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通海县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通海县9个乡镇的18岁及以上在家常住人口4070人,对超重、肥胖及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070人超重率为23.5%,其中,男性超重率为24.4%,女性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6.3%,其中,男性肥胖率为5.1%,女性肥胖率为7.2%,男性肥胖率低于女性(P=0.006)。不同人群的肥胖率存在差异,主要受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影响。结论超重和肥胖成为影响云南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倡导合理营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比较重庆主城某社区居民2003、2013年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方法 分别于2003、2013年对该社区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人体学测量、血糖及血脂检测等.结果 2003、2013年分别调查3 073、5 938人.年龄标化后,男性超重率由2003年的44.3%上升至2013年的45.5%,而女性超重率由28.3%下降至2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7、0.260);男性肥胖率由10.0%上升至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而女性肥胖率由8.3%下降至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男性中心性肥胖率由50.9%上升至53.9%,而女性由39.6%下降至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7).结论 该社区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较高,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背景 超重与肥胖被证明是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超重与肥胖总人群数量已接近总人口1/4,及时了解不同地区超重及肥胖患病情况,为制定肥胖乃至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目的 了解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居民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况,为地区早期防治肥胖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平谷区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研究。以24 kg/m2≤体质指数<28 kg/m2为超重,28 kg/m2≤体质指数<35 kg/m2为肥胖,体质指数≥35 kg/m2为重度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为中心性肥胖。统计社区居民性别、年龄、居住地及超重、肥胖、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根据各阶段的抽样比例以及平谷区不同性别25~75岁人口各年龄构成比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总抽样比例,并取其倒数作为其权重,统计分析时进行加权处理。结果 共发放问卷4 002份,回收有效问卷4 0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加权后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居民436 519例,超重173 023例,超重患病率为39.64%〔95%CI(39.49%,39.78%)〕;肥胖114 808例,肥胖患病率为26.30%〔95%CI(26.16%,26.43%)〕;重度肥胖8 180例,重度肥胖患病率为1.87%〔95%CI(1.82%,1.91%)〕;中心性肥胖205 140例,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47.00%〔95%CI(46.85%,47.14%)〕。男性社区居民超重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社区居民肥胖、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社区居民超重、肥胖、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农村社区居民重度肥胖患病率高于城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居住地是社区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居民肥胖、超重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整体较高,且高于全国水平,年龄和地区影响中心性肥胖的发生,年龄越高中心性肥胖发生的危险越高。男性在中青年时就要重视中心性肥胖的防控,女性45岁以后(绝经期)要重视中心性肥胖的预防,中青年人群是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35岁以上常住居民6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肥胖率为25.06%,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除农村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超重率及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118.930,P<0.01);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乡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 P<0.01;χ2=5.86,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教育程度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OR=-0.439、-0.303,P<0.01),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OR=0.091、0.119,P<0.01), 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OR=-0.195,P<0.01),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结论 青岛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青岛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干预的重要因素,应增加体力活动,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肥胖情况。方法收集体检的汉族、维吾尔族成年人资料,分析两民族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和肥胖情况。结果共调查2 831人,超重为1 090人,超重率38.5%;肥胖498人,肥胖率17.6%。男性超重率41.3%,女性超重率35.6%,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肥胖率18.7%,女性肥胖率16.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情况较普遍,且存在民族差异,维吾尔族超重及肥胖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肥胖和超重情况的差异及影响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因素。方法分别于2010、2014年在3个社区进行两次社区卫生服务的横断面调查。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某城区的3个社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2010年与2014年相比,社区成年居民超重率从27.9%上升至31.2%,其增加幅度为11.8%;肥胖率从6.9%上升至7.7%,其增加幅度为11.6%。年龄标化后,超重率由28.9%上升到30.4%,肥胖率由7.2%上升到7.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男性超重、肥胖患病率和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45~<55岁超重率最高,而18~<25岁肥胖率最高且该年龄段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增长最快;非再婚人群、低文化程度、锻炼、饮食口味重及静坐时间长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结论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运用健康促进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平台,加强重点人群防治,促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强化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2008~2010年重庆及成都地区城乡40~79岁常住居民( n=7205)的有效数据,包括年龄、腰围、臀围、舒张压、心率、餐后血糖、三酰甘油、锻炼频率、尿酸等调查内容,描述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在城乡、男女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0年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率为35.91%(城市37.02%,农村32.92%,男性33.84%,女性37.41%);肥胖率为11.40%(城市11.13%,农村11.40%;男性8.94%,女性12.84%);其中,城市超重率高于农村,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 P<0.01),城乡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缺乏运动、超重或肥胖家族史是男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缺乏运动是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率高,有接近一半的人体质量超过正常标准。应在社区加强超重及肥胖相关的健康教育,遏制该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的严峻形势,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了解与代谢综合症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成都地区40~79岁居民4954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测定血脂、血尿酸,行OGTT检查血糖,统计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超重率35.0%,肥胖率11.4%,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油腻饮食、高盐饮食、年龄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和吸烟为保护因素。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率高,应充分重视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人肥胖特点,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区9个街道18个功能单位9个生活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总共2706人进行询问和问卷式调查。筛查出体重指数≥24的超重人群和体重指数≥28的肥胖人群。结果海淀区超重患病率为33.26%,肥胖患病率为15.92%;超重、肥胖成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超重成人在45—59岁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肥胖成人患病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超重、肥胖成人差异均有显著性。超重人群锻炼率为71.96%,肥胖人群锻炼率为74.79%;女性超重、肥胖人群锻炼率高于男性。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显著上升。结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等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于减少疾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在社区实施防治肥胖的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奉化市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奉化市18岁及以上居民60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调查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结果奉化市居民超重率32.83%,肥胖率为10.00%,超重率男性为30.04%,女性为35.01%,肥胖率男性为7.22%,女性为12.17%;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及饮酒与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关;超重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病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调查人群中96.33%的人平时测量体重,体质量指数知晓率为6.50%,10.51%的超重和肥胖患者采取措施控制体重。结论奉化市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针对超重和肥胖患病现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12.
Thang  S  Han  Naveed  Sattar  Mike  Lean  李玉秀 《英国医学杂志》2007,10(1):52-55
肥胖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评估,每种方法都有各自优缺点,而且各自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赖于不同的应用状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Obesity is a risk factor for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Aim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all or abdominal obesity and various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rticipants undergoing examination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2 were analysed. Body mass index (BMI; kg/m2) for overall obesity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C; cm) indicating abdominal obesity were measured. Four groups were studied: (1) BMI<27kg/m2, WC: female<80cm or male<90cm; (2) BMI≥ 27kg/m2, WC: female<80cm or male< 90cm; (3) BMI<27kg/m2, WC: female ≥ 80cm or male = 90cm; (4) BMI≥ 27kg/m2, WC: female ≥ 80cm or male≥ 90cm. Results There were 1,342 (44%) females and 1,711 males aged 20–87 years. The prevalence of overall obesity was 20.4% and abdominal obesity was 48%. Obese subjects had mor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than non-obese in terms of risk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aemia, hypercholesterolaemia, hypertriglyceridaemia, high level of LDL, low level of HDL, high ratio of TC/HDL, hyperuricaemia and fatty liver. Conclusions As overall and abdominal obesity may predict clustering of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we suggest that BMI and WC are convenient methods for assessing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primary healthcare settings.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求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调整偏颇体质、防治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江西、安徽两家医院983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体质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腹型肥胖、全身型肥胖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未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1和调整混杂因素的模型2均显示痰湿质发生腹型肥胖(OR1=2.92,95%CI=1.76~4.86,P<0.01;OR2=2.74,95%CI=1.63~4.60,P<0.01)和全身型肥胖(OR1=2.22,95%CI=1.36~3.61,P<0.01;OR2=1.89,95%CI=1.14~3.14,P<0.05)的危险度显着增高,而阳虚质发生全身型肥胖(OR1=0.36,95%CI=0.20~0.67,P<0.01;OR2=0.38,95%CI=0.21~0.70,P<0.01)的危险度显着降低。[结论] 痰湿质是发生腹型肥胖和全身型肥胖的主要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糖尿病与肥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Jia WP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61-1762
1992年 ,世界糖尿病联盟 (IDF)为了纪念诺贝尔奖获得者FredericBanting医生因发现胰岛素而对糖尿病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将Banting医生的生日 11月 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2 0 0 4年 ,IDF提出的主题是“糖尿病与肥胖” ,这标志着糖尿病防治的观念、策略及措施进一步向病因防治的深度发展。糖尿病与肥胖合并出现 ,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积聚状态 ,而细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追根溯源 ,肥胖亦是源头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超重 /肥胖率急剧增加 ,伴随而来的是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因此 ,提高对肥胖在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