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痉挛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5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神志清醒、以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抗痉挛体位摆放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40例神志清醒、以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患肢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良好。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抗痉挛体位摆放患肢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实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期采用少次良肢位摆放,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早期采用多次良肢位摆放,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良肢位摆放,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疮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偏瘫患者压疮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偏瘫患者8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护理,观察组实施压疮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及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11.36%(5/44)低于对照组40.91%(1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老年偏瘫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运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在早期运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在治疗后使用良肢位摆放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分、生存品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尽早运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可明显改善患病病情,提升后期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疗效评价采用Fugl-Meyer积分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值及BI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促进其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采取康复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58例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采取康复护理,能够使身体症状得到改善,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良好情绪,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作用。方法:选择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的患者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可以有效的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浅谈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体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虹 《广西医学》2003,25(11):2320-2321
近年来 ,尽管脑卒中诊疗技术不断提高 ,但多数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存在 ,因此 ,采用正确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是整个康复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体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良的卧位姿势容易出现压疮、继发性残疾以及异常痉挛模式等 ,体位护理包括良肢位摆放和被动体位变换。1 保持床上卧位的正确姿势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 ,因此床上卧位姿势格外重要 ,不良姿势会加剧痉挛程度 ,甚至会造成关节挛缩的严重后果。为了抑制痉挛模式 ,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应保持正确的卧位姿势。1 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直肠癌术中,新型体位架对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控制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患者5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传统体位架进行体位摆放,实验组28例行新型体位架进行体位摆放,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法评估患者术中压疮危险等级,同时测评患者体位舒适度.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7.86%,且出现了高度危险与中度危险;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3.57%,仅低度危险(P<0.05);对照组体位不适度发生率为28.57%,实验组体位不适度发生率为3.57%(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中,通过对传统体位架进行改进,可有效实现对术中压疮发生率及危险等级的控制,以及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肢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入院后2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时间、治疗强度、治疗方法,实验组同时全程采用良肢体位摆放,对照组则受多方影响采取随意体位。采用Brunnstrom评定量表、ADL量表及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住院当时、住院第30天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肌张力及ADL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早期全程进行良肢体位摆放,能减少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入院早期即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结果 实验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早期给予良肢位摆放,大大降低了足内翻,足下垂等并发症和继发损伤,能明显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有效地减少肢体的痉挛和挛缩,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定期疾病知识讲座、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结果 经康复护理患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康复护理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勤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608-460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肺部感染、压疮、尿路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1.0%,1.0%及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7.0%,7.0%及16.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消除及降低并发症,让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降低了致残、致死率,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对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Fugl-Meyer、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并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能力,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清 《大家健康》2016,(3):282-283
目的:对胸外科手术侧卧位体位摆放的护理配合实施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6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手术侧卧位摆放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19例,满意度一般的11例,满意度为93.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7例,满意度一般的16例,满意度为71.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9%,两组比较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侧卧体位摆放能够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护理专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进一步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专案小组,确立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回顾性分析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确定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对策,设为对照组。同时以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措施,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良知位摆放不合格率由专案前改善活动前的40%降至12.0%,偏瘫患者的护理缺漏项率由9.93%降至2.59%,护理专案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实施有效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关节萎缩畸形、肩关节脱位、垂足)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60例,按入院数据表分为对照纽和实验组,每纽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与体位摆放方式;实验纽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疮风险评估值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压疮风险的评估值为(19.00±0.85)分,实验组为(20.00±0.57)分,实验组患者术后压疮风险的评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6.7%,实验组为10.0%,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压疮的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加强围术期管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压疮风险评估值及压疮发生率,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彩霞 《当代医学》2021,27(22):139-141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应用下肢康复固定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9例.对照组行常规步态训练,实验组行下肢康复固定器辅助步态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功能、运动能力及下肢肌力.结果 实验组FMA-LE评分与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12及24周,实验组最快10 m步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行步态训练期间,辅助应用下肢康复固定器,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与下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74-177
目的 探究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BI指数、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炎症因子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BI指数、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BI指数、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BI指数、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IL-1β、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较,实验组和対照组患者血清中的IL-1β、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炎性因子水平较対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