药关联组。网络链接分析得出,其中强链接配伍有7组;中等链接配伍46组。聚类分析得到14组,其中有8个单味药物组,3组药对聚合组和3组多味药物聚合组。结论:张仲景治疗便秘不仅善用泻下药,而且注重补气活血,解表化湿,疏肝理气,以脾胃为根本,配伍精妙,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统一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曾就《方剂学》教材中部分有争议的方剂,在《江苏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进行过讨论。现再就其余方剂发表一些意见,就正于同道。 一、银翘散 本方是《温病条辨》上焦篇辛凉三剂之一,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因温为阳邪,趋向热化,故该方主要由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两组药物组成,具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在《方剂学》教材中,本方一直被认为是辛凉解表之剂,但其配  相似文献   

20.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系张仲景所创辛温解表的经典方。该方解表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儿科运用广泛,并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