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肾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综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 ) ,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 ,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1 ] ,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蛋白尿 ,沉渣镜检可见到红细胞。慢性肾炎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时 ,常存在各器官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 ,当发生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病程迁延,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2]。研究表明,蛋白尿既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又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因而,积极寻找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益肾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率中占首位[1],它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呈缓慢进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2]。国内有资料表明,在引起终末期肾衰的各种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64.1%,居于首位[3]。美国肾脏基金会(NKF)于2012年《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指出:蛋白尿是加速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蛋白尿既是肾脏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舒洛地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9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缬沙坦联合舒洛地特治疗。比较两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控制率;血压监测水平达标的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尿蛋白排泄量等肾功能相关的系列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监测水平达标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尿蛋白排泄量等肾功能相关的系列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蛋白排泄量等肾功能相关的系列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舒洛地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加速血压达标,显著改善肾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朱春玲  彭红英 《贵州医药》2002,26(8):762-762
黄芪为豆科植物 ,味甘、性温 ,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抵毒生肌的功效[1 ] 。现代药理表明 ,黄芪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肾功能、物质代谢及肿瘤等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增加抗缺O2 能力 ,防止脂质过氧化[2 ] 。现将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 2 8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的住院病人。均符合 1987年黄山会议关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38例 ,男 18例 ,…  相似文献   

6.
IL-1及其联合指标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L-1、TNF-α等指标在不同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4例4N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痛、膜性肾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20例正常人血清IL-1、TNF—α的含量,并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尿蛋白定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IL—1、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患者病情加重,血清IL-1、TNF—α水平不断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n—IgAMsPGN组血清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存在正相关;IgA肾病组、FSGS组、MN组血清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14种病理类型组血清IL-1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NF—α具有促进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损伤的作用并与蛋白尿的生成有关,IL—1的增加与肾小球肾炎的发展、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血清中这两种细胞因子平衡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肾囊药物注射法用于肾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从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的情况来看 ,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仍为最常见的发病原因 ,其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等。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为免疫介导的肾脏病 ,过去认为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其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 ,因此 ,此病的治疗自2 0世纪 40年代以来多采用全身给予类固醇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治疗 ,近二十年来临床上一直无新的疗法出现。大量激素的应用带来严重副作用 ,如柯兴氏综合征(满月脸、脂肪向心性堆积和…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病中医药治疗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是一组常见的肾脏疾病的综合征,以水肿、蛋白尿、血尿为其特征[1]。临床证见面色白光白无华,腰酸乏力,纳差神疲等症,属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的范畴。目前除了血透、腹膜透析外,尚无治疗肾功能不全的理想方法。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是肺脾肾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种疾病,病程较长,进展有的缓慢,有的较长,可合并尿路感染、高血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较困难,预后较差[1]。我院2007—2010年采用肾炎舒片辅佐治疗慢性肾炎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及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血浆PAF及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PAF及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患者PAF及TNF α含量与尿素氮肌酐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F与TNF α不仅参与了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也可能持续参与了该病炎症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 ,加重了肾组织的广泛损伤 ,并影响到肾功能 ,PAF及TNF α水平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氯沙坦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100 m L生理盐水加10μg前列地尔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白细胞介素(IL-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 Flt-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内IL-1、s Flt-1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氯沙坦钾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使血清中的IL-1、s Flt-1以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其均合并高血压,根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接受高剂量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缬沙坦治疗,对比2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血压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高剂量缬沙坦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295-296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起病方式迥异,病情反复迁延,目前治疗无特效方案,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病变进展缓慢,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显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机体内普遍存在高凝、高黏状态。故现在医学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应用黄葵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对照组只应用依那普利,治疗12周,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症状、尿蛋白、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降低,蛋白尿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对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虽较难治愈,但经合理、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得到有效缓解。在治疗方法上,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点是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PA、PAI1活性。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组的tPA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病人症状好转;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组的PAI1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后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病人症状好转或痊愈。结论tPA、PAI1作为两项肾小球纤维化指标,其活性测定对在临床中跟踪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导抗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少部分是由于急性肾炎演变而来[1]。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临床上以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水肿、高血压、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为其特征,病程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大多数病人发展为  相似文献   

18.
王时敏 《中国药业》2013,22(10):41-42
目的探讨肾复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限钠、控制血压、控制饮食蛋白等常规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肾复康胶囊治疗,3粒/次,3次/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1 h尿红细胞(URBC)计数及24 h尿蛋白(UTP)定量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肾功能、1 h URBC及24 h UT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肾功能、1 h URBC及24 h UTP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复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1 h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就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贝那普利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其后比较两组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采用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肾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6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XBH-31型旋转式粘度计和XH-10型血栓形成仪,对正常对照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栓湿重及血栓干重高予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发展过程中伴有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治疗中应注意采用抗凝疗法;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液凝固性降低,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治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