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胫骨骨折手术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平均拔管时间、唤醒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后10分钟,观察组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唤醒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77-148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胫骨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5)与对照组(n=75),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39±0.1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2±0.23)分,拔管后30 min的疼痛(VAS)评分为(1.85±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8±0.69)分(P<0.05)。观察组唤醒时间(7.90±2.13)min、拔管时间(10.38±2.62)min均早于对照组的(13.53±3.19)min、(17.55±3.82)min(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_0时刻的血浆血糖(GLU)、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_1~T_4时刻的GLU、IL-6、COR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GLU、IL-6、COR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全身麻醉,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且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胫骨骨折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9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行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下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分为超声引导组71例和神经刺激仪引导组55例。比较两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完成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出室时和术后4小时的FLACC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同组阻滞前比较,两组阻滞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完成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刺激仪引导组比较,超声引导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均缩短,超声引导组麻醉维持时间延长,超声引导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及出室时和术后4小时的FLACC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治疗期间均无明显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下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在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0例医院收治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麻模式,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复苏时间、拔管时间的差异,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复苏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从而缩短术后复苏时间和拔管时间,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2、T4时的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T3时刻外其他各时间点的MAP水平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各时间点的HR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T4时刻的MAP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T1、T3时刻的HR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3/63),低于对照组的17.46%(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有利于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并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进而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李鹏 《当代医学》2021,27(34):110-1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疼痛感觉消失至疼痛感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运动肌力减弱至运动肌力恢复时间)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结果 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具有阻滞起效时间短,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等优势,有助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1)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Ta)、手术开始时(Tb)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T_1)、4 h(T_2)、8 h(T_3)、12 h(T_4)、24 h(T_5)的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MAP、HR明显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5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镇痛药用量少,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194-119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对手外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盲探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试验组给予彩超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手术开始15min、术后即刻试验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药物用量、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少,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试验组血糖、皮质醇、儿茶氨酚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联合肌皮神经阻滞应用于手术外伤患者有助于提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且麻醉用药较少,可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胫骨骨折患者,探讨临床手术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4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手术时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措施的观察组,以及手术中仅应用全身麻醉措施的对照组,各42例,对比2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不同麻醉方式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术中所使用的丙泊砂量、第1次苏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均存在优势,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为7.14%,比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23.8%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骨折患者,临床手术麻醉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单纯应用全身麻醉临床效果更好,术后患者健康恢复更快,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于手术过程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王光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09-16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杞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麻醉方案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接受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5 min(T_1)、手术开始30 min(T_2)、术毕(T_3)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中镇痛药物总量、术后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_0、T_3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_1、T_2时HR、MAP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较少,拔管时间、复苏时间较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能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加快苏醒,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需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试验组,n=3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30)。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行T_(6-7)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均采用全凭静脉喉罩全身麻醉。手术完成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布托非诺+托烷司琼自控静脉镇痛,若VAS评分超过4分则予以氟比洛芬酯镇痛。分别于术后2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48 h(T_5)行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自控静脉(PCIA)泵的按压次数以及氟比洛芬酯的用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态VAS评分及各时间点动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的PCIA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用量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疗效更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00例,经过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术中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对两组患儿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_1、T_2、T_3、T_4时,观察组患儿HR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_0时两组患儿H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0时,观察组患儿MAP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_1、T_2、T_3、T_4时,MAP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效果显著,患者的HR、MAP指标稳定,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短,显著降低患儿躁动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意义(P<0.05),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在纵隔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2例拟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水平,不同时刻[入室时(T_(1))、胸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_(2))、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T_(3))、切皮时(T_(4))、拔管前(T_(5))]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术后恢复指标[自主呼吸恢复、可吞咽、呼之睁眼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输液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T_(5)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可吞咽、呼之睁眼和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48 h,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24 h,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可减少术中输液量,提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和MMSE评分,降低术后恢复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常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03-140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对高龄股骨颈骨折(FNK)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高龄FNK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术中血流动力学[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手术开始后2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睁眼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78%)高于对照组(82.22%)(P<0.05)。T_1、T_2、T_3观察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高龄FNK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其中行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皮时、缝合切口时、入麻醉苏醒室30分钟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12.68±3.08)μg vs(38.25±8.69)μg,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全髋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髂筋膜腔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恢复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入即刻、拔除即刻,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髂筋膜腔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镇痛效果显著,苏醒更快,可促进患者尽早拔管,减少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不仅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颈横突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刺激仪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解剖穿刺定位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水平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尺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期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穿刺定位麻醉相比,超声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更显著,麻醉效果好,且有利于改善尺动脉血液循环,麻醉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单侧THA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效果、苏醒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6时刻HR、MAP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总量、警觉/镇静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两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联合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可有效维持老年THA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提高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FIF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麻醉前(T_(0))、切皮时(T_(1))、手术3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水平、皮质醇(Cor)水平、血糖(GLU)水平,瑞芬太尼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术后2、6、12、24 h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_(1)、T_(2)时HR、MA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3)时HR、MAP、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Cor、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FIF手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瑞芬太尼总用量和丙泊酚总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