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红 《护理研究》2005,19(8):719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根据病人病情随时需要静脉注入各种药物 ,以达到消炎、止血、抢救等目的。静脉注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给药途径 ,往往在注射药物以后 ,头皮针与输液导管衔接处容易产生气泡 ,如果处理不当 ,气泡会随液体注入体内。现介绍两种方法可避免空气经头皮针处进入体内。1 方法  输液过程中需要静脉注射时 ,将头皮针与输液导管处分开 ,输液导管接头处用无菌针头衔接保护 ,头皮针一侧接注射器缓慢注射药物 ,注射完后为了避免气泡注入体内 ,可采取以下方法。①将头皮针悬空 ,见头皮针穿刺侧缓慢回血 ,直至将整个头皮针充满无空气…  相似文献   

2.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及时给药并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经常采用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静脉推注药物后再将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继续输液。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有少量气泡通过头皮针的软管而进入体内。在此,笔者介绍一种防止空气进入体内的方法。传统方法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好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再将输液器排气后与头皮针相连,这样,经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接头处。新方法则是将无菌注射器抽吸所需药物后,排尽空气,将输液调节器关闭,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注射器推药后,左手持头皮针管末端…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为了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迅速发挥药效。常需静脉推药。更换药液注入方法的时候,如操作不当,会有气泡注入头皮针,易引起患者及陪人的不满,工作上带来许多不便和麻烦。近年来,笔者通过反复琢磨和实践,改进操作中的细节,使静脉推药时避免气泡进入头皮针。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已经应用的普通型头皮针及Y型静脉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需要静脉推注药物时,须先关闭输液器开关或反折靠近与头皮针连接处的输液管,以防止液体漏出,然后分离输液器与头皮针,将注射器乳头与头皮针针座相连接后推注,注射后再把注射器与头皮针重新连接继续输液。如此操作步骤繁杂、费时,且易导致气泡形成和液体污染;同时由于两接头一起暴露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5.
静脉推注药物时,为了避免注射器针头与头皮针之间的小气泡进入血管,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收到满意效果。方法:静脉推注时,先关闭输液器上的调节器,然后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将推药的注射器与头皮针相连,随即轻拉注射器,乳头部向上倾斜10°~20°,使头皮针内气泡悬浮于注射器的内侧上壁,然后缓慢地推注药物,可有效避免气泡进入血管。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给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静推药物前后(在连接注射器与头皮针时,或者在静推完毕连接头皮针与输液器时)往往会有一些小气泡进入人体,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对患者身体也不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给静脉输液患者推药物过程中避免气泡进入人体的方法,介绍如下:用注射器抽取药物,携至床旁,将注射器与针头分离,放入无菌盘中,输液器与头皮针分离,将注射器针头接于输液器末端,以避免污染。  相似文献   

7.
改良与常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凤娥 《现代护理》2004,10(3):266-267
头皮静脉输液是婴幼儿期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多年来临床上一直延用常规的头皮静脉输液法。即在穿刺前,先用10ml注射器抽适量生理盐水与头皮针相连,右手持针沿静脉方向平行刺入,待穿刺成功后再分离注射器与输液器连接进行输液。这种方法对进针手法没有具体规定,在头皮针分离注射器后再与输液器连接时,往往有少量气泡进入血管,虽然不致于给患儿造成什么损害,但常引起家长的顾虑,需予以多方解释,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近几年来关于如何减轻成人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偶有报导,但对于如何减轻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报导较少见。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给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静推药物前后(在连接注射器与头皮针时,或者在静推完毕连接头皮针与输液器时),往往会有一些小气泡进入人体,造成病人精神紧张,对病人身体也不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给静脉输液病人静推药物过程中避免气泡进入人体的方法,介绍如下: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携至床旁,将注射器与针头分离,放入无菌盘中,输液器与头皮针分离,将注射器针头接与输液器末端,以避免污染。待头皮针有回血,头皮针接头处液面呈凸面时,将注射器排气与头皮针连接,开始静推药物。静推完毕,分离注射器与头皮针,分离针头与输液器,将输液器末端稍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头皮针的固定。方法对临床上1000余例需静脉输液的患者,使用医用粘贴膜固定输液头皮针。结果使用医用粘贴膜固定输液头皮针的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因固定不牢而使头皮针滑出血管外。结论医用粘贴膜固定输液头皮针较常规固定方法更牢固、实用、耐用,值得在临床输液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盛礼梅  娄晓敏  张学敏   《护理与康复》2017,16(7):752-753
目的观察两种连接方法对预防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的影响。方法对30例输液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实验第1天采用常规连接方法直接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实验第2天采用改进连接方法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观察2d内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发生率。结果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发生率,改进连接方法为20.00%,常规连接方法为76.67%,经比较,x2=19.29,P0.01。结论改进连接方法能降低静脉输液器连接处气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是儿科治疗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小儿的好动性和不合作性,静脉穿刺后的头皮针固定,成为确保小儿静脉输液质量的重要问题。我们自2005年以来,对63例次小儿静脉输液采用了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翠萍 《护理研究》2007,21(11):3065-3066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输液管内进入空气的现象,如发现莫菲氏管下段输液管中有气泡则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并挤压莫菲氏管使其有液体后再关闭输液器开关。当莫菲氏下进入少量空气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前提下,一手捏紧输液管气泡段下方,另一手轻弹输液管数次,便可将气泡轻松排出莫菲氏管。当莫菲氏管下不慎进入大量空气时,传统排气方法(下排法)即是分离头皮针,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头皮针,此种方法会造成药物剂量的丢失,易造成污染。现就另一种排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如需静脉注射某些药物,就需要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暂时连接注射器。有时因输液管中有大段气体亦需分离头皮针,排除气体后再连接。在这个分离一连接的过程中极易有少量气体进入体内和造成接头处污染,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现以静脉推药为例将避免污染和少量空气进入头皮针的技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手背静脉输液新法固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头皮针后,有时出现输液不畅或不滴,多由于头皮针软管打折所致。我们尝试将固定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改进后的输液固定方法:固定针柄后将头皮针软管由下向上反折成U型,在遮盖针眼的同时固定头皮针,将头皮针软管旋转成O型固定,然后固定头皮针软管末端与输液器连接处。  相似文献   

15.
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处小气泡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静脉输液时 ,常需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 ,自头皮针处静脉推入药物 ,推药完毕 ,再连接输液管与头皮针时 ,常有少许气泡自头皮针进入血管。关闭输液调节夹 ,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 ,由于输液管内压力降低 ,输液管末端有长约 0 .2~ 0 .3cm的气体贮存 ,此时 ,如果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 ,松开输液调节夹 ,管内的气体会自头皮针流入血管。处理方法 :静脉推药前 ,先调节输液调节夹 ,滴速为 1~ 3滴 /min ,头皮针末端用手捏闭 ,与输液管分离 ,与推药空针连接后 ,再关闭输液调节夹 ,推药结束 ,将输液管末端折叠挤压或慢慢松开输液调节夹 ,排出管…  相似文献   

16.
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穿刺时回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央闭的位置对静脉穿刺时回血的影响,在对100例输液治疗的患者,用同一条静脉和同一型号的头皮针穿刺时,将调节器分别夹闭在距头皮针接头10cm、20cm、30cm、40cm、50cm处,观察回血情况。结果表明,调节器夹闭的位置距接头处越远,回血率越高,头皮针内的国血长度越长。因此,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时,调节器夹闭的位置不宜太低,至少应距接头50cm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药液后预防输液空气进行人体的护理。方法选择输液并需要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按常规进行静脉输液并在输液过程中给予静脉注射,完毕后,先观察并确定输液管内无气体,然后将注射器与头皮针分开,打开输液器开关,滴2~3滴管内的药液进入头皮针接口,使头皮针接口部位充满液体,再将输液器迅速连接头皮针接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常规进行静脉输液并在输液过程中给予静脉注射,完毕后,先观察并确定输液管内无气体,然后将注射器与头皮针分开,直接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对2组是否有空气进入体内、排除空气所用的时间和患者的不适感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空气进入体内、排除空气所用的时间和患者的不适感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进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信任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40例24 h连续静脉补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比较两组不同部位静脉留置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结果:观察组上肢输液、下肢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可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  相似文献   

19.
袁雪梅 《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71-1073
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头皮针在慢性肝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对400例慢性肝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用7号头皮针、6号头皮针及51/2号头皮针穿刺,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程度及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结果 用51/2号头皮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压迫时间最短.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浅静脉穿刺输...  相似文献   

20.
外周静脉留置针替代头皮针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一般选择患儿头皮上有弹性、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留置。但目前大部分患儿入院前已在门诊多次输液,大的血管因反复穿刺已被破坏,还有部分患儿已经发生输液困难,这样的患儿已经很难再找到较大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而细小的头皮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很难成功,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改进常规置管方法,使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头皮细小静脉置入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现将操作方法及使用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