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依那普利致药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5岁。因全身皮肤瘙痒伴皮疹3d就诊。患者于6d前因血压高(21/13kPa)口服依那普利,每次2粒,2次/d,3d前胸部皮肤出现粟粒样红色皮疹,逐渐扩大,自觉剧烈瘙痒。外院给予克敏胶囊、维生素C治疗,疗效欠佳。既往有橡皮膏过敏史,发疹前...  相似文献   

4.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DOTS方案治疗,即“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学疗法”,治愈率达到90%以上。在治疗过程中,抗痨药物也引起了患者各种副作用的出现。为此,我们自2003年始对所治疗患者出现的各类副作用进行了观察分析治疗,观察结果为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比例最高,自2003年8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163例抗痨药物引起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进行了中药治疗,基本方为:人参、黄芪、淫羊藿、白术、当归、半夏、薤白、砂仁、香附,随症加减,1剂/d水煎服,疗程周,结果疗效满意145例,疗效一般18例,全部病例均有效。  相似文献   

5.
6.
7.
乌体林斯合用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忆非 《吉林医学》2005,26(8):892-892
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肺结核采用乌体林斯合用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吕菁 《浙江医学》2000,22(1):51-52
抗痨药物易致肝脏损害 ,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 ,导致停用抗痨药而影响治疗 ,强力宁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报道较多 ,现就1995年1月~1998年8月强力宁联合一般护肝药物和单用一般护肝药物治疗抗痨药物所致的肝损害174例 ,作一分析 ,以观察强力宁对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 ,报道如下。同期初治或复治肺结核病人3053例 (住院及部分门诊病人 ) ,服抗痨药物后出现肝功能异常174例 ,占5.699 %。强力宁组 :计83例 ,其中男性63例 ,女性20例。年龄19~78岁 ,平均49岁。轻度肝损害(ALT>50~100U)32…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因痛风复发再次服用别嘌呤醇,10d后双上下肢出现皮疹,痒,自行外用“大黄冰片酊”治疗无明显好转且皮疹渐增多。至20d时(0.0g/d。共6.0g)皮疹遍布全身伴发热而入院。既往无药敏及肝肾疾病史。 入院检查:T38℃,P110次/min,R22次/min,Bp19/i2kPa。系统检查无重要发现。皮肤科检查:全身弥漫性鲜红斑,肿胀明显。面部及躯干有少许渗液。全身有较密集之红丘疹,无明显脱屑。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报告109例药诊,其中固定型药诊68例;其它类型药诊41例。引起药诊的药物固定型为12种;其它类型为14种。有7例对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产生反应,其中,有3例药物间有化学结构相同点,为交义变态反应;有3例药物间无化学结构相同点,为多元性过敏;有1例药物间既有化学结构的相同点,又有不相同点。并对原有疾病的治疗矛盾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何庆玲  何俊  陈忠华  刘雪梅 《重庆医学》2009,38(24):3137-3138
目的 探讨利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的意义.方法 对56例回肠末端病变的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668例患者插入回肠末段,共检出回肠末段疾病56例,阳性率为3.36%.其中发现回肠末端炎24例,单纯淋巴滤泡增生11例,结节状隆起4例,息肉3例,肿瘤、肠腔狭窄、溃疡、鞭虫、黑变各2例,肠结核、钩虫、憩室各1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同时存在末端回肠炎1例.结论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疾病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作为回肠末段检查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6例,其中采用TVP30例,TRP26例,认为术式的选择应视病例的具体情况,术者的熟练程度和习惯而定。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花斑癣的病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56例复发性花斑癣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病例中有慢性感染者5例,恶性肿瘤者3例,家族中有本病患者2例,全身皮质激素应用者2例,高温和多汗者56例,无营养不良者,结论:根据结果分析,笔者认为:(1)这些患者体内可能在有一种内在因素,这种因素促使这些患者在一定些特定的条件下特别易患本病,我们称之为易感性;(2)前认为本病有遗传因素,可能就是这种易感性的遗传,而非本病的遗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我院血栓通冻干粉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食物过敏史、联合用药、用法与用量、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6.43%),用药1~7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43.75%)。药品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反应。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对于体弱多病及老年患者应当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由1970~1988年收集的100例药物性皮炎。致病药物以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镇痛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中草药致病不容忽视。其发病机理考虑为变态反应。全身反应有发热、肝炎样反应、肾炎样反应、心血管和血液学反应。皮肤反应多种多样,以固定性红斑、发疹型、荨麻疹型和剥脱性皮炎型多见。本组均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97%于1周至2月内痊愈,3%死于败血症。本文就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有关文献复习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幼年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大肠息肉患儿清洁肠道后应用电子结肠镜及高频电、圈套器行高频电切除并送病理。结果56例大肠息肉患儿经内镜治疗成功,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显示:幼年性息肉88.1%(52/59),炎性息肉8.5%(5/59),腺瘤样息肉3.4%(2/59)。结论用电子结肠镜对小儿进行检查及高频电切除,只要方法得当,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分类及外科治疗.结果 56例肝脏良性占住病变中肝血管瘤31例,肝囊肿5例,肝脓肿4例,肝包虫病1例,肝细胞腺瘤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肝平滑肌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炎性假瘤3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率100.0%.结论 肝良性占位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有的病例少见,诊断不易.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良性占住性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